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型代幣是下一個風口?布局前你需要了解的發行規則和最新趨勢區塊鏈
打通數字資產和現實資產界限的證券型代幣能否成為下一個浪潮?
證券型代幣是未來?
在全球監管加嚴、市場遇冷、眾多數字代幣破發的當下,證券型代幣(Security Token)越來越被各方所青睞與寄予厚望。
當前,代幣主要可以分為兩種(這一分類最早由美國提出):應用型代幣(Utility Token)和證券型代幣(Security Token)。應用型代幣是指有使用場景的,比如可以用于購買某種服務的代幣。證券型代幣作為代幣的一種,是有資產支持的代幣。
而判斷代幣屬于這兩種的哪一種,目前美國SEC是通過 Howey Test 來判斷的。Howey Test 是在1946年設計的,旨在確認某些交易是否為投資交易(即證券)。
具體來說,有以下4點標準:
1. 是否屬于金錢或者資產的投資?
2. 這筆錢或者資產是投資到一個共同的企業里面嗎?
3. 是否期待從這筆投資中獲得利潤?
4. 這筆收益是不是來自于發起人或者第三方的努力?
如果這4個問題的回答都是更傾向于“yes",那么該證券就會被美國SEC歸類為證券型Token。
但這兩種的分類也存在模糊和交叉的地方。實際上,目前在美國,絕大多數代幣都被認為是證券。另外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交易所發行的平臺幣,比如幣安BNB和火幣的HT。
投資者購買這些平臺幣的時候,其實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該交易所的投資,因為幣價是和該交易所的發展息息相關的,這時候可以理解為證券型代幣。
但同時,這些平臺幣有著具體的實用價值,比如可以用來抵消交易手續費和購買平臺上的其他代幣。這樣平臺幣又具備了應用型代幣的特征。
因此,由于目前很多國家對數字代幣類型都還缺乏清晰的認定,當前大部分國家對應用型代幣都是選擇的不直接監管。但近來隨著各國監管的加強,“鏈改”之風的盛行,打通數字資產和現實資產界限的證券型代幣成為了各方期盼的下一個浪潮。
發行證券型代幣的合規準則
對于證券型代幣,還有一個概念叫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即證券型代幣發行。這是與目前IC0類似的一種發行代幣籌集資金的方式,只是發行的代幣是證券型代幣。
當前,證券型代幣的發行方已可按照美國SEC制定的規則,在美國進行代幣的注冊、發行和交易。
這其中適用的主要兩條規則為:Regulation A 和 Regulation D。
Regulation A ,即JOBS 法案第 IV 章,是一種針對初創企業的IPO替代方案。該規則自2015年6月生效,允許公司向合格投資人和普通民眾出售股份、籌集資金。
Regulation A 規則分為兩層,第一層的融資上限是2000萬美元,第二層的上限是5000萬美元。但第二層須披露經審計的財務報表,且非合格投資人投資額不得超過其年收入或凈資產的10%,對合格投資人則沒有限制。
根據美國《1933年證券法》,每家公司都必須向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其出售證券。但有些情況下,允許公司在沒有SEC注冊的情況下出售證券,這樣的豁免條例就是 Regulation D。
若要通過 Regulation D 發行證券,Regulation D 規則下有三條發行準則,其中規則506(c)是最重要的。
506(c)允許發行方從認可投資者那里獲得無限量的資本,且發行公司可以進行公開宣傳。但發行方必須向SEC提交一份表格D,其中包括有關該公司的產品,公司本身的信息以及更多的產品信息等。
此外,還有被視為 Regulation D 補充的 Regulation S。由于Regulation允許非美國投資者在與 Regulation D 條款相似的基礎上投資美國公司,而無需獲得認可投資者的認可。因此該規則為外國和美國發行人獲得來自美國境外的資本提供了途徑。
各方積極進行相關布局
證券型代幣之所以受熱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相比傳統證券,證券型代幣擁有諸多優勢。比如可以編程,持有人可以更加便利地行使自己的權利(通過智能合約提前部署),可實現跨國交易,以及降低信息和交易成本等。
很多人甚至認為STO未來可以憑借其技術優勢取代IPO。
而近來在這一方向上的動向也頻頻傳來。今年7月,OKEx與馬耳他證券交易所合辦全新證券代幣平臺,推出新的機構級證券型代幣交易平臺,希望能成為一個具有資產安全專業知識的交易所。
8月,列支敦士登銀行(Union Bank AG)宣布將發行自己的證券型代幣。這意味著它將是世界上第一家發行證券型代幣的、受監管和許可的銀行。
8月底,新加坡交易所和新加坡金管局宣布將與科技公司Anquan,會計巨頭德勤以及納斯達克合作,開發交付與支付(DvP)功能,以便在不同的區塊鏈平臺上結算數字資產,建立一個銷售代幣化證券的安全平臺。
可見,各方已開始瞄準了這一勢頭,積極展開相關布局。畢竟在數字貨幣市場的寒冬下,下一個潛伏的風口在哪里?還是一個未知數。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