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創業者最易犯的錯誤Top 10,第1居然是…(下)區塊鏈
本文決定總結一下區塊鏈創業者,以及想要進入區塊鏈行業的創業者,最容易犯的十大錯誤,希望大家共勉。
我All in進入區塊鏈行業也一年多了。去年的今天,比特幣還不用USDT計價,價格不到19000 RMB。一年時間,見證了比特幣從一幣一萬漲到一幣十萬,也見證了無數許多創業項目從誕生到跑路的全過程。
所以我決定總結一下區塊鏈創業者,以及想要進入區塊鏈行業的創業者,最容易犯的十大錯誤,希望大家共勉。
5、老板/投資人叫我鏈化
有人管這種叫鏈化,有人叫幣改。國內鏈化最早最成功的恐怕還是迅雷的玩客云。在發布玩客云之前,迅雷曾經出過一個沒有Token的云共享設備,市場反應不瘟不火,接近失敗。
但是,在玩客幣(后來改名叫鏈克)誕生之后,玩客云迅速爆火,玩客云設備賣到接近脫銷。迅雷玩客云的成功,標志著互聯網項目鏈化狂歡的序幕正式拉開。
可是真的所有的互聯網項目都是那么適合鏈化么?
據我觀察,真的很不合適。如果你以前對區塊鏈和幣圈并不熟悉,生態的設計就容易陷入昨天我們提到的幾個陷阱里——比如Token只有支付的作用,或者盲目烏托邦,打算殺死一切中介。
除此之外,鏈化的最大目的還是希望募資更順利。這一年,我見到了很多傳統的項目,本來半死不活,很難堅持到下一輪募資了,于是通過鏈化殊死一搏,直接ICO獲取大量機構和散戶的以太坊。可正如前文所說,這些以太坊都燙手得不行,拿這些以太坊真的能好好做事么?或者有心思去好好做事么?
另外再考慮到國內的環境,打算鏈化的團隊,尤其是有興趣發Token的項目,都必須跑到海外,比如新加坡,日本等島國建立一套完整的合規構架,傳統的互聯網項目團隊真的有能力、有余力去忙完這一切么?
因此我想說,對于傳統的互聯網項目來說,尤其是團隊Leader并不有志于區塊鏈這一行業的話,即便是你的投資人或者老板叫你鏈化,叫你幣改,也要盡可能地拒絕。除非你做好了破釜沉舟,要在區塊鏈行業大干一場的準備,如果只是打算募資續命,對區塊鏈并不了解或者不感興趣,我建議對謹慎地考慮到鏈化這一選擇,它可能是一劑蜜餞砒霜。
4、對不起,我不炒幣的
Binance創始人趙長鵬曾經發過一條推特,大意是:如果區塊鏈行業的記者沒有投資過加密貨幣,那怎么寫好關于這個行業的文章呢。這是CZ趙長鵬的看法,我也是這么想的。
很多人曾經問我,學習區塊鏈該看什么書。我曾經推薦過長鋏寫的,也曾推薦過唐塔普斯科特寫的。可是很多人問過之后就杳無音訊,再也沒與我聊過區塊鏈了。可能是書太難了,也可能有點乏味。
我倒是覺得學習區塊鏈,還是要從區塊鏈的最基礎也是最廣泛的應用“炒幣”開始學起。在我接觸的眾多想要進入區塊鏈的創業者當中,從未炒過幣也不打算炒幣的人占大多數。我不是鼓動大家去加杠桿,玩期貨,通過炒幣實現財富自由。而是希望大家用很少的錢投資加密貨幣,來了解一下,真正感受一下幣圈。
結合幣種,再去學習區塊鏈,可能會事半功倍。畢竟幾千塊或者幾萬塊在幣市里放著,你自然有用動力去學習區塊鏈了。
3、“社群是第一生產力”
社群是水,可載舟也可覆舟。區塊鏈世界里,社群雖然十分重要,但是絕不是“第一生產力”。如果一個項目,把精力全部放在社群里,而非技術和運營上,那他的項目大概率就要朝著割韭菜去了。
一個良性的社區,比如說比特幣社區,是建立在比特幣技術不斷更新迭代上的,有人愿意為了一個更好的比特幣去審核新的BIP提案,有評估新更新的代碼,去討論擴容的利與弊,所以比特幣才能在9年內,從10塊漲到1000,再漲到100000。
而一個沒有技術內核的社區,比如某X開頭的項目,代碼直接復制EOS,社區主要討論戰隊拉人頭情況,或者是漲到多少,才能別墅靠海。對這個項目來說,這樣的討論毫無營養,也沒有任何毫無思路上的貢獻和創新。這樣的項目會在一天內,從2塊跌倒2毛,最后跌到2分,時至今日接近歸零。
不能為了所謂的社群就去搞社群,那樣無異于緣木求魚。只有當社群里的貢獻者們,真的為你的項目內核所吸引時,才能迸發出無盡的靈感,才能擦出創新的火花,這樣的社群才是有意義的社群。
2、不好意思,我估值3個億
我確實知道很多項目有改變世界的可能,背后可能有幾百億美金的市場。但是不管怎么說,你掏出白皮書就要去募集價值3個億的以太坊是毫無邏輯的。
幣圈的錢好募,那已經是過去式了。現在募資很難,尤其當創業者是新人時,則會難上加難。假如明天BM再去搞一個項目,他募資30億都沒問題,因為大家相信他。但是你,如果真的是一個剛到鏈圈的新人,無論多么好的主意,想估值3億也實在是太高。
雖然幣圈的流動性看起來似乎更好,但是在現在這個市場環境下,流動溢價恐怕也很難支撐如此高的估值了。
取而代之的,我更建議創業者們盡量把估值放低,把募資Token的比例也放低。在做項目時,能省就省,干些實事其實也花不了那么多錢。這一方面是對自己的鞭策,一方面也會讓投資者們更加放心。
1、鍋在,大家才有飯吃
這句話我第一次見是在Binance的討論群中,我大為吃驚。或許本文前面9項,大多是幣圈新人或者想要進入幣圈鏈圈的創業者們容易犯的錯誤,那么這Top 1,則老人也很容易犯。
有些項目打算的就是把鍋砸爛,自己先吃個爽,不管之后的大浪滔天。我舉個例子,在今年4-5月幣市頻臨崩潰的前提下,FCoin和Ft橫空出世,雖然交易即挖礦帶來了大量的流量,但是本質上,財富不會通過刷來產生,Ft最終仍然需要有人來接盤才行,從根本上是個零和游戲。
Ft一只腳已經踏入了資金盤的邊緣,因此他從本就嚴重虧損的幣民手中,再次狠狠地吸了一次血。但是終歸FCoin和“交易即挖礦”仍然有一定的創新性,不能算是完全的“砸鍋”行為。用個不恰當的比喻,FCoin就像是在“鍋”雕刻花紋,一方面讓鍋更漂亮了,另一方面也讓鍋的壽命大大降低了。
如果說FCoin并不是“砸鍋”,那么隨之而來FCoin的模仿者們,則是撕下了面具,實打實的砸鍋行為,比如bigone,比如滿幣網等等。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到7月底,挖礦即交易的交易所里面,嚴重破發的已經超過20家,破發率極高。
零和游戲、負和游戲不可取,如果真正希望區塊鏈能夠改善人類社區的結構,服務實體金融,那么一定要做加法,廣大創業者一定要做出“正和游戲”,帶來項目增量上升,這才是創業的正路。畢竟,鍋在,大家才有飯吃。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