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金服副總裁漆遠:AI是中立的 關鍵看怎么用金融
針對AI與人類隱私問題威脅論,AI已經比人類更勝任客服工作了,對于AI和人類未來 小結。
“AI威脅論”從人工智能出現那一天,就不斷換著說法輪番上演。從擔心AI會導致全球大面積人員失業到AI機器人反噬人類,甚至說將來會有邪惡機器人出現統治人類,造
7月22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的指導下,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主辦,CSDN、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聯合承辦的 2017 中國人工智能大會(CCAI 2017)在杭州國際會議中心如期召開。
“AI威脅論”從人工智能出現那一天,就不斷換著說法輪番上演。從擔心AI會導致全球大面積人員失業到AI機器人反噬人類,甚至說將來會有邪惡機器人出現統治人類,造成人類滅絕等等類似這樣的說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一輪的AI熱潮是造成這類言論傳播甚廣的原因之一。此次參會的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譚鐵牛院士說:“我們知道,人工智能不是萬能,人工智能還有很多不能,我覺得設定科學的、可實現的目標非常重要。”
螞蟻金服副總裁兼AI團隊負責人漆遠博士,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博士、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實驗室博士后。他對“AI威脅論”也有自己的看法。
針對AI對人類勞動力市場的威脅論:
漆遠博士認為未來(以及現在),AI將幫助人類完成那些重復性腦力工作,比如支付寶的智能客服的解決率已經超過人工客服,換句話說,AI已經比人類更勝任客服工作了。
但以下三類工作,過去、現在、未來依然會有人類的貢獻。一是創造性工作,比如對科學與藝術和對未來的探索等;二是設置KPI和價值觀的工作,AlphaGo圍棋上戰勝人類,但是它贏棋的目標是由人來設定;三是情緒勞動,這個與愛和同理心有關的概念,由美國社會學家霍赫希爾德提出。
以醫生為例,醫生日常80%左右的工作都是在重復,比如對一般性疾病的診斷、配藥、給病人拍X光片、甚至做常規的手術等等,這部分的工作,將來必然會逐步被AI取代,將醫生從單調乏味的簡單重復中解放出來,去學習研究更復雜的醫療問題,探索新的疾病治療方法。
再比如說老師。人工智如果系統性地替代老師完成閱卷、評分、設計課程等重復性工作,老師就可以花更多時間花在個性化地創造性教學思考和學生身上。
未來圍繞創造性、社交、“情緒勞動”也許會迸發全新的職業。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戴維?戴明2015年發表文章指出,從1980年到2012年之間,美國幾乎所有新就業崗位,都是對社交技能要求比較高的。
人類不該花精力去和機器與AI比效率、比計算力,這是在用人類的短處去PK機器與AI的長處,而應該用AI把人類從重復性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讓人類干人類應該干的事 ?C 去愛,去服務,去探索與創造,去給生活和世界賦予意義。
針對AI與人類隱私問題威脅論:
漆遠博士認為用隱私來否定大數據的價值,如同杜絕交通事故的辦法是把人類推回到原始社會。
沒有大數據,就沒有今天AI的迅猛發展和AI對金融服務的提升。以螞蟻金服為例,無論是智能客服,還是三分鐘填申請、一分鐘放貸、零人工干預的小額貸款,還是智能圖像定損,還是基金智能推薦,這些背后的金融AI技術都是建立在大量數據與圖像的基礎上。
如果說以保護用戶隱私或者數據安全之名來杜絕大數據的使用,這就忽略了大數據對AI科技和對社會發展的價值。這樣解決問題的方法簡單粗暴,就如同說要降低或杜絕交通事故,方法是把所有汽車都銷毀一般。
對于金融平臺來說,保護數據安全一定是至關重要和關鍵的,但是保護隱私和人工智能并不一定是矛盾,可以從技術和法律的手段加強對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的保護,并研發保護數據安全的AI技術。
總之,既要警惕技術無邊界,無敬畏,也要提防原教旨的數據保護主義。
對于AI和人類未來
小結:科技是中立的,但人類有選擇。比如可以選擇用AI去掙很多錢,但是選擇用AI去提高金融服務的質量,降低金融的門檻,讓賣雞蛋的老太太和賣樓的老板享受同樣的金融服務,才是AI的正確之舉。也可以選擇AI用來詐騙,但是用它來分析今天社會經濟體系中系統性風險或信用的好壞,從而推動一個好的金融社會的發展,才是對社會有益的。
“AI威脅論”起起伏伏的循環從AI誕生至今60多年來就從來沒停過。在今天AI取得社會關注時,更應該冷靜客觀的看待AI的發展,盡量短期不要高估,長期不要低估。不管是高興還是擔憂,支持還是反對,AI都已經在改變人類的生活,并繼續對人類和世界產生深遠改變和影響。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