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不甘心只做一個錢包快訊
近年來,“搭子”文化在社交領域成為熱門詞匯,指的是以臨時共同興趣或需求為基礎的弱關系社交。
近年來,“搭子”文化在社交領域成為熱門詞匯,指的是以臨時共同興趣或需求為基礎的弱關系社交。這種社交方式在年輕人中尤為流行,特別是在飯搭子、健身搭子、旅游搭子等領域。社交平臺如百度、阿里、抖音和騰訊都在嘗試開發滿足這種新興社交需求的產品。為何年輕人熱衷于找“搭子”?一方面,面對激烈的工作競爭和生活挑戰,年輕人需要情感支持來緩解心理壓力。另一方面,他們也希望保持獨立和個人空間。“搭子”文化正好滿足了這種需求,通過共同的興趣或活動為青年群體提供了情感陪伴和社交滿足,同時保持了適當的社交距離和個人獨立。特別是在當下消費環境中,用戶的消費習慣隨著碎片化的內容變得飄忽和游移,消費取向也更多是為了興趣和體驗。
得社交者得天下。各大平臺爭先做產品的本質目的,就是為了抓住用戶,抓住新的流量入口。八年前,因為涉嫌低俗的“圈子”功能因內容爭議而快速下線,馬云當時強調了阿里巴巴改正錯誤的重要性。自此之后,支付寶長達八年未再涉足社交領域。很多人覺得,你只是一個支付工具,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有何意義?但是如果支付寶不搞這些功能的話,在大家的認知里支付寶僅僅只是一個支付軟件,打開的頻率太低了,說不定會慢慢的被人給遺忘。
支付寶近年來致力于不僅僅作為一個簡單的支付工具,而是通過增強社交屬性來提高用戶黏性和使用頻率。對于互聯網平臺而言,主要的社交方式包括基于關系鏈的拉新策略,如拼多多的模式,以及專注于用戶留存的策略,例如微信,通過構建強大的社交關系網以提高用戶對平臺的依賴和使用時長。然而,支付寶面臨的挑戰在于,大多數社交軟件用戶已在平臺上建立了深厚的關系鏈,就我們的朋友、家人都在用微信,為什么還要選一個沒有人用的支付寶。
比如我們家,年過半百的老人都會用微信聊天、視頻、搶紅包、轉賬,但他們不知道支付寶是什么。
特別是在像“集五福”這樣的裂變拉新模式逐漸失效后,支付寶急需找到有效的用戶留存和轉化策略。
騰訊在社交領域的舒適性和安全性,正是阿里渴望的。
在2020年3月,支付寶從單純的金融支付平臺轉型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其口號由“支付就用支付寶”變為“生活好,就用支付寶”。這一轉型意味著支付寶的定位從支付工具轉向全面的生活服務平臺,旨在為C端用戶提供更加豐富和頻繁的日常服務。同時,支付寶也開始積極對接B端客戶,通過小程序等方式,全面開放首頁平臺流量,拓寬服務生態的界限。隨著興趣社交成為主要的市場趨勢,支付寶也開始關注這一領域。對于新一代年輕用戶來說,圈子不僅僅是一個標簽,它是一種文化和社群的歸屬。通過加入具有共同愛好和生活方式的圈子,年輕人不僅在消費興趣產品,同時也在表達自己的情緒。
他們是誰,喜歡什么?這種基于共同興趣的連接不僅深化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和情誼,也催生了許多行業的新市場,成為平臺共識。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中,騰訊特別提到了QQ正在豐富QQ頻道的功能,利用語音聊天及活動管理等軟件工具,助力有著共同愛好、活動或會員身份的用戶運營興趣社區;2023年年中,作為同好(共同愛好)種草社區的小紅書在其主APP中,上線名為“找搭子”的社交功能,用戶可以在線上找到有相同興趣的用戶,并一起進行相活動。
支付寶最近開始內測名為“興趣社區”的社交功能,其核心目標是幫助用戶發現有趣的事物并找到共同興趣的玩伴。與2016年推出的“圈子”功能相比,興趣社區提供了更多樣化的互動方式,并緊密結合了當前流行的搭子社交概念。通過將興趣作為連接用戶的紐帶,興趣社區旨在促進用戶之間基于共同興趣點的社交互動。
用戶可以根據個人興趣加入不同小組,在這些小組內,他們可以瀏覽其他用戶發布的討論帖,如攻略和經驗分享,并參與討論或自己發帖。除了線上交流,興趣社區還提供了一個特色功能——“附近的熱門活動”,它幫助用戶發現并參與與他們的興趣相關的線下活動。這些活動的具體信息,如時間、地點和費用,都會在活動頁上提供,方便用戶報名參加。總體來說,興趣社區的目標是促使用戶根據自己的愛好找到社交伙伴,并鼓勵他們參與線上討論或線下活動。
只不過這樣的興趣社交概念在整個互聯網領域并不新鮮,多個垂直社交平臺都在探索。先不說支付寶需要面對的競爭有多激烈,不僅有微信,還有抖音、快手和增長迅速的小紅書。其次,年輕人的想法是多變的,大家喜歡追逐熱點,新鮮感很容易就過去,比起參與活動,更喜歡旁觀,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圈子最終難以持續運營的原因。支付寶之前在社交領域的嘗試,如螞蟻森林和螞蟻莊園,雖然也有互動,但它們更多是通過游戲化和公益活動來吸引用戶,與深度的興趣社交不同。
花唄的推出曾一度提升支付寶的使用率,因為它提供了便捷的信貸消費方式,并且伴隨著吸引人的紅包優惠。然而,隨著用戶對信貸消費的態度越來越謹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關閉花唄,這反映了用戶對于財務管理的更加理性和審慎的態度。此外,支付寶曾經在互聯網購物領域享有獨特優勢,特別是在早期淘寶購物幾乎占據了整個市場時,支付寶自然成為了支付的首選。這種天然的宣傳優勢使得支付寶在那個時期占據了重要地位。然而,隨著電商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拼多多、京東、抖音等新興平臺的崛起,支付寶在支付領域的優勢逐漸削弱。用戶的支付選擇變得更加多樣化,支付寶不再是唯一或首選的支付工具。這導致支付寶的使用率出現了直線下降的趨勢。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和競爭策略,以重新吸引和保留用戶。
除了興趣社區,支付寶還加入了廣告和直播帶貨。想讓用戶和商家逐步改變使用習慣,從原來的用支付寶支付,改為用支付寶購物、看短視頻。為了吸引更多內容創作者,支付寶還推出了內容創作補貼政策,但最終效果并不理想。
很多人表示現在連支付寶都用得少了,如果不是支付的時候跳轉,平時很難打開幾次。更不用提在支付寶看視頻、購物,甚至是參與社交活動了 。
相關數據也表明,如今的支付寶正在失去用戶黏性。據易簡財經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支付寶日均交易筆數6億,微信15億;2020年,支付寶日均交易筆數7億,微信16億;2022年,支付寶日均交易筆數7億,微信26億。而2021年微信和支付寶日均交易筆數的比值約為69%和31%,到2022年已變為78%與22%。無論從數據對比看,還是從現實生活中看,現階段中,微信在使用場景和使用頻次上均超過支付寶。
這或許就是微信聰明的地方,不是強制塞給用戶一堆東西,而是在支付場景上一層去競爭。當大家都通過微信小程序進行訂位、點餐、團購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會選擇微信支付。這種策略不僅增強了微信支付的市場份額,而且優化了用戶的餐飲體驗,同時也推動了微信小程序的普及。微信通過精細化管理場景服務,實現了在支付領域的競爭優勢,同時提供了更加豐富和便捷的用戶體驗。反觀支付寶的一些列改動,不但很難留存用戶,還會讓一些用戶遠離。
對于一個專注于金融服務的應用卻加入了過多非核心功能,可能會導致用戶感到困擾。就像在咖啡館擺放ATM機是自然而然的事,而在ATM機旁邊賣咖啡則顯得不合時宜。用戶不喜歡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使用支付寶的過程中總是會被夾帶私貨,無論用戶做什么都想往自己的APP中引流。歸根到底,還是流量的思維在作祟。
對于支付寶而言,關鍵在于如何在存量市場時代重新定位其在社交領域的角色,并利用數字化和智能化手段開拓社交領域的新可能。支付寶需要洞察社交行業的最新趨勢和用戶需求,更加聚焦于用戶價值和技術創新,在特定業務場景下滿足用戶的便捷需求。而不是簡單地追求社交功能的增加。否則也只是自己的一廂情愿。
社交賽道一火再火,似乎沒有終局,不同陣營之間的邊界已經變得模糊,大家都在暗中較量,但追逐浪潮是有風險的,稍有不慎就會被浪潮吞噬。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