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輿論陣地失守,是CEO張勇的失職快訊
造車新勢力的“暴雷”總是來的猝不及防。
造車新勢力的“暴雷”總是來的猝不及防。
新年伊始,本該有序交付的高合汽車突然宣布“停工停產”。創始人丁磊也坦言,高合翻身的窗口期最多只有三個月。
然而,這場風波影響的卻是另外一家新勢力——哪吒汽車。
甚至有博主在微博上發起了“下一個倒閉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會是誰”的投票活動。
天際、哪吒、合創、極越、路特斯、創維、極石、飛凡等品牌赫然在列,而穩居首位的則是哪吒汽車。
那么,在2022年憑借全年152073輛銷量、力壓“蔚小理”、成為造車新勢力銷冠的哪吒汽車,何至于走到如此境地?《E汽車》帶您回顧事件的始末,嘗試探索其中的原因。
1
被曝欠薪、停工,哪吒汽車麻煩不斷
事實上,在過去一個月的時間里,哪吒汽車遇到的糟心事不止一件。
風波的起點是“高合停工停產事件”。
2月18日,甲辰龍年的第一個工作日,高合汽車公開宣布預計停工停產6個月。隨后關于“高合暴雷”的火種,在互聯網這春風的吹拂之下,迅速傳播開來。
照理說,哪吒和高合,這本是兩個不相關的品牌,沒有合作、也沒有類似的境遇、更不在同一賽道競爭,硬要說有什么關系,那可能就是都有一個“造車新勢力”的標簽。
那么,為什么高合停工停產的“火”會“燒”到哪吒汽車身上,讓其成為一個被唱衰的品牌?
這里有一個關鍵人物:哪吒汽車聯合創始人、CEO、營銷公司總經理張勇。
2月19日,張勇發微博聲援丁磊。他說:“看到網上對高合的評論,不知道這幫人是怎么想的,難道丁磊不值得尊重和敬佩嗎?!”(目前,此微博已經刪除。)
正是這條微博引發了員工不滿,有人在其下面評論稱:“公司承諾年后第一周會到賬的年終獎失言了”。
對此,張勇并沒有立刻回應,反而是在輿論發酵了幾天之后,才在2月24日發布一條微博稱,“年終獎會在3月完成發放”,并且,他還補充道,“從2016年開始,員工的工資/獎金/社保,我們從沒有晚過一天兌現。去年日子那么難,我們也沒有想過降薪/裁員,可能公司少部分員工不習慣過苦日子吧,看來有必要把寒氣傳遞到每一個人了?!保壳?,此微博也已經刪除。)
與此同時,他還在“公司管理人員臃腫,建議梳理下組織架構及管理人員編制”的熱評下,回復稱:“是要下手整頓,精簡機構和人員了。”
沒有公司公告,也沒有聲明,甚至是在張勇發布會微博回應“年終獎緩發”的當天,還有內部消息流出,疑似哪吒汽車副總裁胡建國在全員群里發布信息稱:“各位同事,2023年業績不好,整個公司承受比較大的壓力,股東對公司的經營不太滿意?!?/p>
這境況讓網友們直接坦言:“感覺整個世界只有勇總在宣傳哪吒,其他渠道依舊看不到一點哪吒消息。啊,對,負面消息倒是滿天飛?!?/p>
隨后,在3月7日,有媒體報道稱,哪吒汽車南寧工廠已經停產,廠區內只剩守門的保安和庫存車。有員工表示,哪吒南寧工廠停工近20天。
這一次,哪吒汽車依然沒有聲明、沒有公告、也沒有澄清、更沒有律師函。
只是在3月8日的微博網友提問中,張勇從側面答復道:“南寧工廠是出口基地,其中今年就會有5-6萬臺套KD件的出口任務。”而3月16日,哪吒才突然發出了幾張哪吒汽車南寧出口基地正式發運的照片。這個節奏,已經錯過了澄清事件的最佳期限。
這操作,急得哪吒車主直接去質問張勇“哪吒到底有沒有法務部”、“除了車主還有多少人相信哪吒不會倒閉”,也急得張總的鐵粉直呼“應該向友商學習”。
回想去年10月,張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公開表示:哪吒汽車賬面上仍有100多億現金。
然而不到半年的時間,哪吒汽車卻陷入了“銷量下滑、工廠停產、緩發獎金、裁員、甚至是即將倒閉”的輿論風波之中。
說實話,哪吒汽車走到如今的境地,張勇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E汽車》細數張勇的“三宗罪”,各位讀者朋友們一起來品品,咱說的到底對不對。
“一宗罪”:不為“止跌”想辦法,反為“泄憤”惹是非!
眾所周知,CEO作為企業中的核心領導人物,肩負著一系列重要職責和使命。對于哪吒汽車來說,CEO張勇就是把握航向、讓哪吒走向盈利道路的關鍵人物。
同樣眾所周知的是,造車=燒錢。哪吒汽車從成立至今,已經完成十多輪的融資,有披露的融資額大約有212億元。
然而,眾所周不知,據360披露數據顯示,2020-2022年,哪吒汽車累計虧損111.48億元。
于是,今年初,哪吒汽車制定了三個小目標“讓經銷商掙錢、讓用戶滿意、讓股東放心”,張勇還公開認領了這項任務。
作為汽車行業的邊緣人物都知道,想要達成這三個小目標,必然是要做好產品、提振銷量的。
而哪吒和張勇都做了些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
產品方面,按照哪吒汽車的2025產品規劃顯示,將用兩大平臺覆蓋A00至B+級主流市場,也就是微型車到中大型車領域的8款車,聚焦30萬元以下的大眾消費市場。
而哪吒汽車推出產品策略則是,第一步用便宜耐用的性價比產品“打前鋒”,比如售價5-15萬元區間的哪吒U和哪吒V。
這兩款車也確實給哪吒汽車帶來了“高光時刻”。2022年,哪吒汽車交付新車152073輛,其中,哪吒V銷量98847輛,哪吒U銷量51021輛,兩款車型的銷量總和占據哪吒汽車當年總銷量的98%。
第二步,再讓中高端價格的產品跟上,以求能夠提升品牌調性。比如,售價17.88-22.68萬元的哪吒GT和售價19.98-33.88萬元的哪吒S。
但是,這兩款車并沒有如愿將哪吒汽車推向預想中的高地。畢竟,20萬-30萬元的價格區間,不僅是蔚小理的價格腹地,更是極氪、深藍、埃安等品牌的搶奪戰場,在這個價格帶上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眾多,再加上哪吒汽車的群眾基礎薄弱、受眾認知度不高,結果就是折戟沉沙、銷量下滑。
2023年哪吒汽車僅交付新車127496輛,相較于25萬輛的銷量目標,完成度僅有51%;年度銷量排名從第一跌至第六,成為當年唯一一個同比下滑的造車新勢力。
事實上,這個策略本沒有錯,只是不適合哪吒汽車。
要知道,許多中國汽車品牌就是這么走過來的,比如,比亞迪和吉利,在低端市場里積淀了二十多年,才可以在近些年推出中高端產品時,受到用戶的認可。
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
《E汽車》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哪吒汽車未能認清自己的品牌定位,一開始就把路走反了。如果它能由上往下地講品牌、鋪產品,雖然會暫時的損失一些大眾市場,但是能夠把品牌的基礎扎穩。
蔚小理、以及國家隊的那些新勢力們,都是這樣做的,先用標桿產品把品牌立住,再用技術下放的產品俘獲大眾。
二是,哪吒汽車太著急了。在低端市場上取得了一點小成績,就立刻決定沖高,完全不考慮自身是否有應對更高級別市場的實力。
如果它能夠像吉利和比亞迪那樣,在低端市場里穩扎穩打地沉淀二十年,再去想著一飛沖高,也未必會像今天這樣敗退的如此慘烈。
銷量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2023年的斷崖式下跌”。進入2024年,哪吒汽車的日子也沒有更好過。
開年,哪吒汽車便主動開“卷”,推出了“2年7折超值換購”和“最高2.2萬元的降價大促銷”活動。但這,并沒有緩解哪吒的銷量壓力。
1月交付10032臺,2月交付6085臺,對于2024年全球共計30萬臺(國內20萬臺,海外10萬臺)的銷售目標來說,可謂是杯水車薪。
面對自家企業的困境,張勇不去解決問題,反而有時間為高合鳴不平,或許真的是出于對丁磊的敬佩,或許只是為了蹭流量。
在這里,《E汽車》不想去揣測張勇的真實意圖,只是想奉勸一句:張總,放手吧。流量的脈搏,太難把握。
你看,互聯網起家的李斌和李想,都吃到過了流量的紅利,卻也都遭到過流量的反噬。他們都是先例。
如果在你執掌哪吒期間不僅沒有吃到過流量的紅利,還要因為自己的一言之失,讓哪吒汽車在口水官司中失守了輿論陣地,豈不是罪過。
“二宗罪”:認真“反思”,卻行動無效
雖然,我們勸說張勇要慎重玩轉流量,但是,我們也看到了張勇是一個善于反思的人。
2024年元旦剛過,張勇就在微博上對過去一年做出了反思。
他表示,2023年做的不好,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新老產品切換沒有銜接好、新產品上市定價過高、傳播方式老舊、營銷總部集權等多個原因。
同時,他也為2024年重新出發作出了六點規劃,其中有三項都是圍繞“營銷”展開的。
另外,在此之前,張勇不止一次在微博上發文或者回應粉絲的評論時表示,“我們的傳播做的確實很爛”、“我們抓緊整改提升”、“營銷上很快會有很大的改變”……
整改的結果就是,在2023年的最后一天發布13項人事任命,開啟高層人事和營銷體系“大換血”,張勇親自上陣,接棒營銷公司總經理之職。
而在張勇親自接管營銷工作以后,他又發了兩條關于“營銷”的微博。
其一是講接受網友建議,可以很快啟動:聘請一些本身就具備城市KOL特質的車主,幫助哪吒持續做線上內容輸出,線下各種主題活動。
其二是講今年的營銷任務:品牌聲量提升以及讓品牌形象鮮明……目前,從品牌/產品/營銷/服務端,我們都還有巨大的改進空間,后續會加速改進。
說白了,就一點:想要讓更多的人認識哪吒。
然而,張勇這么努力的背后,收獲的卻是廣大網友讓哪吒改名字的評論。
與廣大網友相反,《E汽車》認為,哪吒汽車這個名字并沒有什么毛病。另外,《E汽車》還想對張總說:營銷可能不是這么玩的。
不要總喊“我們會改”的口號,想改,大刀闊斧地去干就完了。
你想要品牌形象鮮明?那么,你的產品設計、品牌推廣方式都向你們的目標受眾群體去靠近,去聽聽現有用戶的想法比什么都重要。
你想要品牌聲量?那么,你就真的走進用戶的生活里去。很多事,得先去做了,才能真正發現問題所在,不是嗎?
畢竟,總不能宣傳個車主故事,都要用寧德時代的素材吧。而哪吒的銷量,依然還在跌跌不休。
“三宗罪”:不合理利用團隊的能力
如果說,高合事件為哪吒汽車帶來的風波,有張勇管不住嘴的原因;那么,在年終獎緩發和工廠停工事件中,則是哪吒汽車公關的缺失。
年終獎被拖欠,員工上微博找張勇;媒體爆料工廠停工,要用戶上微博問張勇。
那么,張勇都是怎么處理的呢?
回應前者,張勇發了一條微博,隨后刪除了;答復后者,張勇只是側面提到工廠今年還有任務。
說實話,處理這兩件事情,都是真的需要張勇所帶領的公關團隊和營銷團隊去發聲、去作為、去溝通的時候,他們反而沒有出現,只留下張勇一個人在戰斗。
不得不說,這也是張勇領導的失職。畢竟,他負有管理責任。
但是,張勇好像并沒有意識到其中有什么不妥,反而樂在其中。最近,他還開始“講車”了。
對此,《E汽車》真的想問張總:作為公司CEO,正值公司大刀闊斧改革的檔口,正是需要走基層調研市場的時候,您真的富余時間這么多嗎?
我們理解,老板看見自家產品愛不釋手的心態,但是,我們不理解,這就是您心中理解的“營銷”嗎?
試問:
網絡上的負面內容,要CEO親自回復,公關部、法務部,都在干什么?
新產品上市,需要CEO親自講解,那產品部、市場部,又在干什么?
在此,《E汽車》還想提醒張總:
您當下最應該做的是調兵遣將,而不是沖鋒陷陣。
眾所周知,眾人拾柴火焰高。賣車靠的是體系化作戰。
既然,您愿意接受鐵桿朋友的建議,不再"公開"回應服務/售后信息,要把這些工作交給正常渠道和專業的團隊。
那么,營銷和公關的事,為什么不可以交給其他更專業的人去辦呢?在當下謀求IPO的關鍵時期,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主要業務上不是更好嗎?
2
E觀點:
當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愈加激烈。產品戰、價格戰、輿論戰……每一個領域的戰斗都不容小覷。
如今,哪吒L上市交付在即,希望張勇能夠真的把心沉浸在公司業務上,發揮團隊的力量,莫要再因一己之言論將自家產品推向萬劫不復之地。
畢竟在這“危急存亡之秋”,哪吒L“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全行業都知道,電動汽車行業這幾年是淘汰賽,是“生死戰”,行業已經卷成這樣了,留給哪吒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