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對接 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持續推進中智能
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 除了直接下調增值稅稅率和部分企業退還留抵之外,就稅收改革和減稅降負又提出了18項措施,為了減輕制造業企業的壓力。
本報記者 張智 北京報道
近年來,隨著減稅政策不斷加碼,一些新政策不斷出臺,原有政策不斷調整優化,稅收政策與市場需求、企業訴求實現精準對接,為企業切實減稅保駕護航。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連續實施了一系列以減稅為主的稅制改革,有效降低了企業的負擔,激發了經濟的活力,促進了經濟的有效發展。五年來,新修訂和新出臺的有關稅收優惠項目有387項,這些每年新出臺的優惠政策都在當年帶來了超過千億元的新增減稅規模。這幾年,稅收占GDP的比重不斷下降,同時稅收優惠覆蓋面不斷擴大。”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司長羅天舒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數據顯示,僅2017年全年新增減稅就超過3800億元。隨著一組組減稅數據浮出水面,第27個全國稅收宣傳月的序幕也由此拉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稅收改革和減稅降負又提出了18項措施,是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用筆墨最多的,份量很重,力度很大。就在3月28日,兩會閉幕后剛剛一個星期,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還研究明確了增值稅改革的三大類措施,持續為企業減負。”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表示。
降負,17%和11%的增值稅稅率均下調1個百分點
對順豐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官伍瑋婷來說,營改增之后,節省的真金白銀肉眼可見。2017年,順豐控股集團稅負同比下降23.32%,享受各類減免稅優惠達14億元,其中享受國家重點軟件企業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2344萬元。
不過,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由于工人工資的普遍上升,土地價格、能源價格和原材料價格等方面的上漲,使得制造業企業面臨較大的壓力。為了減輕制造業企業的壓力,此次增值稅改革直接降低了稅率水平,現行17%、11%、6%三檔稅率調整為16%、10%、6%。
“別小看這一個點,我們也是進行了反復測算。根據我們靜態算賬,光17%稅率調到16%、11%稅率調到10%,給市場主體減負就將近2400億。” 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司長王道樹表示。
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總裁湯繼強認為,從主體稅種入手,通過降低稅率水平,為實體經濟普遍減稅,并向先進制造業、研發服務業傾斜,這能夠更好地發揮稅收引導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合理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而給予制造業等行業支持,這能夠推動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研發服務業持續創新,和提振實體經濟。
此外,今年的減稅措施聚焦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在國家重點鼓勵的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內,將部分符合條件的企業以及電網企業納入留抵退稅試點范圍,目的是減輕企業資金壓力,支持企業擴大投資,促進轉型升級。
減壓,擴大增值稅留抵退稅范圍
“我們現在深化增值稅制度改革,要把期末留抵退稅逐步引入到我們的制度里面來。”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說。
增值稅留抵稅款問題,一直是影響減稅落實到企業的難題之一。所謂增值稅留抵稅款不退,是指納稅人當期銷項稅款不足以彌補其進項稅款時,其差額稱為留抵稅款,當期不退,結轉下期抵扣。
在湯繼強看來,留抵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集中投資的影響。建設初期或設備更新周期,企業動產、不動產投資規模較大,取得的進項稅額多,同期沒有銷項稅額或者銷項稅額小,就會產生期末留抵稅額。但不管什么原因形成的留抵稅款,對企業來說,都造成了一定的資金壓力。
“要想實現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無論是降低企業杠桿率,減少企業融資成本,增值稅留抵稅款不退問題都應該盡早加以研究解決。”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樊勇表示。
事實上,增值稅留抵稅款不退問題已經引起高層重視。在去年7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明確要求,抓緊研究出臺相應措施,確保各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我們下去調研的時候也感受到,很多企業有轉型升級的強勁動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點上,政府推出這樣一個改革的措施,對于企業來說,有更多的資金,減輕了現金的壓力,可以購買先進的技術服務、更新技術裝備,從而提高產品的檔次,也為優化供給提供了制度的基礎。”王道樹說。
湯繼強表示,此次改革,擴大增值稅留抵退稅范圍指向明確,在國家重點鼓勵的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內,將部分符合條件的企業以及電網企業納入留抵退稅試點范圍,對其在一定時期形成的增值稅進項期末留抵稅額,一次性予以退還,以減輕這些企業資金壓力,支持企業擴大投資,實現技術裝備升級。
優結構,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
除了直接下調增值稅稅率和部分企業退還留抵之外,這次改革的另一項重要舉措就是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從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
“我們這一次統一小規模納稅人的標準,在政策上的設置是開放的、是完全打通的。原有的一般納稅人選擇小規模納稅人可能也有進項稅沒有抵扣完,還有未抵的進項稅,此次制度上規定未抵的進項稅可以轉出,這讓納稅人在選擇的時候邊際成本就降低了,說明此次政策在設計上的完善。”王建凡說。
按照規定,小規模納稅人按3%征收率計稅。在這一次改革前,工業和商業使用的是50萬元和80萬元小規模納稅人的標準,其他行業為500萬元。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主任劉怡說:“這項舉措體現了一個制度上的公平,不再是說我們去區分工業、商業、服務業,我們用不同的小規模納稅人標準,而現在的統一稅制,我們越來越朝統一稅制、簡化稅制的方向去走。”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座談會指出,稅務部門要堅定持續推進減稅降負的“決心”,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和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一系列減稅降負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聚焦實體經濟、聚焦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聚焦小微企業、聚焦公平待遇,把國家的減稅“大禮包”及時送到每個企業。
責任編輯:李明徽;主編:陳巖鵬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