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減持,改組生變,阿里要“變天”?快訊
11月16日,阿里2024財年二季度財報發布后,阿里巴巴美股跌收9.14%;11月17日,港股跌收6.64%,均為跳空低開。
11月16日,阿里2024財年二季度財報發布后,阿里巴巴美股跌收9.14%;11月17日,港股跌收6.64%,均為跳空低開。影響市場情緒的,主要是盤前突然爆出馬云家族信托一則減持計劃。
據美國證交會(SEC)官網披露的144文件顯示,馬云家族信托JC Properties Limited和JSP Investment Limited(均是英屬維爾京群島公司)擬于11月21日分別減持500萬股阿里巴巴創始人股份,共涉及股票市值8.707億美元(約合63億元人民幣)。
隨后財報不溫不火的數據,也未能給市場帶來樂觀情緒。財報顯示,本財季阿里營收2247.9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8.5%,環比較上季度放緩;調整后凈利潤401.88億元,同比增長19%,環比兩個季度下滑。
令人意外的是,阿里改組計劃又生變。
資料來源:阿里財報
在電話會議上,首次作為集團 CEO 出席業績會的吳泳銘稱,鑒于多方不確定性因素,云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不再推進,盒馬鮮生的首次公開募股計劃也將暫緩。他同時強調,“無論過去的商業模式有多成功,都必須翻篇歸零,喚醒重新創業的心態”。
一、核心業務跑輸大盤,國際零售增速逆天
財報顯示,在“6·18”之后,淘天集團Q2財季(自然年三季度)的收入增長又回到了低位,為976.5億元,同比增長4%。而在上個季度,該增速為13%。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其中客戶管理收入(CMR),作為市場關注的重中之重,為686.6億元,同比增長3%,比上季低7個百分點,有點差強人意,低于市場預期。雖然連續兩個季度改變了繼2022年Q2財季至2023Q1財季以來的持續負增長趨勢,但仍跑輸全國實物商品交易額大盤。
最新數據顯示,1—10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122915億元,同比增長11.2%。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03010億元,增長8.4%。
財報解釋稱,在阿里推出了萬象臺無界版和眾多AI工具后,商家的廣告投放意愿和公司的變現率有所提高,但被淘天交易額(GMV)輕微下滑所拖累,導致CMR增長略低預期。
對比來看,已公布業績的京東三季度增長也相當疲軟,好在GMV仍保持正增長。與此同時,抖音電商今年前 10 個月的GMV接近2萬億元,同比增速近60%。這說明最起碼截至9月底,淘天在“價格力、內容、私域”上的發力并未起效,市場份額丟失情況嚴重。
本季度增長最亮眼的依然是蔣凡帶隊的阿里國際商業,收入為245.11億元,同比大增53%,這也是阿里上半年增長最快的業務。經調整EBITA也從過去的虧損7.5億元縮窄至3.8億元,這是由于Lazada和Trendyol盈利水平有所改善。
其中,國際零售商業漲幅較大,收入同比上漲73%至189.78億元,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增速可謂“逆天”。這是其連續第5個財季的正增長,連續4個財季雙位數增長。
這為阿里的國際化電商道路堅定了信心。財報提及,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正在為外部融資做準備,這表明其仍在持續擴充國際版圖。
近日,阿里國際站已經完成了對歐洲本土B2B數字貿易平臺Visable的收購。今年9月,速賣通聯合菜鳥正式宣布上線“全球5日達”國際快線產品,首批落地英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和韓國5個國家。
二、菜鳥全球化單騎突進
阿里國際商業的增長也帶動了菜鳥。本季度菜鳥集團單季營收228.23億元人民幣,菜鳥同比收入增長了25%,調整EBITA為9.06億元人民幣,主要都是來自跨境解決方案。從菜鳥在9月底提交的招股書來看,國際物流已經和國內物流貢獻的收入占比持平,都接近50%。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菜鳥在過去6個財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2%,在阿里所有業務中增速最高。菜鳥也是全球最大跨境電商物流,上個財年內配送超過15億件跨境電商包裹。
目前菜鳥是“1+6+N”后阿里首個正式進入IPO進程的業務集團,也被認為是沖刺全球智慧物流第一股。
國內業務方面,菜鳥高度依賴淘寶天貓的增長,2021-2023財年,來自淘寶天貓的收入占比達到29.2%、30.8%、28.2%。菜鳥沒有中通、圓通、順豐那么重的倉儲設施和配送團隊,作為淘寶天貓下單的默認物流平臺,更像是物流體系里的平臺公司,大部分訂單與其他快遞公司協同完成配送。
國際方面,菜鳥則在不斷加快海外本地物流能力建設。除了此前宣布將聯合速賣通推出“全球五日達”國際快遞快線產品之外,還上線了“承諾達、晚必賠”等服務,并已覆蓋速賣通22個歐、美、亞重點國家市場,成為阿里壓注全球化物流的一張王牌。
三、不太平的阿里云
相比菜鳥的順暢,阿里云的分拆之路則戛然而止。
阿里云被視為淘寶、天貓之后阿里最具潛力的業務,也是阿里在資本市場最具想象力的項目。就在8個月前,其拆分消息公布后,阿里市值大跌超過5%。本次阿里宣布這個潛力業務將留在集團,美股又大跌9.14%。
電話會上,吳泳銘稱,在當前的AI熱潮與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完全拆分阿里云無法按照原先的設想提升股東價值。經過評估后,阿里決定在阿里云戰略方向上保持長期堅決的投入,同時云智能集團仍繼續保持獨立公司運作方式,采取董事會授權的CEO負責制。
吳泳銘還透露,將對阿里云所有產品和業務模式作取舍,減少項目制銷售訂單,加大公共云核心產品投入?!皥猿止苍苾炏龋軌蜃屛覀冊谖磥硎斋@規模效應和技術紅利?!?/p>
財報顯示,阿里云在本季度收入276.48億元,增速從上一季度同比4%下滑到2%。
過去一年阿里云已經換了三位 CEO,前一任張勇從張建鋒手中接任8個月后,在今年9月10日突然宣布卸任,接任者為吳泳銘,但有阿里云內部人士稱其僅是過渡。
阿里云一直為中國云計算市場第一,能與國際云計算巨頭抗衡的國內云廠商似乎也只有阿里云。2015年阿里首次在財報中單列云計算收入,之后7年里,阿里云收入從2015財年的近13億元增長至破千億元。
所以不久前的云棲大會則再次使用了2015年的大會主題:“計算,為了無法計算的價值”,希望阿里云像8 年前一樣,重啟高速增長。
但“基礎設施”最重要的一點是穩定,而阿里云剛剛因多款產品崩上熱搜,似乎預示著“穩”也很重要。而這也不是阿里云首次技術事故。據不完全統計,過去六年,阿里云系統多次發生崩潰事故。2018年6月,阿里云被曝出持續近半小時的重大技術故障;2019年3月,阿里云又出現宕機事故,給部分互聯網公司造成重大影響;2022年12月,阿里云香港Region可用區C發生大規模服務中斷事件,對很多客戶的業務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導致澳門金融管理局、澳門銀河、蓮花衛視、澳門水泥廠等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的網站和移動程序癱瘓,阿里時候在道歉信中稱,這是“阿里云運營十多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大規模故障”。
可見,求變求新很重要,穩中求進更重要。
四、變革再次生變
調整、調整再調整,國內如此頻繁、劇烈變動的互聯網科技公司似乎只有阿里、京東兩家。前有京東財報宣布集團CEO許冉兼任京東零售CEO,老將辛利軍另有任用,后有阿里財報再起波瀾,阿里云停止分拆。
其實自2021年底開始,阿里的業務調整、分拆一直未停。彼時張勇將中國零售業務劃分為“中國數字商業板塊”和“海外數字商業板塊”后,戴珊走馬上任,將淘寶與天貓在后臺打通,蔣凡外調海外。
今年3月,阿里又將業務板塊分設為各個集團,推進“1+6+N”的組織變革,與此同時淘寶運營一號位吹雪離任。隨后,戴珊重新規劃產業運營及發展中心,設定負責人。11月,戴珊又提升1688和閑魚的權重,1688總裁余涌和閑魚總經理丁健直接向戴珊匯報。
而“雙11”的創造者張勇,前腳還在“院士面對面”員工活動上,和王堅一起討論云智能未來的發展方向,后腳就突兀宣布離任,在職僅8個月,淡出許久的阿里創業班底也紛紛回歸,種種變化讓人應接不暇。
更令人錯愕的是,本次財報宣布阿里云分拆終止,盒馬首次公開募股計劃暫緩,可能意味著阿里原定戰略產生變數。
阿里的不斷“擁抱變化”,也許來自競爭危機。這其中的因素,有國內電商大盤增長到頂,以及抖音、拼多多等各類電商不斷蠶食份額,再加之疫情導致消費降級,用戶、商家消費和投入更為理智,使得電商之間存量“奪食”在今年尤為白熱化。
另據財聯社援引The Information報道,字節跳動第二季度收入增長超過40%,達到290億美元;上半年營收約為540億美元。如果數據可靠的話,這無疑是一個新的電商時代開端——抖音已經超過阿里。
字節也是國內全球化做的最成功的公司之一,而阿里在海外的競爭依舊艱難,Temu、SHEIN、TikTok Shop在歐美等多國大幅擴展。眼下,在經歷了“全托管”和“半托管”平臺模式的搖擺之后,速賣通和Shopee在東南亞又打得難舍難分。
不過,相比高速增長的國際和物流業務,還是國內激烈的電商競爭環境令阿里更感到棘手。
雖然抖音也在商業化上不斷做調整,但抖音乃至字節1號位始終穩如泰山。
而馬云選擇在此刻減持,令市場又多了一份疑惑——馬老師很缺錢么?
截圖來源:新聞報道。
資本市場也在阿里一番眼花繚亂的變化中,給出了回應。截止目前,近三個月阿里港股跌15.80%,阿里美股跌10.13%,其中美股市值僅比拼多多的1501.97億美元多出不到500億美元。
所以,不斷求變求新,“擁抱變化”固然好,但穩肯定也是打造“百年阿里”的必要條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