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遭侮辱短信轟炸,“還唄”App被質疑泄露個人信息,投訴達2.6萬條,去年凈賺9.4億元觀點
近期,河北市民周先生在“還唄”APP的借款逾期,6月5日因參加考試未接到催收電話,此后十多天便持續收到侮辱短信狂轟濫炸,內容包括“爹媽生病去世是常態,沒臉沒皮是現狀……”等,周先生在“還唄”APP上借款時留的三名聯系人也受到了騷擾。
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盧岳)近期,河北市民周先生在“還唄”APP的借款逾期,6月5日因參加考試未接到催收電話,此后十多天便持續收到侮辱短信狂轟濫炸,內容包括“爹媽生病去世是常態,沒臉沒皮是現狀……”等,周先生在“還唄”APP上借款時留的三名聯系人也受到了騷擾。
記者注意到,6月17日,周先生已將此事投訴至消費保平臺。還唄方面回復“已分派專員跟進,關于用戶問題,正在溝通處理中。”
消費保平臺信息顯示,近30天“還唄”的投訴量為288條,其中排在前二的是“暴力催收”“隱私泄漏”問題。截至目前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還唄”的投訴則高達2.6萬條,投訴內容涉及貸款利率達36%、營銷電話信息騷擾以及過度催收等問題。
還唄的母公司是上海數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數禾科技”),該公司去年業績呈現高增長,2024年公司營收為96.81億元,凈利潤9.4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8.72%、21.80%。
值得一提的是,助貸新規將于今年10月起實行。屆時主營年化利率36%客群的數禾科技業績增長能否持續?
1
用戶頻繁受騷擾,質疑信息遭泄漏
“各位親友,我是周某某,是一個天生賴種……求大家可憐我施舍一點還債”“幫我還債我這邊就當你的狗一輩子為你看家護院。”……近日,周先生手機上收到類似這樣侮辱短信的狂轟濫炸,并威脅“一個小時賬單沒處理好,繼續聯系群發通告眾籌”。而這一切,與其去年在一個名叫“還唄”的APP上的借款有關。
周先生表示,去年他在“還唄”借了39600元,分12期償還,每期1925元,一直按時償還。今年五月,他又借了29200元,分12期償還,每期2925元。今年6月3日,周先生借的第一筆款項的第10期逾期了,6月5日自己全天在參加技能考試,晚上看手機發現有三四十個未接來電,對方是虛擬號,打過去也沒人接。此后周先生就開始收到侮辱短信轟炸,數量累計達百條,均是來自湖北武漢、上海、福建福州、福建廈門等地的虛擬號。
此外,周先生發現,自己借款時寫的緊急聯系人也受到了騷擾,有的接到了電話,有的接到了侮辱短信。不堪其擾的周先生將此事投訴到了消費保平臺,要求還唄就侮辱性短信來源,和未經同意給借款人通信錄里面的人打電話和發信息作出解釋。
對此,還唄客服表示“經核實短信不是我們這邊發的,我們這邊的短信開頭會寫明‘還唄’。” 而周先生認為,自己在“還唄”平臺留了三名緊急聯系人的電話,即使短信不是“還唄”發的,平臺也存在泄露信息的嫌疑,也應承擔責任。
周先生的事件并非個例。黑貓投訴平臺顯示,近30日關于“還唄”的投訴有608條,累計投訴量達2.67萬條,投訴內容涉及貸款利率達36%、營銷電話信息騷擾以及過度催收等問題。
有消費者反映,在“還唄”APP注冊了賬號,并未借款,注冊之后不斷被該平臺營銷電話頻繁轟炸騷擾,其中甚至有境外電話,聲稱是還唄平臺工作人員,推廣借貸業務。消費者表示頻繁的營銷電話嚴重影響正常電話通信及生活,要求平臺停止騷擾。
記者注意到,今年年初,另一位消費者也反映稱,2025年1月在還唄App注冊后,半天時間接到很多境外及香港的電話轟炸騷擾,都說是還唄平臺。
還唄App用戶為何會接到來自境外的營銷電話?不少用戶質疑自己的個人信息可能遭到了泄漏。當消費者想要撤銷在還唄信息授權,卻發現在APP頁面找不到注銷賬戶事項。
資料顯示,“還唄”App是一款基于消費多場景的分期服務平臺,于2016年2月進入市場,通過與持牌金融機構合作,為大眾提供個人消費信貨服務。截至2024年6月,還唄累計激活用戶1.5億,為2000萬用戶提供信貸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還唄App不止一次因為用戶信息保護問題被監管通報。
2021年5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84款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情況的通報,顯示其中還唄App存在“違反必要原則,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等”問題。
此前的2020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關于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顯示,還唄App被指“私自共享給第三方”。
和當時涉及的版本相比,目前還唄App已更新至5.45版本,公司是否就監管通報的違規進行了整改?近期消費者為何仍頻頻反映信息泄漏問題?還唄App是否向用戶提供撤回同意收集個人信息的途徑、方式?就相關問題記者向還唄發去采訪提綱,截至發稿對方未給予回應。
2
App常遭假冒,主體已更換
從以上網信辦和工信部的通報信息可以看到,還唄App的運營者為重慶市分眾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工商信息顯示,分眾小貸注冊資本3.355億元,由數禾科技100%控股,實控人為徐志剛。
記者關注到,目前“還唄”APP的開發者信息已從分眾小貸變更為中禾信融資擔保(福建)有限公司。第三方平臺七麥數據顯示變更時間為2022年11月。
目前記者在“還唄”APP《用戶注冊服務協議》《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政策》等協議中看到,還唄的主體顯示為中禾信融資擔保、上海數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數極(珠海)科技有限公司。工商信息顯示,中禾信融資擔保注冊資本10億元,由數禾科技100%持股。
對于分眾小貸和“還唄”APP分隔開的原因,行業人士表示,或與近年來小貸公司監管收緊有關。
2025年1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范小額貸款公司經營行為。記者梳理發現,《辦法》對于小貸公司的App管理有多條明確規定,其中直接點名“出借牌照”等負面清單。
《辦法》規定,小貸公司通過網站、移動應用程序(App)、小程序等互聯網平臺(含自有及合作機構)開展營銷獲客、發布貸款產品或者發放貸款的,應當向地方金融管理機構報備,并明確禁止小貸公司協助無放貸業務資質的主體申請金融屬性字樣網站、移動應用程序(App)和小程序等備案。
“近些年業內存在租借小貸牌照現象,特別是一些中小公司借牌做網貸App的‘殼’。因此小貸新規對貸款App、網站、小程序等針對性地加強了審查。”一位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一些貸款App為防止被清理整頓,開始“騰籠換鳥”,把App主體從小貸牌照換成融資租賃牌照。
此外,《辦法》要求網絡小貸公司使用的互聯網業務信息系統應當由小貸公司設立并享有完整數據權限,規范開展網站、移動應用程序(APP)和小程序備案等工作,防范、監測假冒網站、假冒移動應用程序(APP)和假冒小程序。
從公開信息來看,還唄App常遭假冒。
記者看到,還唄官網2022年及此前曾多次公告稱,在應用商店發現多款冒充還唄的APP。還有一些產品假冒“還唄”之名,向用戶發送短信鏈接,在應用商店上架“盜臉”的APP和做任務返利APP。
今年4月,重慶廣播電視臺發布《下載冒牌還唄貸款,錢沒借到反賠進去4萬》相關報道,披露“李鬼還唄App”相關典型案例:用戶周先生通過一個網絡鏈接下載安裝了“還唄App”,打算貸款2萬元應急,卻被客服以“收款賬號有誤致貸款被凍結”為由,誘騙周先生向指定賬戶先后轉賬4萬元,后對方要求其繼續轉賬,此時周先生才意識到被詐騙。
(圖片來源:重慶廣播電視臺天天630新聞節目報道截圖)
目前來看,類似仿冒風險依然存在。作為一家用戶規模達2000萬的平臺,除官網公告外,還需更多措施保護還唄APP及千萬用戶的合法權利。
3
難舍高利率資產,去年凈賺近10億元
記住注意到,小貸新規中,除了對App管理提出合規要求外,還對借款費率方面做了明確規定。
《辦法》要求,小貸公司應當將其對借款人收取的所有利息、費用與貸款本金的比例計算為貸款年化利率,在借款合同中載明,且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記者獲悉,2021年下半年,多家持牌金融機構接到監管窗口指導,將貸款年化利率上限降至24%。監管信號放出后兩年,市場上主流的貸款產品大多數開始布局年利率24%以內的資產。
(圖片來源:社交平臺截圖)
從彼時“還唄”在社交平臺的信息流廣告推介信息來看,其貸款綜合年化利率區間也壓降到了24%以內,顯示為8.99%至23.99%。
不過,利率水平的壓降讓“還唄”的利潤空間承壓,這從近年來母公司數禾科技的業績變化可以看出。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數禾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2.5億元、54.9億元以及75.2億元,2023年的營收同比增速達到約37%。不過,其盈利水平并未隨營收的增長而持續提升。2021年至2023年,數禾科技的凈利潤分別為7.66億元、8.41億元以及7.73億元,同比分別變動39.53%、9.66%、-8.09%,出現了“增收不增利”情況。
記者關注到,數禾科技近期或改變策略,繼續布局年化利率36%資產。可以看到,目前數禾科技在社交平臺上的信息流廣告顯示,綜合年化利率(單利)區間為7.2%—35.99%。鏈接詳情頁顯示助貸機構為中禾信融資擔保(福建)有限公司,和浦發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等金融機構長期合作。
(圖片來源:社交平臺截圖)
從最新財報數據來看,數禾科技資產調整后盈利情況的改變可謂立竿見影。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96.81億元,凈利潤9.4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8.72%、21.80%。截至2024年末,該公司資產合計130.45億元,同比增長33.98%。
(圖片來源:分眾傳媒2024年年報)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明確,金融機構應將增信服務費計入借款人綜合融資成本,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審判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有關規定,即借款年利率不超過24%。上述助貸新規將于今年10月起實行。
貸款利率壓降是大勢所趨,屆時預計將對公司展業產生什么影響?數禾科技未來又將從哪里獲取利潤空間?就相關問題記者向數禾科技發去采訪提綱,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