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氪陷入0公里二手車風波,林杰和林金文誰該擔責?汽車
近日,包括中字頭《中國證券報》在內的諸多媒體,陸續報道了極氪汽車全國多地直營店存在的銷售“0公里二手車”現象,一時間極氪汽車被快速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銷售0公里二手車,已然不是行業個例現象,極氪為何率先中槍?
值此特殊時間節點,中字頭的證券報為何拿極氪開刀,有沒有調查報道其它存在同類銷售亂象的車企廠商?
這波巨大的輿情壓力下,極氪方面林杰/林金文誰該為此擔責?
俗話說,太陽底下無新事。
同行最了解同行,同行是“冤家”,同行相輕甚至相互拆臺揭老底,那是時有發生的事。
這不,長城汽車魏建軍公開炮轟“車圈恒大”、“油箱門”、“0公里二手車”等行業亂象之后,躺槍的可不止有長城汽車的老冤家+死對頭BYD。
網友們口中的“與長城身處同一戰線”的吉利旗下高端品牌——極氪汽車,也受到回旋鏢的巨大沖擊和牽連。
如果說令比亞迪陷入巨大風波的是“車圈恒大論”、“油箱門”事件,那么極氪中槍的正是一段時間以來業界普遍心照不宣的“0公里二手車”。
近日,包括中字頭《中國證券報》在內的諸多媒體,陸續報道了極氪汽車全國多地直營店存在的銷售“0公里二手車”現象,一時間極氪汽車被快速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極氪,由此成為了首家被“官媒”帶頭披露、廣大媒體集中跟進報道的0公里二手車銷售亂象廠商代表。
極氪陷入“0公里二手車”輿情風波
伴隨著輿論的迅速發酵,極氪汽車方面隨后作出了官方聲明:
重點強調所售車輛“合法性”的同時,也透露對于部分終端銷售亂象,公司已經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會對問題進行徹查改進,以提升用戶購車體驗。
樂逗同學注意到,這個事目前已經在網絡上大面積發酵,各路大小媒體相繼跟進了報道。
極氪此番陷入的這波“0公里二手車”輿情風波,注定不小,寧靜平息目測需要一些時日。
具體存在哪些銷售亂象和操作手段,感興趣的讀者可自行上網查閱相關詳細報道,以及繼《中國證券報》后越來越多的媒體對相關對涉事門店及車主用戶的采訪報道。
在此樂逗同學就直接拋出以下幾個耐人尋味、值得引發行業深思的點:
其一、銷售0公里二手車,已然不是行業個例現象,而是已經發展成為普遍存在的“行業亂象”。
對此,工信部等主管部門此前已經召集了主流車企進京深入“探討”,并且多部門圍繞包括“0公里二手車”在內的系列行業亂象,進行的針對性的政策調整+新政出臺。
既然如此,極氪汽車是此番被媒體報道且推上“熱搜”的廠商代表,其它的呢,還有哪些家車企品牌在這個問題上比較突出?
極氪在這個特殊時間點上陷入輿情風波
其二、為何率先“中槍”的是極氪?證券報為何拿極氪“開刀”?
《中國證券報》這樣的大媒體,有沒有調查和掌握其它存在這種亂象的車企廠商相關信息?
要知道,貴為“中字頭”的官媒,證券報在這個“細分金融”領域的屬性和話語權還是比較足的,而一段時間以來也恰逢吉利控股《臺州宣言》發布后戰略大調整、極氪領克合并、極氪欲退市等關鍵時間節點。
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上,極氪品牌被證券報爆出這樣的行業性“大瓜”,令極氪深陷輿論風波,威力不小影響力不容小覷!
說到底,不僅國內即便放眼全球來看,媒體核心主要收入來源,普遍是靠商業廣告合作為大頭,極氪汽車大概率顯然并非證券報的“大客戶”。
不然人情世故,絕不至于搞到這個地步。
別說大媒體不缺廣告不靠這個,CCAV的315專題報道,多年來也存在一樣的路數,招商大客戶,你很難看到其在315專題中“曝光”。
其三、極氪品牌經歷了品牌、人事大調整,這個特殊時間節點上爆出這個大的輿情風波,究竟誰該為之負責/背鍋?
是極氪品牌的原營銷負責人、極氪科技集團原副總裁林金文,還是接替林金文,極氪、領克雙品牌營銷大業一手抓的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林杰?
按理說,極氪品牌終端0公里二手車等銷售亂象,尤其去年底集中上量沖業績的12月份,那個時候林金文還是極氪品牌的主要營銷負責人。
那個時候林金文,也是直接向安聰慧這個更大的大BOSS匯報工作。
彼時林杰,主要還只是聚焦于領克品牌銷售大業。
換言之,事情起初是發生在調整前,即便是媒體爆出的今年5月份6月份甚至7月初還在進行的終端銷售亂象,也是處于極氪品牌+人事架構大調整的過渡期。
涉事的那批車/那幾批車,包括上險及作出這樣操作決策的時間點,顯然也是在大調整之前。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林金文應該是幕后“真X”,是極氪品牌0公里二手車策略的核心操盤手。
林杰則是接手了這個艱難任務,在問題“暴雷”之后實際坐在了極氪品牌營銷扛把子這個位子上,所以林杰不該當這個“背鍋俠”。
大調整之前林金文曾是極氪品牌營銷操盤手
試想,如果林杰也操盤了這樣的“0公里二手車”賣車策略,領克品牌應該也會爆出來,而不是極氪。
樂逗觀察:
無風不起浪,事出必有因。
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尤其這兩年同行之間不僅大幅度卷價格,而且以新勢力為首的卷月銷量榜單、周銷量榜單等各種營銷極限“內卷”的大背景下,卷出大面積的0公里二手車銷售亂象,并不奇怪。
很簡單,過去傳統汽車經銷商銷售模式下,汽車銷量更多的在拼“批發量”。
廣大經銷商可以作為車企廠商的“蓄水池”、“緩沖帶”,遇到年中/年底業績沖刺粉飾業績數據時,大面積把車批發給經銷商就行,中短期內是有較大的操作空間和粉飾效果。
如今呢,特斯拉、新勢力搞出來的車企廠家直營模式,正在加速顛覆傳統的經銷模式。
廠家與終端用戶之間,少了一個可以用來緩沖/調節銷量數據的“蓄水池”,車企之間也越來越拼“上險量”數據。
怎么辦呢,左手倒右手的“0公里二手車”操作模式成為了車企品牌,中短期沖量/粉飾業績的妙招。
目前也是法律法規的“灰色”地帶,雖說消費者買到的是“二手車”,但“0公里”基本跟新車沒啥本質區別。
問題是,如果企業長期發展穩中有升、趨勢向好,那么中短期的一定程度上的“泡沫”,是有利于刺激經濟和繁榮市場的催化劑;
反之泡沫堆積難以消化形成良性循環,泡沫被刺破的時候,注定損害極大貽害無窮。
如果只是極氪等極個別的車企廠商這么玩,謊言刺穿泡沫刺破,影響的也只是車企品牌本身的商譽跟形象;
如果行業參與者普遍都這么玩這么干,結局一定是對整個行業產生無法估量的深遠傷害。
這么來看,魏建軍的“車圈恒大論”亂象,還真是要重點管一管、防一防。
繼任者和新的極氪營銷操盤手林杰,壓力山大!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