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X文木源:古典區塊鏈時代已結束,新區塊鏈是古典互聯網區塊鏈
導讀:在區塊鏈已經進化到3.0時代的今天,大部分通證幾乎都不可能成為現象級應用。因為,下一個區塊鏈現象級應用不僅僅是對傳統經濟關系...
導讀:在區塊鏈已經進化到3.0時代的今天,大部分通證幾乎都不可能成為現象級應用。因為,下一個區塊鏈現象級應用不僅僅是對傳統經濟關系的調整和改變,也將顛覆過去一切的古典經濟體系,重塑全球經濟結構。
文木源,北京數字引擎科技有限公司CEO,DBX鏈創始人。中國人民大學學士(高考保送)。技術極客,15歲開發DIY-Page軟件成為“讓百度改變算法的軟件作者”,第22屆CASTIC計算機類金牌,第四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第八屆高士其科學獎獲得者。
憑借自身快速學習的能力,完成學業之余,大一時他創辦了北京數字引擎科技有限公司,大四時營收已過千萬,案例包括國家電網征信平臺、廣發銀行信用卡營銷平臺、民生銀行風控數據系統等。
2016年末,他選擇從數據底層公鏈切入區塊鏈行業,專注打造區塊鏈世界的數據基礎設施。DBX公鏈致力超越以太坊,做第一條能大規模實際落地應用的公鏈。
記者:最近您在一檔區塊鏈直播欄目中提出了“古典區塊鏈”這個詞,網絡上出現了有關“古典區塊鏈”、“新區塊鏈”的口舌之爭。您對此有何見解?
文木源:我更愿意從價值觀層面來判斷“古典區塊鏈”和“新區塊鏈”。
“古典區塊鏈”指的是背后沒有真正運營的項目支撐,單純以發行加密貨幣吸引人們認購為目的的項目。數字貨幣和各類通證雖脫胎于“去中心化”的美好愿景,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由于被大量“中心化”的機構壟斷資源,項目發行“空氣”涉嫌欺詐融資、私募代投的亂象盛行。
作為Neoclassicist,DBX的核心目標是提供前所未有的區塊鏈產品或服務,定義全新的數據價值交換生態。它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價值經濟社區,創立了區塊鏈時代的數據資產新世界,以可信可確權的數據流通為軸線,基于區塊鏈技術改造泛數據資產產業的生產關系和信任關系,建設全新的數據資產共贏生態社區。
因此,新區塊鏈就是古典互聯網,它的價值觀與古典互聯網是一致的,就是“扎扎實實做事,而不只去做勢”。
記者:一旦區塊鏈實現了它的實質價值,對BAT等互聯網巨頭產生沖擊,那么數字經濟的商業格局將發生怎么樣的變化呢?
文木源:如果說沖擊,那會是“去中心化”與“中心化”之戰。
互聯網巨頭曾一度是突破舊有經濟體制的先鋒,沖破管制,破除“壟斷”。而現在,它們本身已然具備成為新壟斷者的可能性。
反觀,去中心化網絡可以贏得廣大企業家和開發者群體的熱情和投入。DBX公鏈使用自己研發的共識機制,D-DPoS,這個機制我們設計了一年多,它的核心是兩點,一是通過代表制及分片技術大幅提高交易性能,使得應用落地需要的性能能夠得到滿足;二是通過使用實時流動的“超級角色”代替定期選舉的“超級節點”,平衡主觀選擇和客觀貢獻在篩選機制中的綜合權重,有效解決代表制帶來的中心化、寡頭化導致的安全性問題。這樣我們既可以擁有一個高性能的 可以開發落地應用的公鏈,又能讓應用開發者們放心地把數據放上來,而不用過于擔心寡頭控制和安全問題。
記者:之前的采訪里提到過DBX與金融場景,例如企業信貸的結合。除此之外,DBX還有哪些可能的接地氣的落地功能?
文木源:DBX做的是數據基礎設施,真正連接數據的價值,把數據的交易“原子化”。原來不能想象與執行的價值鏈接,在一個新的區塊鏈世界的數據操作系統里,變得可行了。
舉個有意思的場景,一個做工業傳感器的物聯網的企業,原本很難與貸款機構建立關系,但在DBX價值交換網絡里則很容易實現。原因如下:工業傳感器每一分鐘都在產生大量數據,可能這些數據對于模型優化可能毫無意義,不過卻意外證明了一件事情——工廠一直在開工,而這個數據可以作為企業申請貸款、獲得增信的有力依據。
DBX另一個接地氣的功能落地場景是人工智能。我們都知道,得益于大數據的積累、計算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從學術到工程領域均取得了非常顯著的發展與突破。但隨著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向行業縱深發展,已有的大數據集無法支撐相應訓練需要。DBX目前借助其獨特的區塊鏈結構與經濟激勵體系,正在開發與集成多個前沿需求數據庫,剛好與市場現有的大數據集形成有力的互補,共同打造行業海量的訓練資源,幫助人工智能模型獲取更低成本的大數據集,同時達到更優的效果。
記者:企業級用戶可以借助DBX打通數據價值壁壘,那么DBX能夠給C端用戶/普通老百姓帶來什么?
文木源:DBX內部有一句經典的slogan,“把用戶的數據價值歸還給用戶”。
我們在公鏈上做了一些擴展,保證節點對自身上傳數據的高度控制權。我們認為用戶應該能夠主導自己數據如何被使用。因此,DBX將以DApp形式提供便利的數據共享工具,方便用戶能夠在完全自愿、尊重隱私的情況下,有選擇地公開自己的數據信息。舉個簡單的例子,移動支付的普及產生了大量交易數據,用戶可以通過自愿上傳支付憑證截圖的形式提供自己的交易數據,從而保證了用戶能夠主動選擇自己的數據是否被收集。此外,在用戶授權的情況下,這些數據可能被多個不同的使用方使用,比如金融機構需要銷售信貸產品,市場調研機構需要了解宏觀消費情況;每一次數據被使用,用戶都能獲得收益。
記者:縱觀以太坊、EOS,貌似它們的發展速度有些差強人意。在您看來,導致公鏈發展緩慢的原因有哪些?
文木源:實際上,技術從來都不是阻礙區塊鏈公鏈發展的壁壘,所謂的天花板應該是企業的價值觀。當前區塊鏈世界有一個潛規則,那就是價值都是靠炒出來的,這也是早期的某些公鏈一經上線就暴漲的主要原因。
而DBXChain將實際支撐很多非常成熟的業務,它們在 Classical Internet已經有巨大的流量,龐大的網絡流量將對DBXChain網絡的性能進行驗證,對其安全性進行驗證。我們生態就是要高起點,Dapp的數量沒有任何意義,質量和落地才是關鍵!
記者:截止2018年底,DBX可預見的生態建設將進展到什么程度?
文木源:預計2018年底,DBX將上線50個生態項目。不僅僅局限于金融領域,DBX也在積極拓展游戲、社交、物聯網、AI類項目。例如超級粉絲團,它通過DBX價值交換網絡實現去中心化的內容傳播以及激勵經濟體系把行業串聯起來,可以實現更為精準的粉絲服務、粉絲傳播、粉絲應援等經濟活動,有效降低了粉絲經濟的交易成本,拓展出粉絲經濟更多有趣有料有效的商業模式,這讓我們看到了未來區塊鏈重塑娛樂經濟的可能性。
記者:看您履歷和介紹還是相當的傳奇,您可以說童年就自學編程,15歲開發DIY-Page軟件,獲得了CASTIC計算機類金牌、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高士其獎等大獎,后被保送至中國人民大學,然后大一就開始連續創業。現在區塊鏈行業也涌現出越來越多像您這樣的學術、技術精英。您認為,項目團隊背景和項目成功之間存在必然的相關性嗎?
文木源:區塊鏈行業有更多優秀人才加入一定是好事。人非常重要,但優秀的背景只是一個必要非充分條件。一個人讀書時期成績好,至少說明了他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這與成就是有點關系的,不過并不是充分條件。因為,在成績與成就之間,還需要長時間的不懈努力,也就是我常常跟團隊成員提到的“耐受力”問題。
DBX目前的團隊構成比較多樣化,技術負責人來自清華大學復雜系統實驗室,運營合伙人有著全面的國際化管理經驗,經濟體系負責人畢業于北大、曾負責發改委系統產業支持基金項目評審……我在選擇核心成員的時候,能力一定過硬,并且有干成事情的經驗,同時職業道德也是一個硬性標準。因為,誠信做事是DBX的發展之本。
記者:最近錄音泄漏的事兒特別火,作為業界名人,您認為“古典區塊鏈”的未來會怎樣?
文木源:錄音事件宣告了“古典區塊鏈”時代的結束,區塊鏈的新時代屬于做事者而非造勢者。古典區塊鏈時代,絕大部分項目是純空氣,大家一級級圈錢,又一級級收割,從收割韭菜到收割投資人,這樣的零和甚至負和游戲必須要流產。在區塊鏈的新時代,按照“古典”做事方式的人才真的會贏,正規軍必然會加入,也必然會贏!如果沒有掌握財富的能力,財富就是世界上最容易失去的東西。那些毫無核心技術,毫無創業經驗,毫無落地可言的項目,必將不攻自破!
總結:
記者認為,只有具備了長遠目標的理性價值觀,企業才能在市場的角逐中走的更遠。否則,再怎么刺激用戶,也只能短暫的停留在風口一時而已。“要做項目最重要是社群做好,然后就是炒作”,這種觀點恐怕只適合存活于即將湮滅的古典區塊鏈時代。新區塊鏈時代將真正交付技術創新價值,令人期待。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