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回國2周年之際,余承東攜華為王者歸來互聯網+
導讀
今天下午一起見證歷史。
今天下午一起見證歷史。

作者:龔進輝 今天(9月25日)不僅是華為公主孟晚舟回國2周年的日子,也是華為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舉辦的日子。明眼人都看得出,兩個日子撞期,華為向無理打壓自己的美國示威、叫板意味濃厚,足以證明美國多輪制裁壓不跨自己。但更重要的是,對于華為來說,這是走出逆境,進而實現王者歸來的新開端。 把時間撥回到2019年,那一年是5G商用元年,華為原本可以乘著5G的東風迅速搶占先機,卻在當年5月遭受重創。原來,美國商務部宣布將華為列入實體制裁清單,禁止華為在未經美國政府批準的情況下從美國企業獲得元器件和相關技術,直接促發華為備胎計劃一夜轉正。 盡管2019年受到極為嚴苛的外部挑戰,但華為營收仍實現兩位數增長,營收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不過,2020年5月美國發起的第二輪制裁,則讓華為倍感壓力。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軟件設計和制造半導體。 這意味著,臺積電無法繼續為華為代工麒麟芯片,加上芯片制造向來是我國半導體產業的薄弱環節,突破非朝夕之功,無疑為華為獲取高端芯片增添更多不確定性。因此,你會看到,從2020年9月15日起,麒麟芯片面臨斷供危機,麒麟9000一度成為“絕唱”。 而1個月后發布的華為Mate 40系列正好搭載麒麟9000,這也是華為遭受美國多輪制裁后的最后一款5G手機,一經上市便被哄搶一空。不過,華為Mate 40系列大賣也成為華為最后的榮光,在此之前,即2020年Q2,華為首次超越三星,登頂全球市場,僅維持一個季度便被拉下神壇,此后困境引發的連鎖反應逐漸顯現。 更大的挑戰出現在2021年、2022年,由于高端芯片斷供,不僅打亂了華為正常的新品發布節奏,上半年P系列、下半年Mate系列交替發布,變成一年一更新,且只迭代一款高端系列,還直接導致新品競爭力不足,華為終端掌門人余承東無奈地表示,華為作為5G全球領導者,在5G時代卻是唯一一家賣4G手機的廠商,這是個笑話。 隨之而來的是華為手機市場份額的流失,從穩居行業前五跌入Others行列,進而連累終端BG營收銳減。這讓生性要強的余承東感到十分痛苦,他曾直言,自己在任何一個崗位上,對于團隊的要求都是做到第一。“如果追求第二,可能就變成一個三流四流的企業;若追求第一,即使短期內做不到第一,但是持之以恒不斷努力,遲早會變成第一。” 與此同時,麒麟芯片背后的海思也陷入至暗時刻。彼時,海思人員離職的消息此起彼伏,似乎預示著麒麟不再,海思也將被解散。不過,就算在最困難的時候,華為也從未想過放棄海思。2021年6月,華為董事陳黎芳透露,海思2020年員工數超過7000人,維持這個部分對華為來說將是一個嚴重的財務負擔,但華為是私人控股,不受外部勢力影響,公司管理層已明確將保留海思。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也曾直言,華為對海思沒有任何盈利的訴求,支持海思團隊繼續芯片研發,為未來做準備。“只要華為養得起,就會一直養著海思這支芯片隊伍。”陳黎芳認為,其他國家正在努力推動自己的半導體產業升級,這將有助于海思獲得不依賴美國技術的新供應鏈合作伙伴。她預計,這一局面(華為芯片重見天日)將會在幾年后看到。 回頭來看,華為保留海思這張王牌,堅定扶持國產半導體產業協同發展,無疑是明智之舉,而陳黎芳的預言也得到應驗。今年8月29日,沒有一絲絲防備,華為Mate 60系列兩款新機開啟預售,頓時引發全民哄搶。其最大亮點當屬華為5G回歸,搭載一顆自主生產的麒麟9000s 5G芯片,它是如何繞過美國在芯片供應上的封鎖,也許今天下午余承東就會正式揭曉答案。 事實上,華為Mate 60系列的一機難求,早已超越產品本身,而是上升到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高度。歷時1566天,華為真正意義上捅穿美國半導體產業的防線,這一喜訊足以振奮人心。當年美國這一拳是怎么錘下來的,今天華為這一巴掌就要怎么扇回去。 當然,5G回歸也增添了華為收復失地的底氣和信心。眾所周知,華為競爭力向來彪悍,即便在美國多輪制裁下與5G無緣,也依然抵擋不住它前進的步伐。市場調研機構IDC最新報告顯示,今年Q2,華為手機出貨量以13%的市場占有率,與小米并列第五。值得一提的是,在整體大盤收縮的大背景下,華為Q2銷量同比大幅增長76.1%,成為除蘋果之外銷量唯一上漲的國內手機玩家。 同時,盡管小米、OPPO、vivo、榮耀猛攻高端市場,但5G的缺失并未讓華為在高端市場一敗涂地,恰恰相反,它的市場表現依然堅挺,高端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基于此,今年6月,產業鏈人士爆料,華為已上調2023年手機出貨目標至4000萬部,相較于年初設定的3000萬部目標有明顯上調。 隨著華為Mate 60系列的上市,華為野心已從國內市場擴大到全球市場。要知道,單華為Mate60 Pro一款機型,便加單至1500-1700萬臺,華為Mate 60系列整體市場前景非常可觀。而華為Mate 60系列的發售,被視為華為重回手機市場的開頭炮,華為已啟動全面回歸全球手機市場的通盤計劃,國內市場先行,海外市場后發。 過去三年多重技術突破為這次回歸打下基礎,后續啟動是產品、渠道和市場。華為終端中層人士透露,華為中國區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全年的利潤目標,他直言華為手機重回巔峰時期不是問題,原班人馬殺回去即可。用余承東的話來說,鴻蒙生態走過艱難的4年,回首望去輕舟已過萬重山,華為手機走在回歸道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華為車BU再次迎來人事調整,華為光產品線總裁靳玉志將接任華為車BU CEO一職,而現任CEO余承東則轉任車BU董事長。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變更并不意味著余承東職權縮水,隨著華為手機回歸,他可以將更多精力聚焦到手機上,助力華為手機更好地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 當華為以鳳凰涅槃的嶄新姿態重新出現在手機舞臺上,必將掀起新一輪更加激烈的競爭,有利于激發手機行業活力,蘋果、三星、小米、OV、榮耀等玩家絕不可掉以輕心,必須嚴陣以待、全力以赴,手機行業格局再添變數,讓子彈先飛一會。 “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變得更強大”、“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用再多溢美之詞來形容華為谷底反彈都不為過。過去4年,它面臨巨大困難,甚至經歷屈辱,但從未彷徨,付出巨大努力,堅持突破核心部件被卡脖子的困境,成為中國科技企業的一面旗幟。 今天注定是見證歷史的一天,深圳灣體育中心將持續回蕩“遙遙領先”的歡呼和吶喊,這是屬于余承東人生的高光時刻,下午見!

作者:龔進輝 今天(9月25日)不僅是華為公主孟晚舟回國2周年的日子,也是華為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舉辦的日子。明眼人都看得出,兩個日子撞期,華為向無理打壓自己的美國示威、叫板意味濃厚,足以證明美國多輪制裁壓不跨自己。但更重要的是,對于華為來說,這是走出逆境,進而實現王者歸來的新開端。 把時間撥回到2019年,那一年是5G商用元年,華為原本可以乘著5G的東風迅速搶占先機,卻在當年5月遭受重創。原來,美國商務部宣布將華為列入實體制裁清單,禁止華為在未經美國政府批準的情況下從美國企業獲得元器件和相關技術,直接促發華為備胎計劃一夜轉正。 盡管2019年受到極為嚴苛的外部挑戰,但華為營收仍實現兩位數增長,營收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不過,2020年5月美國發起的第二輪制裁,則讓華為倍感壓力。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軟件設計和制造半導體。 這意味著,臺積電無法繼續為華為代工麒麟芯片,加上芯片制造向來是我國半導體產業的薄弱環節,突破非朝夕之功,無疑為華為獲取高端芯片增添更多不確定性。因此,你會看到,從2020年9月15日起,麒麟芯片面臨斷供危機,麒麟9000一度成為“絕唱”。 而1個月后發布的華為Mate 40系列正好搭載麒麟9000,這也是華為遭受美國多輪制裁后的最后一款5G手機,一經上市便被哄搶一空。不過,華為Mate 40系列大賣也成為華為最后的榮光,在此之前,即2020年Q2,華為首次超越三星,登頂全球市場,僅維持一個季度便被拉下神壇,此后困境引發的連鎖反應逐漸顯現。 更大的挑戰出現在2021年、2022年,由于高端芯片斷供,不僅打亂了華為正常的新品發布節奏,上半年P系列、下半年Mate系列交替發布,變成一年一更新,且只迭代一款高端系列,還直接導致新品競爭力不足,華為終端掌門人余承東無奈地表示,華為作為5G全球領導者,在5G時代卻是唯一一家賣4G手機的廠商,這是個笑話。 隨之而來的是華為手機市場份額的流失,從穩居行業前五跌入Others行列,進而連累終端BG營收銳減。這讓生性要強的余承東感到十分痛苦,他曾直言,自己在任何一個崗位上,對于團隊的要求都是做到第一。“如果追求第二,可能就變成一個三流四流的企業;若追求第一,即使短期內做不到第一,但是持之以恒不斷努力,遲早會變成第一。” 與此同時,麒麟芯片背后的海思也陷入至暗時刻。彼時,海思人員離職的消息此起彼伏,似乎預示著麒麟不再,海思也將被解散。不過,就算在最困難的時候,華為也從未想過放棄海思。2021年6月,華為董事陳黎芳透露,海思2020年員工數超過7000人,維持這個部分對華為來說將是一個嚴重的財務負擔,但華為是私人控股,不受外部勢力影響,公司管理層已明確將保留海思。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也曾直言,華為對海思沒有任何盈利的訴求,支持海思團隊繼續芯片研發,為未來做準備。“只要華為養得起,就會一直養著海思這支芯片隊伍。”陳黎芳認為,其他國家正在努力推動自己的半導體產業升級,這將有助于海思獲得不依賴美國技術的新供應鏈合作伙伴。她預計,這一局面(華為芯片重見天日)將會在幾年后看到。 回頭來看,華為保留海思這張王牌,堅定扶持國產半導體產業協同發展,無疑是明智之舉,而陳黎芳的預言也得到應驗。今年8月29日,沒有一絲絲防備,華為Mate 60系列兩款新機開啟預售,頓時引發全民哄搶。其最大亮點當屬華為5G回歸,搭載一顆自主生產的麒麟9000s 5G芯片,它是如何繞過美國在芯片供應上的封鎖,也許今天下午余承東就會正式揭曉答案。 事實上,華為Mate 60系列的一機難求,早已超越產品本身,而是上升到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高度。歷時1566天,華為真正意義上捅穿美國半導體產業的防線,這一喜訊足以振奮人心。當年美國這一拳是怎么錘下來的,今天華為這一巴掌就要怎么扇回去。 當然,5G回歸也增添了華為收復失地的底氣和信心。眾所周知,華為競爭力向來彪悍,即便在美國多輪制裁下與5G無緣,也依然抵擋不住它前進的步伐。市場調研機構IDC最新報告顯示,今年Q2,華為手機出貨量以13%的市場占有率,與小米并列第五。值得一提的是,在整體大盤收縮的大背景下,華為Q2銷量同比大幅增長76.1%,成為除蘋果之外銷量唯一上漲的國內手機玩家。 同時,盡管小米、OPPO、vivo、榮耀猛攻高端市場,但5G的缺失并未讓華為在高端市場一敗涂地,恰恰相反,它的市場表現依然堅挺,高端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基于此,今年6月,產業鏈人士爆料,華為已上調2023年手機出貨目標至4000萬部,相較于年初設定的3000萬部目標有明顯上調。 隨著華為Mate 60系列的上市,華為野心已從國內市場擴大到全球市場。要知道,單華為Mate60 Pro一款機型,便加單至1500-1700萬臺,華為Mate 60系列整體市場前景非常可觀。而華為Mate 60系列的發售,被視為華為重回手機市場的開頭炮,華為已啟動全面回歸全球手機市場的通盤計劃,國內市場先行,海外市場后發。 過去三年多重技術突破為這次回歸打下基礎,后續啟動是產品、渠道和市場。華為終端中層人士透露,華為中國區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全年的利潤目標,他直言華為手機重回巔峰時期不是問題,原班人馬殺回去即可。用余承東的話來說,鴻蒙生態走過艱難的4年,回首望去輕舟已過萬重山,華為手機走在回歸道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華為車BU再次迎來人事調整,華為光產品線總裁靳玉志將接任華為車BU CEO一職,而現任CEO余承東則轉任車BU董事長。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變更并不意味著余承東職權縮水,隨著華為手機回歸,他可以將更多精力聚焦到手機上,助力華為手機更好地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 當華為以鳳凰涅槃的嶄新姿態重新出現在手機舞臺上,必將掀起新一輪更加激烈的競爭,有利于激發手機行業活力,蘋果、三星、小米、OV、榮耀等玩家絕不可掉以輕心,必須嚴陣以待、全力以赴,手機行業格局再添變數,讓子彈先飛一會。 “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變得更強大”、“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用再多溢美之詞來形容華為谷底反彈都不為過。過去4年,它面臨巨大困難,甚至經歷屈辱,但從未彷徨,付出巨大努力,堅持突破核心部件被卡脖子的困境,成為中國科技企業的一面旗幟。 今天注定是見證歷史的一天,深圳灣體育中心將持續回蕩“遙遙領先”的歡呼和吶喊,這是屬于余承東人生的高光時刻,下午見!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