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大升級 滴滴憑何結盟半個汽車圈?通信
首批聯盟成員不僅有一汽、北汽、廣汽、比亞迪、東風等國內車企大佬,還有豐田、大眾等國際品牌,車和家、威馬汽車、鎣石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以及博世、寧德時代、四維圖新、富電集團、特來電等來自新能源、數字地圖、車聯網領域的企業。
劃出屬于自己的朋友圈,正在成為出行圈的流行玩法。
4月24日,北京車展前夕,滴滴組了一個近年來汽車圈規格頗高的局:聯合31家汽車行業合作伙伴搭建“洪流聯盟”。
首批聯盟成員不僅有一汽、北汽、廣汽、比亞迪、東風等國內車企大佬,還有豐田、大眾等國際品牌,車和家、威馬汽車、鎣石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以及博世、寧德時代、四維圖新、富電集團、特來電等來自新能源、數字地圖、車聯網領域的企業。
在新一輪的出行大戰中,滴滴的打法,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用開放合作取代戰爭。那么,滴滴究竟是憑借什么,打動了31家合作伙伴?
滴滴洪流撬動半個出行圈
4月24日,北京JW萬豪酒店,各家車企、供應商、媒體將宴會廳圍得滿滿當當,在聽滴滴董事長程維介紹滴滴想要“滿足20億人出行需求”的愿景。他們此時還不知道,有一場今年中國汽車圈規格最高的圓桌會議即將開始。
當一汽董事長徐留平、北汽董事長徐和誼、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廣汽總經理馮興亞、車和家董事長李想在滴滴總裁柳青身旁一字排開時,現場的閃光燈開始瘋狂亮起――你很難看到一家企業的活動同時湊齊了中國汽車圈各成焦點卻難得同臺亮相的幾個人。
不過滴滴做到了,五位大佬都為滴滴的洪流聯盟而來。這一天,滴滴宣布成立洪流聯盟,共31家企業宣告加入。其中不僅有上述大佬們所屬的新老車企,還有博世、大陸這樣的國際頂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國內三大圖商之一的四維圖新,國內規模最大的充電樁運營商之一特來電。
透過這場洪流發布會,可以看到滴滴若隱若現的肌肉――以一己之力,撬動了半個出行圈。滴滴的能量來自于其體量――成立六年的滴滴現在每天完成交易3000萬筆,在過去的一年中滿足了74億人次的出行需求。
但更關鍵的是,這場讓半個出行圈來捧場的大會,祭出了聯盟愿景:通過開放合作,互相賦能,共創汽車運營商平臺。將滴滴的能力向汽車、向出行產業的上下游進行了全面延伸。它再次傳遞了一個信號:打車是滴滴的核心,但打車絕非滴滴的全部。
實際上,滴滴很早就立足“出行”這一場景,用廣泛的合作開啟了其業務的橫縱向拓展。洪流聯盟的發布,更像是滴滴過去幾年以開放模式搭建出行生態的工作總結。
洪流聯盟的組建,更像是水到渠成。
洪流的緣起
2017年初,程維在滴滴內部演講時,首次提出了“洪流落地”,看到了作為運力核心的滴滴司機在打車平臺內的體驗同樣重要。洪流戰略也被提出:要在保障乘客出行體驗的基礎上,建設起圍繞車主和汽車的一站式服務平臺。
事實上,一直以來滴滴都以實際行動推進著洪流戰略的落地。
2016年末,滴滴上線滴滴滴小巴業務,意在滿足出行的最后三公里需求;2017年3月,滴滴又上線優享服務,在平價的快車與高價的專車之間,再度劃出一個細分品類;2018年,滴滴在APP內置入“單車”入口,接入ofo、小藍單車等品牌,補全了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解決方案。在不斷的迭代中,滴滴在打造著一整套立體的城市出行解決方案。
在人們持續關注著滴滴如何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滴滴面向車主也在提供大量的服務,這不那么顯眼,但同樣重要。2016年,滴滴車主加油服務全面推開,滴滴車主憑借身份可在滴滴合作加油站享受9折優惠;2017年9月,滴滴上接入二手車買賣入口。同樣,滴滴車主APP上還集成了維修保養入口、汽車金融入口。滴滴圍繞車主和汽車的一站式服務平臺慢慢建成。
對于以C2C模式為主的滴滴來說,某種意義上,車主同樣是其用戶。到2017年末,滴滴平臺上聚集了2100萬注冊車主,一方面,他們是滴滴的運力保證;另一方面,他們在滴滴服務平臺上的消費,也將創造數額龐大的營收。
根據滴滴官方的消息,在水下潛行的車主及汽車一站式服務平臺,在2017年創造了370億的GMV,成為滴滴營收版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到2018年,這一數據的預期是900億。
洪流聯盟是什么?
洪流聯盟究竟該如何理解?套用一個流行的詞語,這是出行產業鏈條中各個玩家的命運共同體。
支撐滴滴洪流聯盟的核心,是下屬的三大開放平臺:網約車租賃與開放平臺;分時租賃開放平臺以及汽車后市場開放平臺。其中,有幾個關鍵的新玩法值得關注。
首先,通過網約車開放平臺,滴滴希望引入車廠的車源建立車隊。在共享汽車興起時,用戶正逐漸接受以共享的方式來使用汽車,滿足出行需求,因此整車廠也在轉型稱要成為出行服務商,但共享汽車往往需要足夠大的規模才能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
滴滴提供的解法是,未來合作方都可以通過和滴滴的開放合作,優勢互補,成為面向未來的汽車運營商,實現大規模運營車隊,同時負責整合車輛租售、金融、加油、充電、維保等環節,通過移動出行平臺的數據技術,實時調度車輛供社會來共享使用,用戶將得以享受更低的用車成本,更靈活的用車方式。
同時,在汽車電動化和共享化同時興起的背景下,滴滴也看到了一個關鍵點:現有的車輛并非是為了共享而生,其單位里程成本高居不下。此前,滴滴在這個問題上找到了一半解答――在平臺中大力接入新能源車。如今,滴滴平臺上注冊的新能源車達到26萬輛,占國內新能源乘用車保有量30%還強。而滴滴的數據顯示,平臺上的新能源車有更好的盈利狀況。
不過僅僅是電動化還不夠,滴滴的進階解法是,將每公里運營成本作為核心指標,在車輛設計階段就與車廠合作,重新定義、打造專屬于共享的汽車產品D1。在D1的支持下,滴滴關注的每公里運營成本有望直降50%。
其次,在分時租賃領域,滴滴的開放平臺也將接入第三方的車輛――這意味著后者的分時租賃服務能夠獲得超高頻的流量入口。同時滴滴也將提供分時租賃的技術與運營支持,對于有意愿接入滴滴這一平臺的玩家來說,這將大量節省重復研發技術以及探索運營模式的成本。程維也透露,滴滴的分時租賃業務目前已經可以做到收入與支出打平,更高效的、單位里程成本更低的D1以及更多車輛也會接入到滴滴的分時租賃平臺中,屆時滴滴分時租賃平臺將有更好的盈利預期。
最后,在汽車后市場開放平臺,滴滴則將其汽車交易、汽車金融、維修保養、加油以及充電服務整合打包。在此之前,滴滴在后市場的合作伙伴已經達到了5000余家。通過一個開放平臺將其整合起來,加以滴滴的流量與大數據支持,平臺內的各方可以更好地連接、降低交易成本,而用戶則可以通過滴滴一個APP入口更便捷地獲得關于車輛的整套服務。
回過頭來看滴滴在洪流聯盟中的定位,可以發現滴滴一直是將自己作為平臺和入口,扮演一個運營支持者和技術提供者的角色。對于用戶來說,他們可以通過滴滴一個APP獲得與出行、與汽車相關的全套服務。而對于加入了洪流聯盟中的企業來說,滴滴提供的流量支持、技術支持、運營支持將更好地促進他們做大做強。
當然,滴滴也會因為洪流聯盟的建立而受益。
首先,滴滴此前雖然在各個領域都有合作的動作,但是各自分布,并未統一整合。洪流聯盟建立過后,滴滴擁有了31家合作伙伴。隨著集群效應的發揮,這個聯盟將會吸引更多的玩家加入。
而從洪流聯盟建立的過程來看,滴滴也能夠通過這一聯盟將其所涉的業務拓展到更多場景――比如“小桔充電”上線、滴滴與特來電達成合作后,滴滴涉足的場景又下探到充電服務中。
擁有更多合作伙伴、涉足更多生意場景的自然結果是,將會獲得更多的用戶。而用戶除了其本身的消費行為產生的價值,海量的用戶在各個環節產生的數據,將成為滴滴正在著力推動的自動駕駛與智慧城市最好的養分,用戶數據本身,也可以反哺滴滴的各條業務線,形成一個相互促進的閉環。
四、滴滴牽頭的出行版圖
從產值規模、牽動的產業鏈條長度、在未來的想象力來看,洪流聯盟會成為一個“出行王國”般的存在。
在國內,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與神州優車董事長陸正耀也正在建立出行版圖。比較來看,李斌的出行版圖更多地帶上其個人色彩,同時是一個以投資方式連接起來的松散結合,目前還缺乏一個統一的入口將所有服務整合起來;而陸正耀主導的出行版圖規模還較小,甚至不如李斌的布局。
而滴滴正在建立的洪流聯盟,是一個戰略核心更加集中的“出行王國”,它有“滴滴出行”這個統一的APP入口,有著目前最強大的流量支持。同時滴滴又在極力保持這個王國的開放性――車東西關注到,滴滴在極力弱化“某一方說了算”的色彩,特別提到合作模式是“重彈性、輕邊界”。在洪流聯盟的合作伙伴圖中,滴滴也將自己的姿態擺得很低,LOGO放在了最不起眼的右下角。
2017年,滴滴的年度五大關鍵詞之一是洪流落地。到2018年,三大開放平臺放出后,我們清晰地看見,滴滴像一條大河,將眾多支流匯入其中,形成了一股滾滾向前的力量推動著出行產業的變革。
2018年,程維在滴滴年會上表示,洪流浮出水面。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