銷量普漲的九月,為何沒有長安?快訊
新能源銷量的增長幅度覆蓋不了燃油車銷量的下滑幅度,是長安汽車目前最大的困境之一。
引子
新能源銷量的增長幅度覆蓋不了燃油車銷量的下滑幅度,是長安汽車目前最大的困境之一。
文丨吳佳歡
圖片丨網絡
也許是由于長安汽車的銷量在有著“金九”之稱的9月仍出現了同比近10%的下滑,長安汽車(000625)的股票在國慶節前連續出現上漲后,節后又開始出現連續下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0月9日,在大盤等眾多因素的作用下,長安汽車該日直接以10%的幅度跌停。
9月份,長安共賣出21.32萬輛新車,同比下滑9.98%。這樣的銷量表現在該月車市一片飄紅的情況下,的確顯得有些尷尬。今年1-9月長安汽車累計銷量為190.5萬輛,同比僅增長1.89%,若按照其年初定下的280萬目標來算,長安在過去了9個月的情況下,目標完成率僅為68.04%,只能說中規中矩。
那么,問題來了:在大多數車企9月份的銷量都實現同比上漲的情況下,為何就不能多一個長安汽車呢?最大的原因,可能還是長安太依賴于燃油車了。然而,單單從自主新能源的銷量來看,長安甚至還實現了上漲,只是這樣的上漲在燃油車的下滑面前,只能算杯水車薪,其新能源銷量在總銷量的占比還是太低了。
據悉,長安汽車原計劃于明年徹底停售燃油車,只是,從目前的銷量比例來看,長安似乎遠未為此做好準備。
銷量連續4個月同比下滑
誰能想到,當大多數車企的銷量在“金九”大幅上漲的情況下,個別車企品牌的銷量卻逆勢下滑,比如,哪吒、智己、長安。銷量數據顯示,9月長安汽車的總銷量為21.32萬輛,同比下滑9.98%。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其銷量連續四個月出現同比下滑。
具體來看,9月長安汽車旗下的子公司銷量大多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兩大合資車企。比如長安福特銷量為2.42萬輛,同比下滑5.76%;長安馬自達銷量為6010輛,同比下滑41.90%,是長安汽車旗下跌幅最高的品牌。除此之外,重慶長安、河北長安的銷量也分別出現了同比13.31%和5.6%的下滑,只有合肥長安的銷量實現了2.03%的小幅增長,但這樣的增長放在其他子公司的下滑面前,也只能是杯水車薪。
業內部分人士認為,長安的銷量之所以連續出現下滑,主要是因為合資車企的下滑,而其三大新能源自主品牌大多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比如9月份,深藍汽車銷量為2.27萬輛,同比增長30.74%;阿維塔同比增長47.61%,銷量為4537輛;長安啟源銷量為1.16萬輛,同比同樣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三大新能源自主品牌銷量的增長,助力長安自主新能源9月銷量達5.44萬輛,環比實現11.67%的增長。
然而,如果從今年的累計銷量來看,情況卻并不樂觀。1-9月,長安汽車累計銷量為190.5萬輛,同比僅小幅增長1.89%。而在自主品牌中,深藍汽車1-9月份的累計銷量為14.34萬輛,若以28萬輛的年銷目標來算,年目標完成率僅為51.21%。長安啟源1-9月累計銷量為10.99萬輛,若根據其今年定下的25萬輛銷量目標來算,目標完成率僅為44%。阿維塔1-9月的累計銷量為4.09萬輛,若按照9萬輛的目標計算,目標完成率僅45.44%。
不得不說,在今年已過去了9個月(75%)的情況下,長安新能源三大自主品牌之目標完成率最高也只達到了50%左右,這樣的表現很難稱得上理想。就此而言,真可以把長安銷量的下滑歸咎于合資品牌嗎?事實恐怕不完全如此吧。
還是過于依賴燃油車
與其把長安銷量的下滑歸咎于兩大合資車企的表現不良,還不如說銷量下滑的根本原因是,新能源銷量上漲的幅度覆蓋不了燃油車銷量下滑的幅度。換言之,長安還是太依賴燃油車了。
首先,合資車企之銷量在長安汽車總銷量中的占比并起不到決定性作用。比如在今年1-9月長安賣出的190.5萬輛新車中,其中自主品牌銷量為158.45萬輛,自主乘用車銷量為116.08萬輛。可以看出,長安并不像某些汽車集團那樣,主要依賴于合資車企貢獻銷量。單從9月來看,長安福特和長安馬自達兩家合資車企的銷量也只占了長安總銷量的14.18%,頂多算是小頭。
其次,若我們不從自主、合資的角度看,而是換個角度,從新能源和燃油車角度來看,則情況更加明了。9月,重慶長安、河北長安、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它們均以燃油車為主。今年前8個月,長安的兩大王牌車型CS75 PLUS和逸動都出現了下滑。其中CS75銷量13.06萬輛,同比下滑18.14%;逸動銷量8.86萬輛,同比下滑18.03%。
另一方面,雖然長安的自主新能源銷量有所上漲,但其占長安汽車總銷量的比例畢竟還是不大。就拿9月份來說,長安自主品牌9月新能源銷量為5.44萬輛,僅占總銷量的25.51%。
據悉,長安汽車計劃于明年停售燃油車。然而至少從目前來看,長安的銷量主要還是由燃油車來貢獻,其要想改變當前銷量下滑的不利局面,后續必須在自主新能源的銷量提升上發力才行,這其中,作為其電動化轉型之高端品牌的阿維塔之表現尤其顯得關鍵。
利潤下滑,不全是因并購深藍
加大電動化轉型的力度,既是長安在銷量上自救的鑰匙,但從目前來看,也是導致其利潤下滑的重要因素。財報數據顯示,長安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767.23億元,同比增長17.15%;歸母凈利潤約為28.32億元,同比下降63%;扣非凈利潤則為11.69億元,同比下降5.89%。
相信大家第一眼都會留意到長安上半年的凈利潤,因為下滑幅度確實太大了。對此,官方的解釋是: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主要原因為去年第一季度并購深藍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原持有其股權按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確認非經常性損益50.2億元。
只是,這樣的解釋似乎并不能掩蓋長安自主新能源虧損的事實。既然長安方面認為其利潤大幅下滑主要是因為并購深藍導致的,那我們不妨看看撇開非經常性損益的扣非凈利潤這項數據。
今年上半年,長安的扣非凈利潤之所以也同比下降5.89%,可以說與深藍、阿維塔的虧損撇不開關系。財報數據顯示,上半年深藍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期內虧損7.39億元,阿維塔科技(重慶)有限公司虧損13.95億元。作為對比,2023年深藍汽車和阿維塔的凈虧損合計達66億元。也就是說,二者的合計虧損其實是有所收窄的。
當然,在電動化轉型的過程中有所虧損倒也無可厚非,畢竟要想有回報,就必須首先投入,這點在阿維塔身上體現得尤其明顯。為了更好地完成電動化轉型,阿維塔品牌可謂非常努力。
比如為了銷量更大,今年4月份阿維塔在終端渠道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對約216家門店及銷售人員進行轉化,拋棄了原有的重資產直營模式,全面轉型為“直營+經銷商”模式的渠道網絡。而為了在電動化下半場實現領先,阿維塔也在智能化上采取了措施:今年8月,阿維塔斥資115億元收購華為引望10%的股權,此舉在強化了其與華為之關系的同時,也提升了其市場聲量。
當然,為了提升銷量,阿維塔還根據市場的需求主動調整了自己的產品策略。在9月初的成都車展上,阿維塔發布新車阿維塔07,此舉宣告其正式進入到當下大熱的增程市場。阿維塔07在上市之初就展現出了極高的市場認可度——在上市后的短短20小時內,其大定訂單量就達到了可觀的1673輛。可以這么說,隨著阿維塔07交付能力的跟上,阿維塔品牌月銷量破萬基本指日可待。
目前,長安旗下經營的新能源品牌已形成深藍汽車、阿維塔、長安啟源三大電動品牌布局。下半年以來,長安也推出了多款全新和改款車型,包括第四代長安CS75 PLUS、阿維塔07、啟源E07、深藍S05等,可以說后勁很足。
只是即便如此,從目前來看,長安汽車的總銷量依然還是由自主品牌中的燃油車提供的,其要想真正“喘過氣來”,只能說仍任重道遠。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