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最高銷售額!日本家電真的要崛起?智能
說白了,日本家電企業之所以競爭不過中韓廠商,絕對不是“技不如人”,而是在企業管理以及觀念上的故步自封。
縱觀近些年,中國企業收購日本家電巨頭,早已不是什么大新聞了。2011年,聯想集團收購日本NEC筆記本業務;海爾公司收購三洋白電。2016年,美的收購東芝白電;富士康收購日本夏普。2017年,海信接盤東芝電視……事例不勝枚舉。顯然,中國家電高唱凱歌的背景下,日本家電品牌似乎迎來了大潰退局面。
不過,根據近日本電機工業協會(JEMA)發布的2017年日本國民生活使用家電的實際國內出貨額報告,2017年日本白電市場供貨達到2.3479萬億日元,這一數值不但比去年增長2.0%,而且還創出了自199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一邊是日本家電的滑鐵盧,另一邊則又是日本家電出貨的持續增長,真讓人鬧不明白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們都知道,日本制造企業對技術有著偏執的追求,往往為了讓產品提高1%的性能,不惜投入30%的成本,使得創新節奏放慢,而這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它注定無法跟上市場的變化,競爭力的衰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兒。另外,日本企業的風格也一向比較保守,制度僵化,體系臃腫的大企業病普遍存在,這就導致了日本家電企業過于刻板的思維僵局。
其實說白了,日本家電企業之所以競爭不過中韓廠商,絕對不是“技不如人”,而是在企業管理以及觀念上的故步自封。而這一點對正在加快全球布局的中國企業來說,絕對是最為看重的,中國企業借助收購日本家電巨頭,將自己的全球銷售網絡與日本家電品牌深厚的技術沉淀相結合,致力于深度挖局全球市場。
事實上,盡管三星、夏普等日本家電品牌打上了中國的標簽,但聰明的中國商家并沒有改變日本家電深植于骨血之中的“味道”,無論是本土化運營,還是針對性的創新,都旨在實現實現對當地需求的深度挖掘。
需要指出的是,2017年日本市場需求膨脹除了本土化運營戰略外,還與消費增稅前的“搶搭政策末班車”需求,以及消費者偏好變化帶來的需求增長密切相關。從市場熱銷的產品來看,節能產品與物有所值的產品都十分受歡迎,比如隨著雙職工家庭增加能節約時間的家電更受歡迎,大容量的冰箱和洗衣機等等。
歷經持續的市場低迷之后,日本白色家電產業創下20年的最高反彈空間,這似乎也意味著,過硬的技術品質,再加上合適的營銷戰略,就一定能獲得新的商業機會和蛋糕。
來源: 驅動中國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