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烏托邦快訊
新能源汽車頻頻因自動駕駛技術而出現安全事故,低配版車主過分高估汽車智駕能力而引發安全事故的問題,問界新M7 Plus因智駕能力不足出現車禍而成為眾矢之的并非孤例。
智駕“標桿”問界M7,正因車禍而成為眾矢之的。
2024年4月26日,山西運城一輛問界M7發生交通事故,撞上養護車后起火,車上三人不幸去世。隨后,問界對外表示,該車輛車型為問界M7 Plus,發生事故時車速115km/h,安全氣囊正常打開,動力電池包特性均正常。
盡管問界第一時間站出來回應事故,但此事依然引起軒然大波。4月26日以來,“問界M7”“問界M7車禍四大疑問”“問界M7追尾的養護車當時正澆水作業”等話題接連登陸微博熱搜榜,諸多網友質疑問界汽車智駕技術的安全性。

▲圖:問界M7回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發展多年,新能源汽車發生車禍其實并不少見。此番問界M7之所以成為眾矢之的,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華為屢屢宣傳其擁有行業一流的智駕和AEB(自動緊急剎車系統)能力。
考慮到目前行業最頂尖的新能源汽車都沒有實現L3級自動駕駛,問界M7被千夫所指,其實也給新能源汽車行業敲響了謹慎宣傳的警鐘。
華為大書特書智駕技術
問界新M7涅槃重生
與現如今備受市場關注不同,一年前問界其實已經淪為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邊緣角色。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只有6.8萬輛,同比驟降25.16%。
不過2023年9月和12月,華為相繼推出問界新M7和問界M9,問界品牌卻涅槃重生,逐漸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官方資料顯示,問界新M7上市7個月以來,累計大定破17.4萬輛;問界M9上市三個月累計大定破7萬輛。
問界新M7和問界M9之所以可以瞬間引爆市場,當然是因為這兩款產品具備一定的性價比。比如,問界新M7重金投入五個億,安全性大幅升級 ,起售價下調4萬元,售價區間為24.98~32.98萬元。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市面上其實不乏具備高性價比的產品。問界新M7和問界M9可以瞬間“出圈”,其實也離不開華為在品牌、宣傳、智駕等方面的深度賦能。
發布問界新M7和問界M9時,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對這兩款產品的華為ADS 2.0智駕系統、全向防碰撞系統以及AEB能力大書特書。
比如,問界新M7支持華為ADS 2.0智駕系統,NCA智駕領航可覆蓋城區90%場景,有圖無圖都能開,AEB最高剎停時速提升至90km/h。問界M9的AEB能力,最高支持靜止車120km/h主動剎停,覆蓋人駕和智駕兩種場景。
事實上,透過銷量,可以明顯感受到華為智駕技術對市場的吸引力。官方資料顯示,上市兩個半月,問界新M7累計大定破10萬輛,其中智駕版占比達60%,城區NCA選裝率達75%。
問界M7出事
責任都在“博世”?
不可否認的是,華為的智駕技術確實出色,但為了降低成本,覆蓋更多的價位段,問界新M7并未全系標配高階智駕能力。
據悉,目前問界新M7共有七個版本在售,其中智駕版有四個車型,另外三個版本為六座新M7 Plus后驅版、大五座新M7 Plus后驅版以及大五座新M7 Plus四驅版,均不支持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相關功能。
華為官方披露的信息顯示,4月26日,在山西運城出車禍的問界新M7車型為問界M7 Plus。雖然不知道這款車具體為幾座版,但可以確定的是,其不支持ADS 2.0。
4月28日,問界官方對媒體表示,“事發車型為非智駕版,為搭載華為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而是使用的博世方案,博世方案AEB的工作范圍為4-85km/h,碰撞時的115km/h時速已經遠超博世AEB觸發范圍。”

▲圖:博世中國官微
不過隨后,博世中國立即辟謠上述言論,對外表示,“經調查,涉事車輛沒有搭載博世智駕系統(含AEB)。”
4月30日,《紅星資本局》援引多位業內人士消息稱,“博世否認了,那么問界M7 Plus搭載的就是福瑞泰克的,只有Max版用的華為ADS。此次交通事故與福瑞泰克的關系不大。碰撞車速也超過福瑞泰克AEB的工作范圍了。”
查閱問界新M7 Plus版的使用說明可以發現,其僅支持輔助緊急制動,工作范圍是車速4-85km/h。顯而易見,此次事故中,僅從硬件角度而言,華為、賽力斯以及其他供應商均沒有明顯過錯。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問界新M7問世以來,官方卻從未主動宣稱Plus版的智駕能力存在嚴重短板。比如,2023年9月和12月舉辦發布會時,華為均沒有專門提及M7 Plus版車型不支持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并且也沒有明確說明,該車型不具備全向防碰撞系統,并且AEB適用范圍極為有限。
在此背景下,不明真相的大眾和消費者很容易對所有問界新M7車型的智駕能力均報以極大的期待。具體使用的時候,車主也會過分高估所有問界新M7車型的智駕能力。
而出現事故后,問界官方立即宣稱,問界新M7 Plus版的AEB能力有限,無疑會讓市場的期待落空,進而引發口碑反噬。
不想被反噬
車企需要謹慎宣傳智駕技術
其實回溯過去多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問界新M7 Plus因智駕能力不足出現車禍而成為眾矢之的并非孤例。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2023年,美國涉及特斯拉自動輔助駕駛有關的車禍事故達736起,共17人死亡。
無獨有偶,2021年8月和2022年8月,各有一蔚來ES8和小鵬P7的車主因開啟自動駕駛功能而發生車禍,并引發人員傷亡。據悉,小鵬P7與最近的問界M7類似,都是在高速撞到了前方靜止車輛,或為AEB出現問題。
新能源汽車頻頻因自動駕駛技術而出現安全事故,一方面當然是因為車企的智駕技術存在一定的缺陷,僅能實現L2級自動駕駛,但另一方面,智駕技術有限的背景下,諸多車主行車的時候依然放肆地使用相關技術,其實離不開車企“大躍進”式的宣傳。

▲圖:余承東社交媒體發言
比如,2024年春節,余承東駕駛問界M9回老家過年,其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大年初三早晨駕駛M9從安徽老家回深圳,上午11時過后抵達九江長江二橋,全程1314公里,已經開了400公里,從出家門開始就“全程一路智能駕駛,完全沒事干,很輕松啊!”。更有甚者,余承東還希望離手檢測功能趕緊取消。
據悉,2024年2月初,華為向部分問界M5/M7車主推送了V3.3.8智駕版本更新,帶來了無圖NCA功能,可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無圖智駕。
看到這些消息,想必很多問界的車主都會對自家汽車的智駕能力感到極度自信,因而實際開車的過程中,過度信任智駕系統。殊不知,不同車型配備的智駕硬件并不相同,智駕能力也有差異,因此,才出現開頭提到的問界M7車禍悲劇。
這些血淋淋的教訓,其實也給新能源車企敲響了警鐘。為了車主的安全,車企應該盡量標配或是分開宣傳新車的智駕能力。
好消息是,華為正致力于實現智駕能力的標配。2024年4月23日,華為推出了新款問界M5,全系標配華為智駕系統,AEB對于靜止車輛提高到120km/h。這意味著,新款問界M5將不會出現類似新款問界M7智駕能力相差懸殊,低配版車主過分高估汽車智駕能力而引發安全事故的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高階智駕技術接下來一定會全面革新汽車行業,消費者也對該技術報以極大的熱情。但對于消費者來說,選購汽車,首要的訴求還是安全。車企過分宣傳極為科幻的智駕技術,很難不讓消費者高估所選產品智駕能力的安全性。
因此,在沒有實現L5級自動駕駛技術的背景下,車企還是應該保守宣傳自家的智駕技術,而不是等到出現安全事故時,第一時間撇清責任。(張堯)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