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同時購買同一趟航班價格不同?飛豬回應大數據殺熟質疑快訊
天天消費訊,1月18日,“飛豬被曝3人買同趟航班價格不同”登上熱搜。
天天消費訊,1月18日,“飛豬被曝3人買同趟航班價格不同”登上熱搜。
近日,三名乘客在飛豬旅行平臺上同時購買同一航班的機票,卻發現所顯示價格各不相同。這一情況引發了乘客的質疑,他們懷疑飛豬平臺是否在利用大數據進行“殺熟”,即針對老用戶提高價格。
對此,飛豬方面迅速作出回應,明確表示不存在所謂的“殺熟”行為,價格的差異是由于平臺提供的隨機優惠不同所致。
飛豬“殺熟”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曝
網友們似乎見怪不怪,紛紛表示:“早都發現了,你多查幾次價格就會變貴,要卸載重新下載”,“大數據殺熟一直存在,多人同時買機票,機票價格瞬間暴漲”。
而“殺熟”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在飛豬身上了,前幾年,飛豬就因為“殺熟”被推上輿論頂端。2018年10月7日,作家王小山在微博上發文表示稱:自己在飛豬上購買機票時遇到“殺熟”問題,該微博發出后一時間也讓飛豬大數據殺熟成為微博熱搜話題。
事后,飛豬也在官方微博回應質疑稱:飛豬敢于承諾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利用大數據損害消費者利益。
那什么是“大數據殺熟”呢?
“大數據殺熟”是指數字平臺基于消費者的消費歷史、個人偏好等數據的收集分析,實現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并在此基礎上對價格不敏感、支付意愿強、平臺忠誠度高的消費者實施歧視性定價的行為。數字平臺借助數據優勢和算法技術快速洞察消費者需求變化,可以及時調整價格水平,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
“大數據殺熟”本質上是數字平臺利用數據優勢和算法技術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實質侵犯。面對“大數據殺熟”糾紛應以消費者福利作為判斷標準,并綜合分析是否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簡稱“《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構成價格欺詐行為。同時,可以從加強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和平臺算法監管等方面入手,規范平臺算法推薦機制,全方位、多角度地實現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協同保護。
飛豬的發展似乎沒那么順
據了解,從阿里開始入局旅行業務到2016年改名為飛豬,在線旅游行業經歷了百花齊放的時代,飛豬曾經在OTA市場占據重要地位,與攜程、去哪兒并列為OTA三巨頭。
而飛豬的市場成功來自于定位的差異化,飛豬選擇的是出境游方向,定位為“面向年輕消費者的休閑度假品牌”。彼時的在線旅游市場不夠成熟,無論是周邊游、定制旅游等多個新興產品都成為市場的爆發點,彼時,眾多的出境游產品成為市場熱點,比如專注出境包車的皇包車旅行等等。
只不過,飛豬的差異化定位過于小眾,導致后期乏力,以酒旅到店業務為例,根據浙商證券的統計,截至2022年上半年美團酒店間夜量占國內OTA市場的份額約為52%,攜程系(含攜程、去哪兒)為42%,飛豬僅有5%。
據2023年4月17日報道,飛豬CEO莊卓然(花名:南天)將直接向阿里董事局主席、CEO張勇匯報,不再劃歸本地生活服務集團CEO俞永福管理。
僅有的信息顯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個月,所有其他分部收入為人民幣480.52億元,相較2022年同期維持平穩,主要是由盒馬、飛豬、阿里健康和智能信息的收入增長所貢獻。
實際上,飛豬的市場地位一再下滑,與自身的服務能力差有非常大的關系。
從黑貓投訴上可以看到,飛豬的投訴量到達了6萬多條,包含退票難、退票額外扣費、機票價格波動大等問題。
天天消費在黑貓投訴中發現,有消費者稱,2024年1月11號買的機票,1800多,過幾天降到1290,一張500多的差價,買了三張1500的差價也太離譜了。還有消費者表示,11月買的2月飛日本的往返機票1月中旬查看機票價格降價870兩張共損失1740價格波動大不合理。
在當下,社會的發展已經離不開大數據的應用,而大數據帶來的不僅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平衡數據應用和用戶權益保護,是一個需要面對的難題。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