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來勢洶洶 500萬個工作崗位將消失不見?智能

顛覆來臨之前,抓緊時間去學習新技能、適應新變化、拓展新業態吧。
清晨,當你還在熟睡,“我”已根據你的飲食習慣做好了營養早餐;當你準備出門,“我”已為你規劃好最佳驅車路線;當你趕到公司,“我”已把一天的工作內容安排妥當。如果你愿意,工作也可以交給“我”,我“保證高效完成……
“我”伴隨你生活與工作的方方面面。
“我“是誰?
“我就”是今年科技圈的大熱門:AI(人工智能)。
提及AI,人們往往會“腦補”上述畫面來印證其可能給人類帶來的改變。于是乎,AI取代人類工作的話題熱度不減。4月23日,國內金融科技公司眾之金服發布新一期爆萌眾仔視頻節目,內容焦點直指AI會否取代人類的工作,并援引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發布的報告內容:到2020年,機器人將奪走15個發達國家中的500多萬個就業崗位。視頻發布后引起廣泛討論:哪些職業會被AI率先“消滅”?哪些職業永遠不會被機器人替代……
無獨有偶,近期國內某自媒體大號公布了一則AI研究者對350多名人工智能研究人員的調查數據:在45年內,機器有50%的機會超越人類。研究者們預測:2024年翻譯語言,2026年撰寫高校論文,2027年駕駛卡車,2031年零售打工,2049年編寫暢銷書,以及2053年實施外科手術……接下來的120年內,所有人類的工作都會自動化,機器將超越人類。
由此看來,AI取代人類的工作近在咫尺。科技帶來的變革讓人欣喜的同時似乎也伴隨著焦慮。
只是,在這之前,我們可能沒有注意到,這種改變早已潛移默化地融入我們的生活:蘋果Siri、小米小愛助手等智能語音助理,正在構建人與機器的溝通方式;新聞類客戶端會分析你的閱讀興趣,定向推送新聞;電商平臺會根據搜索痕跡,獨立推送符合你興趣的商品;照片、視頻類APP,能快速識別人像,幫你自動美顏;打車軟件隨時確保在你不遠的地方有足夠的車輛,在不遠的將來,無人駕駛汽車或將重新規劃你的出行……
甚至是深處現代服務業價值鏈頂端的金融行業,也在進行深刻的變革。去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正式提出“智能金融”概念,人工智能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專家分析:2018年是我國智能金融的元年,那些在人工智能領域布局較早、具有核心能力的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機構,有可能成為這一輪競爭的贏家。舉個例子,眾之金服旗下品牌——智寶數聚,就致力于通過“智能算法”及強大的金融背景,為小微金融機構提供一站式智能數據應用服務,目前其推出的智能自動風控系統,借助機器學習實現3000+維度數據智能關聯、實時更新、智能建模、自動決策,以專業的技術優勢,為合作機構提供銀行級技術安全保障。
AI帶來的便捷,影響著現代人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只是,我們在期待和欣喜中的時候忘記了思考。那么,哪些工作才不容易被AI替代?答案是有創造性的、需要情商、人際與社交技能的工作。例如IT工程師、醫生、牙醫以及社交、兒童照料類工作。正如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Eleni Vasilaki所 說:“通過不斷的累積,機器已能在某些復雜的單項任務上戰勝人類智力,但并沒有什么證據顯示能很快出現像人類那樣多才多藝的AI。”
SO,顛覆來臨之前,抓緊時間去學習新技能、適應新變化、拓展新業態吧。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