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車奧迪跌落神壇快訊
奧迪未曾預料到,在2019年失去了中國豪車市場第一的寶座后,重新奪回王冠會如此艱難。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周智宇
奧迪未曾預料到,在2019年失去了中國豪車市場第一的寶座后,重新奪回王冠會如此艱難。
這個蟬聯中國豪車市場30年銷冠的品牌,憑借著“公務車”標簽,盡享紅利,銷量一度是寶馬、奔馳的兩三倍。而如今卻與奔馳、寶馬的差距越拉越大,幾近滑至二線豪華陣營,風光不再。
上險數據顯示,今年前十月,奧迪在華銷量為56.68萬臺,同期奔馳、寶馬的成績分別為65.41萬輛、65.48萬輛,相差近10萬輛;價格方面,前11月,奧迪在中國市場的成交均價為30.7萬元,奔馳、寶馬同期分別為50.4萬、36.9萬元。
奧迪還在豪車市場遭遇中國“后輩”的圍攻,蔚來、理想也分別以37萬、35萬元的均價,排在奧迪了之前。
為了贏回局面,奧迪在12月9日聲勢浩大地舉辦了一場品牌之夜,包括賓利、蘭博基尼、杜卡迪等品牌,與奧迪一齊現身。這是賓利自2021年加入奧迪集團以來,四個品牌首次共聚一堂。
奧迪借此展示了將在2024年底量產的Q6 e-tron,向外展示自己想要加速電動化布局的決心。
奧迪(中國)總裁溫澤岳直言,Q6 e-tron將是品牌新高端智能電車的標桿,也是奧迪在華加速電動化進程決心的體現。大眾集團CEO奧博穆也曾提到,它將成為奧迪電動化的轉折點。
然而沒過多久,奧迪新任CEO格諾特·杜爾納在12月19日提出,要放緩電車的推新速度,短期內繼續推廣燃油和混動車型。這樣的表態,讓市場擔心德國總部的意見,是否會進一步影響奧迪在華的戰略規劃。
在保燃油基本盤和加快轉型面前,奧迪顯得有些彷徨。對此,奧迪(中國)方面則表示,戰略相關信息需以官方信息為準。
過去多年,奧迪曾數次針對中國市場給出新的戰略和打法。包括形成南北奧迪新格局、推動價值先行策略發展性能和高端車,再到布局電動和數字化轉型,但最終成效并不明顯。
而現在,隨著理想、蔚來、極氪等售價30萬以上的品牌快速滲透豪華市場,智能化不斷拔高,倘若奧迪不能及時挽回局面,可能將快速跌落。
眼下,理想已經朝著月銷5萬臺的目標開啟沖鋒,或許明年國內BBA的格局,就將洗牌成為“BBL”。
奧迪在中國的表現已經讓德國總部失去耐心。6月底,大眾集團CEO奧博穆在投資者日上罕見批評其在中國市場沒有競爭力,落后于競爭對手。
產品競爭力的不足,是奧迪最大的痛。奧博穆就指出,奧迪品牌擁有巨大的潛力,但沒能表現出來,不僅遇到了嚴峻的軟件問題,車型陣容也落后于競爭對手。
而機會則在于,包括寶馬、奔馳在內,全新平臺的車型量產落地還要等到2025年前后,在此之前,豪華車市場會有一個產品“空白期”。溫澤岳認為,2025、26年將是奧迪提升市場表現的窗口期,屆時35萬元以上的細分市場將逐漸擴大。
從4月上海車展,奧迪宣布未來三年發起史上最大規模的產品攻勢,將在全球推出20款新車型;到6月底撤換奧迪CEO杜斯曼,轉由原大眾集團戰略主管格諾特·杜爾納接任。全新產品陣列和掌舵人更迭背后,是奧迪希望把握住窗口期,而瘋狂備戰。
科技力也是奧迪發力的一個重點。
面對大眾集團王牌SSP純電平臺的“難產”,奧迪一面加緊PPE平臺車型開發,一面躬身選擇與上汽集團合作;同時在奔馳、寶馬在華開始向L3智駕發力的當下,奧迪再次傳出要牽手華為的“緋聞”。
12月初,消息顯示華為的汽車業務新公司正與奧迪接觸,計劃由華為幫奧迪開發智駕技術,2025年用于一汽奧迪生產的車型。對此,奧迪(中國)方面向華爾街見聞表示不予置評,但并未否認。
在市場勝負即分、格局初步成型的當下,奧迪能否在中國市場制造出一個爆款電車,才是其口碑、銷量回升的關鍵。
作為一家全球化的車企,奧迪還與很多傳統車企相似,面臨著是要進一步投資、加碼電動化,還是守住燃油基本盤的難題。
在奧迪之前,寶馬研發主管弗蘭克?韋伯近期也否認寶馬要放棄內燃機,奔馳則在自家燃油車型上展現了智能化的實力。奧迪的彷徨似乎又不難理解,它需要有在經營數據、新能源轉型和區域差異化競爭間,作出新的平衡。
這也需要它梳理清市場、合資企業關系、母公司與在華技術研發等各面的復雜問題。
面對新能源時代的迅猛發展,多個中國品牌的直接競爭,一代梟雄不愿落寞。奧迪必須更加努力和現實,來改寫自己的命運劇本。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