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電器百日市值“腰斬”:上半年營收、凈利雙下滑,出海、收購能驅動增長嗎?快訊
第二增長曲線還未培育成熟,小熊電器(002959.SZ)營收失速已成現實。
出品|搜狐財經
作者|魏書琮
第二增長曲線還未培育成熟,小熊電器(002959.SZ)營收失速已成現實。
今年上半年,小熊電器營收和凈利均同比下滑。
小熊電器作為“網紅家電鼻祖”,在市場競爭激烈、互聯網流量紅利消失的當下,創意和營銷的打法面臨失效。經歷多次戰略調整,又重回了靠眾多SKU拉動銷售的路徑。
而今已“成年”的小熊電器,也將目光移至海外尋找增量市場,上半年境外銷售增約27%。
此外,小熊電器似乎正將重心從廚電轉移至個護小家電。7月初,小熊電器宣布將擲1.5億收購主營電動牙刷、高速吹風機的羅曼智能。
截至9月11日,小熊電器報收36.3元/股,微漲0.37%,總市值約56.94億元。而相較于今年內股價高點67.65元/股,僅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小熊電器市值縮水一半,蒸發49.21億元。
營收連續三個季度下滑,上半年毛利降至36.7%
于2006年成立的小熊電器今年已邁入18歲。乘流量紅利,加之抓住創意電器市場空白,小熊電器早年高速增長,一躍成為國內“創意小家電第一股”。
然而時隔兩年,小熊電器的年中答卷再次出現營收、凈利雙下滑的情況,而這次營收的同比降幅比2021年更大。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小熊電器營業收入約21.31億元,同比減少8.9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61億元,同比減少32.01%。2021年中期,小熊電器營收同比降了4.89%。
回看小熊電器發展史可以發現,其在2019年登陸A股后,上市前的超高增速很快不再。
上市后的首年和第二年,小熊電器營收、凈利均保持高增速。2019年、2020年其營收分別達31.7億元、36.6億元,同比增速超3成。2020年,小熊電器的歸母凈利潤突破4億大關,同比增近6成。
而2021年,小熊電器營收不增反降,為36.06億元,歸母凈利大降3成至2.83億元。2022年、2023年營收增速有所回暖,突破40億大關,利潤也回升到2020年前后水平。
回到當下,營收乏力的苗頭在2023年年末已經顯現。
2023年四季度以來,小熊電器已經連續三個季度營收同比下滑,分別為13.94億元、11.94億元、9.37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79%、4.58%、14.01%,降幅逐漸拉大。
凈利潤同樣承壓,已連續四個季度同比下滑。特別是今年二季度,凈利潤僅為1014萬元。為上市以來盈利表現最“慘淡”的季度。
小熊電器增長失速背后,是廚小電市場下行疊加競爭激烈、互聯網流量紅利不再,核心產品優勢降低。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廚房小家電整體零售額261億元,同比下降5.4%,線上零售額206億元,同比下降2.8%;線下零售額55億元,同比下降13.8%。
大勢之下,小熊電器的核心廚小電產品也“賣不動”,并導致上半年業績下滑。
據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小熊電器廚房小家電中的五類產品營收均出現同比下滑。其中同比降幅最大的為包括空氣炸鍋在內的西式電器,營收近2.44億元,同比下滑18.26%。
資深家電產業分析師梁振鵬認為,廚小電市場競爭空前激烈,除了傳統“美蘇九”的小家電巨頭,還有小米等互聯網企業,以及方太、華帝等專業廚電品牌等都在積極進軍創意小家電市場。
“市場飽和之外,小家電本身的市場技術、產業、資金、規模門檻都很低,很難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他分析稱。
半年報顯示,小熊電器的毛利為36.7%,同比減少1個百分點左右。
分季度來看,一季度和二季度的毛利率分別為38.51%、34.39%,同比分別減少1.25和0.95個百分點。
國聯證券研報稱,毛利率延續下滑趨勢主系均價下滑、原材料成本、費用及規模的拖累。
小熊電器管理層向媒體解釋稱,今年小家電市場競爭激烈,廚房小家電價格下探嚴重,公司今年二季度銷量略有下滑、單價降幅較大。
另外,期間費用率也影響了小熊電器的盈利表現。上半年的期間費用率為32.08%,同比增加了1.81個百分點。
出海、收購開辟新增長曲線,上半年銷售費用歷史首降
為應對多方面沖擊,小熊電器也已開始布局新的增長曲線,品牌出海,品類拓展是今年的重點。
分地區來看,2024年上半年,小熊電器的海外銷售額達到了1.72億元,同比增長26.66%。而國內銷售額為19.59億元,同比下降11.17%。
相比于國內小家電市場紅利的消退,海外市場相對空間更大。頭豹研究院報告顯示,2023年小家電出口銷售額突破新高,達454.4億元,3年復合增長率為9.92%,高于國內的6.97%。
橫向比較國內的其他小家電企業,小熊電器的外銷規模仍較小。據最新的半年報,蘇泊爾外銷占總營收的31.51%,達34.55億元;九陽雖然外銷同比有所下滑,但也有8.32億元,占18.97%。
半年報顯示,小熊電器出口渠道包括跨境電商、ODM 和出口經銷等。
梁振鵬認為,小熊電器雖在布局自有品牌的跨境電商,但要在海外市場建立自主品牌銷售,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建立銷售網絡、售后服務和物流配送體系,這對于小熊電器這樣量級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他分析稱,“蘇泊爾的大股東是法國SEB,已經建立了海外的銷售網絡,所以蘇泊爾的外銷比例在小家電企業里面都算比較高的,小熊電器在海外市場的品牌影響力和銷售渠道建設方面還有待加強。”
頭豹研究院報告顯示,國內小家電企業品牌出海的難點在于,要精準洞察海外消費者的需求和習慣,構建完善的銷售和售后服務體系以確保產品可達性和品牌建設,以及建立高效的倉儲物流系統來應對跨國流通和庫存管理。
總之,在經濟狀況不一、風土人情各異的海外,新品牌樹立、消費者信息獲取、資源匹配、物流運輸、售后服務均相比國內增加了更大的難度。
國內方面,廚小電難以驅動業績增長背景下,小熊電器將視野移至小家電中發展比較好的品類——個護小家電。
首先,小熊電器重返靠SKU拉動產品銷售的策略,2023年年報顯示,其品類從原有的60個左右增加到80個品類,產品型號900多款。
收購也是小熊電器的品類擴張方式之一。7月4日,小熊電器發布公告稱擬以現金1.54億元收購廣東羅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1.78%的股權。而這被市場視作小熊電器在個人護理小家電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
據悉,羅曼智能主營業務已覆蓋全品類個護小家電產品,以電動牙刷、高速電吹風等為主要產品。
關于本次交易目的,小熊電器解釋為“落實全球化戰略,擴充產品品類、拓展海外市場,并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羅曼智能2023年凈利虧損372.46萬元。公告顯示,若收購完成后的三年(2024-2026年)合計凈利潤低于8000萬元,則會觸發業績承諾補償義務。
回到數據層面,今年上半年,小熊電器的銷售費用首次降低。具體而言,銷售費用為3.98億元,同比下降9.03%。主要是因市場促銷費由去年同期的2.84億元減少了約7000萬至2.13億元。
上半年的研發費用為9284.54萬元,同比增長35.08%。主要系人員人工費增長超千萬達4565.93萬元;直接投入也同比翻倍,達到了2727.52萬元。
拉長時間線來看,2021-2023年,小熊電器的研發人員分別為272人、321人、389人。
可以看出,小熊電器正主動改變市場對其“重營銷,輕研發”的刻板印象。只不過,這些改變的實際成效仍需要時間的檢驗。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