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小米競逐,OPPO、vivo擱置,“小折疊”何去何從?快訊
OPPO還將小折疊屏手機作為市場的,小折疊屏手機的優勢只是集中在設計和玩法上,小折疊屏手機從自身的形態上來說。
說起80/90后對于功能機時代的回憶,“翻蓋手機”無疑是最具有“回憶殺”屬性的產品。摩托羅拉于1996年推出的StarTAC手機,不僅是世界上第一款在商業上得到廣泛應用的翻蓋手機,也是當時市面上在售的最小、最輕的手機之一。
誰能想到,在直板結構和觸屏操作稱霸的智能手機時代,翻蓋手機還能以“豎向折疊屏”或者叫“小折疊”的形式重新流行。
不過對于“新物種”,各個廠商的態度似乎呈現出兩極化。華為上半年剛發布了Pocket 2,剛剛又推出了nova Filp,有不少手機廠商也在跟進,榮耀推出了Magic V Flip、小米帶來了MIX Flip,努比亞發布了Filp。當然,作為小折疊開創者的三星也在做著例行更新。
但另一邊,OPPO在推出Find N3 Flip后,傳聞已經砍掉了這條產品線,vivo發布豎向折疊屏vivo X Flip后,也一直沒有更新相關機型的計劃。估計小折疊此時內心的OS一定是:智能手機頭部廠商輪流伺候我一個人,這是福還是禍呢?
時尚屬性,豎向折疊屏的第一賣點
進入智能手機時代以后,因為要為更大的屏幕和觸控操作讓路,再加上手機內部集成硬件數量的不斷增加,加工、設計簡單,內部空間更加充裕的直板機結構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廠商們眼中的“香餑餑”。
但是,樸素的結構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例如設計上的同質化和手機結構層面的可玩性缺失。如今再去回看功能機時代的所謂“奇葩設計”,真的會讓很多人大呼過癮。除了常見的滑蓋、翻蓋結構,在功能機時代,你甚至可以看到與游戲掌機一樣按鍵與屏幕都處于橫向位置的“游戲手機”以及讓鍵盤、屏幕支持180°旋轉的“轉蓋手機”。
進入智能機時代,各個廠商能夠發揮想象力的空間就被壓縮了,所謂的個性表達、特色設計,最多也只能通過變換后蓋設計、攝像頭模組形狀等細節來加以區分,也難怪現在很多人直呼對智能手機已經產生了“臉盲”的感覺。
而“小折疊”的出現,則打破了智能手機固有形態的限制,尤其是對于女性用戶來說,豎向折疊讓手機在不損失實用屬性前提下,收納體積進一步縮小,方便她們放入小體積的口袋、箱包當中。
甚至與粉底盒等化妝品類似的產品體積,在配合掛鏈等結構,可以讓“小折疊”背在身上成為“時尚單品”,當展開屏幕后,依靠折疊結構和內屏,它又能獲得與傳統直板手機一樣的交互、握持、觀看體驗。
打破直板手機的“玩法桎梏”
功能層面亦是如此,從結構上看,豎向折疊屏和傳統的翻蓋機結構頗為相似,這也讓它們獲得了類似的功能屬性。
相信用過翻蓋手機的人,一定會對其獨特的“儀式感”和樸實的操控屬性印象深刻。要知道,那時的手機核心訴求還是“接打電話”,平時扣上蓋子,能極大地避免鍵盤、屏幕等部件在磕碰中損傷的幾率,而打開上蓋,既能喚醒手機,同時也能作為接聽電話的快捷操作。
打完電話“啪”的一聲把蓋子合上,更能讓你成為周圍人的關注點,手機無需外觀花哨的設計,僅憑上蓋合上的清脆聲音,便能讓周圍的人都注意到你買了新手機。“小折疊”也有著很多類似的體驗,手機的開關不再需要通過按鍵或指紋解鎖,其開合過程本身帶有一種儀式感。
在此基礎上,廠商還對玩法做了一些進階,比如懸停拍照功能,就可以將手機主體作為拍照的支架使用,同時屏幕的上下半區可以劃分為操控和取景兩個功能區域,既增加了拍攝時的畫面穩定性,同時也讓手機的觸控交互、功能控制更加高效。像已經發布的三星Galaxy Z Flip6、榮耀Magic V Flip和最新發布的華為nova Filp都支持這項玩法。
再比如,利用后置攝像頭進行自拍,從影像功能設計角度來說,后置攝像頭的傳感器尺寸、光學組件都要優于前置鏡頭,但傳統直板機型如果想要通過添置屏幕來實現后置鏡頭自拍,不僅會壓縮影像模組的布置空間,同時又要面對背屏利用率低、占用成本高的問題。
這方面豎向折疊屏產品可以說是具有“天生優勢”,本來主打的就是內屏深度交互、外屏輕量化體驗的應用場景區分,外屏的加入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應對“不展開即可用”的輕度交互、信息讀取需求,內外雙屏的結構,就使得同時利用外屏的顯示功能和后置鏡頭模組的更高影像能力的“后置鏡頭自拍”功能也就應運而生。
反映到實際的產品層面,華為nova Flip的后置鏡頭采用5000萬像素傳感器,小米MIX Flip同樣采用5000萬像素傳感器,并且這些鏡頭的光圈大小、傳感器尺寸都比前置鏡頭要優秀的多,因此可以更好地提升自拍場景的體驗。
犧牲部分體驗,才換來的“折疊屏”
可以說,裝飾屬性的加入和新玩法的疊加,是豎向折疊屏被手機廠商所看中的重要原因,而且這兩項因素也與橫向折疊屏主打的商務辦公、便攜大屏的屬性有著很高的場景區分度。
因此,對于手機廠商而言,為了更加精準地覆蓋女性群體、時尚圈層等細分用戶的需求,推出豎向折疊屏手機并持續迭代的做法也確實是一條捷徑。
但這些都難以掩蓋發展至今已有6年歷史的折疊屏,仍然是“小眾品類”的事實。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于5月末發布的2024第一季度銷量數據,“小折疊”市場似乎并沒有像廠商期望的那樣成為一個具備增強潛力的品類,反而與同為折疊結構的“大折疊屏”相比,呈現出了弱勢表現。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在折疊屏手機銷量同比增長48%,智能手機市場整體銷量增長2%的背景下。縱向小折疊機型出貨量卻下降了1%,而折疊屏手機的銷量增長,全部來自于橫向翻折的大折疊手機,其同期出貨量同比增長率達到了91%。
這里就要點到小折疊在開發過程中面臨的尷尬境地了,前文提到,小折疊在設計和功能玩法上帶來了新的突破,那么代價是什么呢?代價就是為了壓縮結構而在續航、性能、影像能力等方面做出的犧牲。

豎向折疊屏拆解
在續航能力上,由于折疊屏結構使得機身厚度有著更加嚴苛的要求,再加上中間被物理分隔開,只能采用兩塊小尺寸電池軟連接的方式。因此,小折疊屏手機在電池容量上相比不少直板旗艦手機都有1000mAh左右的差距,分體電池和緊湊的結構,同時也不利于高功率快充的部署,這些因素的疊加,導致小折疊屏在續航方面與主流旗艦有一定的差距。
影像能力上也是如此,像長焦鏡頭所需采用的潛望鏡結構、1英寸左右的大尺寸傳感器、復雜的光學鏡片結構,這些都是與豎向折疊屏無法兼容的復雜硬件。而它的影像能力優勢,僅僅體現在用80分的后置攝像頭代替60分的前置攝像頭上,但與直板旗艦機瘋狂堆料的全焦段3攝、大底能夠達到的100分后置攝像頭體驗是無法相提并論的。
其他一些細節設計上也是如此,例如散熱空間受限、屏幕可選材質受限,這些都讓小折疊屏手機與主流的直板旗艦產生了實際的差距,因此在同等價位,小折疊屏手機的優勢只是集中在設計和玩法上,很多體驗上甚至會有所犧牲。
正是因為長短板明顯的尷尬境遇,讓小折疊屏沒能取得碾壓傳統形態的銷量表現。傳言OPPO取消了后續“小折疊”的開發計劃,或許也與市場遇冷有關。
要知道,去年的這個時候,OPPO還將小折疊屏手機作為市場的“救火隊員”。Counterpoint Research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OPPO折疊屏手機市場份額達到了20%,而OPPO Find N2 Flip則是占到了小折疊屏手機市場份額的31%。
今年2月中旬,分析師郭明錤在報告中稱,vivo和OPPO都已停止原本預計在2024年發售的新款上下折機型的計劃,從兩個品牌的市場動向來看也確實如此,本應到了產品迭代的時間節點,卻沒有任何的產品信息曝光。
鈦媒體APP分析認為,小折疊屏手機從自身的形態上來說,對于消費者確實會產生一定的新鮮感,但如今大家對智能手機的核心需求依然是偏功能性層面的各項屬性,比如續航、拍照、視聽體驗、游戲性能等等。
而小折疊屏手機受限于工藝的復雜性,使其售價居高不下,在核心體驗上有所犧牲的情況下,使得其只能打動一部分對手機需求主要集中在輕度負載場景或者作為備機使用的用戶進行購買,“始終無法成為主流形態”將會是未來的發展宿命。(鄧劍云)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