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鳥維修被曝無病假修、小病大修、以次充好,沖刺港股IPO勝算幾何?快訊
3月14日,湖北經視《315我們在行動》節目曝光啄木鳥家庭維修無病假修、小病大修、以次充好、收費不透明、價格虛高等問題。
天天消費訊,3月14日,湖北經視《315我們在行動》節目曝光啄木鳥家庭維修無病假修、小病大修、以次充好、收費不透明、價格虛高等問題。
被曝無病假修、小病大修、以次充好
據《315我們在行動》,有一位客戶家的抽水馬桶按鍵失靈,下單讓啄木鳥的工作人員上門維修。工作人員來查看之后,發現是虹吸口堵塞,但其卻表示進水閥壞了,要進行更換。
最終工作人員折騰了一兩個小時,換了進水閥,疏通了虹吸口,把馬桶修好。修好后,工作人員報價335元,經過講價,最終收了該用戶260元。
離開時,該工作人員和暗訪的記者閑聊,后悔報價報低了。其表示該顧客很信賴這個平臺,已經消費過很多次。
節目還顯示,在其他維修中,工作人員在維修抽水馬桶的時候,同樣謊稱進水閥壞了,給換了個便宜的進水閥。不僅如此,還順走了原裝的進水閥,表示“翻新一下”就可以給下一家使用。
在傳授“工作經驗”時,啄木鳥的工作人員表示為了盡可能多賺錢,要學會看人下菜、察言觀色,在維修過程中,虛報故障、小病大修、以次充好,能換的盡量不要修。
有工作人員提到自己曾10元買的插座,換完之后收了客戶268元,言語間沾沾自喜。
2020年,啄木鳥家庭維修上線了維修計價器,消費者下單時,通過維修計價器,可以提前了解大致的維修費用。但在一些啄木鳥的維修人員眼里,維修計價器成了可有可無的工具。“你自己修改啊,上面那么多選項,你隨便湊,湊到價位就行。”
天天消費發現,黑貓投訴平臺上,啄木鳥家庭維修投訴量達3440條,問題涉及亂收費、收費過高、重復收費、收費不透明等。
一位網友投訴稱,馬桶三角閥漏水,啄木鳥維修師傅幫其換了一個,然后接了一個排插在墻上,收費724元。
另一位網友投訴稱,換一個價值十幾塊的空氣開關,啄木鳥收費246元,前后時間不到三四十分鐘,價格過高,不透明,暴利,還要收服務費和換開關的手工費,重復收費,費用過高。
還有一位網友投訴稱,洗漱臺下面的管子漏水,啄木鳥的師傅就修了一下三角閥,換了跟管子,要了650元。“這個報價也太狠了,而且你不換也不行,人家已經給你拆了。”
綜合第三方投訴來看,在啄木鳥維修服務的過程中,不少消費者都認為維修師傅會"小病大修",以各種名目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收費。
沖刺家庭維修第一股
營銷開支逐年攀升
啄木鳥維修是中國最大的家庭維修平臺,根據灼識咨詢數據,去年前三季度啄木鳥平臺有逾700萬單交易,合計總交易額17.9億元。
追溯至2004年,啄木鳥維修的前身是重慶一家維修制冷設備的個體工商戶,由創始人王國偉、王玉華兄妹經營。2014年,二人與重慶時報社發行人朱紅坤共同創建了如今的啄木鳥。
自成立以來,啄木鳥已獲得4輪IPO前投資,其中不乏58同城、小米等龍頭的影子。
上個月,啄木鳥維修向港交所遞交了主板IPO上市申請,沖刺“家庭維修第一股”,中金公司和中泰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截至IPO前,啄木鳥維修創始人王國偉和王玉華,以及二人控制的信托實體、公司股權激勵平臺結成一致行動人,合計控制啄木鳥維修55.32%的權益,為控股股東。
姚勁波的58同城通過Dream Landing Holdings Limited、天津五八阡陌,合計持股16.42%,雷軍的順為資本通過Astrend、蘇州順為和天津金米,合計持股9.84%。啄木鳥維修董事肖慶平實控的新三板掛牌公司掌上通持股7.62%,另有重慶國資和湖南國資的身影顯現。
營收方面,2021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啄木鳥維修的收入分別為4.01億元、5.95億元及7.35億元。
這其中也少不了平臺長期在宣傳方面“砸錢”的作用,"正規家庭維修,就找啄木鳥"、"感情不修啥都修"等廣告語,遍布地鐵、電梯。
2021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啄木鳥維修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1.78億元、2.91億元及3.18億元,呈逐年上升趨勢,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44.3%、48.9%及43.2%。其中,超9成營銷開支來自于流量獲取、廣告及品牌宣傳。
即便頂著超80%的毛利率,巨額的費用支出也在不斷蠶食公司盈利。報告期內,啄木鳥維修凈利潤分別為0.33億元、0.06億元及1.02億元。
抽成過高或是導致維修師傅
私自提高價格的原因
啄木鳥的商業模式,是經典的互聯網O2O模式,將有"維修需求的消費者"與"平臺注冊的維修師"相匹配,平臺從中抽成。抽成過高帶給維修師傅的壓力,也可能是導致維修師傅私自增加項目提高價格的原因。
根據啄木鳥的招股書,2021年至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平臺完成的服務訂單產生的收入除以總交易額后分別為40.1%、40.3%及40.8%。對比網約車18%至30%來看,這個抽成比例其實已經很高了。
對于維修師傅來說,平臺抽成這么多,即便是師傅不想"宰客",但為了維持自己的收入以及考核目標,私自增加服務項目、提高報價,似乎也就不難理解了。
招股書顯示,平臺工程師(維修師傅)并非啄木鳥的雇員、調度雇員或分包商。根據雙方協議,工程師確認與啄木鳥維修之間并無雇傭或勞工關系,且公司僅向彼等提供平臺服務。也就是說,維修師傅與啄木鳥維修之間并沒有雇傭關系。
有維修師傅訴苦稱,“沒有底薪,沒五險一金,自備交通工具,沒有交通話費補助以及風險保障等,同時平臺還制定上門率、成功率、客單價等多項指標,沒達標就罰款。”
為了保證服務質量,啄木鳥維修的工程師需向平臺繳納服務質量保證金。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末,啄木鳥維修從工程師處收到的質保金結余高達1.05億元,占流動負債總額33.44%。
但實際情況,當啄木鳥用戶維修出現問題向售后投訴時,多數石沉大海。本是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質保金,如今卻更像是為了充盈啄木鳥資金的渠道。
據已離職的維修師傅透露,在離職6個月后,依舊沒有收到平臺退還的質保金,聯系區域負責人無果,有的甚至長達一兩年之久。“給用戶的質保時間是3個月,但平臺退還維修師傅質保金的時間是6個月之后,不明白是為什么。”
當前,家庭維修平臺因維修種類繁多、品牌龐雜,且問題不可預測性,導致維修服務平臺面臨非標且難以量化的難題,刺激行業亂收費現象不斷滋生。
啄木鳥維修創始人王國偉的初衷,就是希望改變家庭維修行業"散亂差"的生態,讓消費者把錢花得更明白,維修師傅掙錢更有方。可從現實來看,"價格亂、服務亂"的情況仍然存在。
啄木鳥維修能否如愿登陸港交所,天天消費將繼續保持關注。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