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志愿選專業還是選學校?智聯招聘發布《2024年大學生就業前景研判及高考志愿填報攻略》快訊
具體看從事以上高需求行業的人才專業,基礎型計算機專業為IT互聯網行業輸送了大量人才,而互聯網、計算機軟件行業的從業人才專業主要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
【TechWeb】6月22日消息,2024年高考志愿填報即將啟動,新一批考生即將奔赴理想大學,什么專業好就業、什么專業有前途等問題也成為了高考生和家長們關注的話題。
基于大學生求職大數據,近日,智聯招聘發布《2024年大學生就業前景研判及高考志愿填報攻略》(以下簡稱報告),從市場需求、就業趨勢、薪酬等維度進行分析建議,供考生和家長參考。
報告要點總結:
1、互聯網、電子半導體等行業人才需求大,電子信息工程等可以“對口就業”;
2、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行業/職業受關注,車輛工程等專業迎新一輪發展機遇;
3、頭部名校對薪酬加持效果明顯,電子科學技術、新能源專業“錢景”好;
4、好學校普通專業VS好專業普通學校:選對專業更重要,非雙一流計算機碾壓雙一流“天坑”;
5、文科生在做服務業?IT互聯網、金融、教育領域是就業主陣地
以下為《2024年大學生就業前景研判及高考志愿填報攻略》報告全文:
一、互聯網、電子半導體等行業人才需求大,電子信息工程等可以“對口就業”
對于很多考生和家長來說,填報志愿之前會想先了解就業市場情況,尤其是哪些行業的人才招聘需求大。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IT互聯網、房地產、教培等“地基型”行業,仍然具有較高的人才吸納能力,招聘需求占比較高。零售貿易等領域持續復蘇,生物醫藥、新制造等新動能領域蓬勃發展,也是吸納就業的主要力量。
具體看從事以上高需求行業的人才專業,醫藥制造、電子/半導體/集成電路等專業性較強的行業人才主要來自藥學及電子信息類等對口專業。有志進入這兩大行業發展的考生,可以選擇就讀對口專業,走“專精”發展道路。而互聯網、計算機軟件行業的從業人才專業主要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基礎型計算機專業為IT互聯網行業輸送了大量人才。

二、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行業/職業受關注,車輛工程等專業迎新一輪發展機遇
智聯招聘《一季度人才市場熱點快報》顯示,酒店/餐飲等服務消費行業招聘職位數增速領跑,文旅市場“熱辣滾燙”,相關人才需求快速釋放。在新消費領域招聘動能釋放的同時,新質生產力領域也競速搶才,如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環保等。智聯招聘《2023年新能源汽車人才發展報告》顯示,去年新能源汽車供需雙旺,技術崗熱招趨勢領先。這些行業也被很多人認為是“潛力行業”。此外,AI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對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視,以及企業ESG建設步伐的加快,使人工智能、運動健身、環境科學/環保等職業受到熱議。
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主要來自車輛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新能源汽車技術等對口技術類專業。可見,對口的技術類專業是拿到行業入場券的可靠“門票”。從事人工智能職業的人才,主要來自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機械工程等計算機類基礎型專業,IT底層學科是邁向人工智能職業的通途。在運動健身職業中,人才多出自于體育教育專業,其次是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運動訓練等體育學專業。而環境科學/環保職業的人才則主要畢業于環境工程、安全工程、環境科學等專業。

三、頭部名校對薪酬加持效果明顯,電子科學技術、新能源專業“錢景”好
數據顯示,2024年,在“3年工作經驗人才平均月薪TOP50高校”中,985共32所、211共15所、雙一流2所、雙非院校1所,985院校的“錢景”遙遙領先。分院校看,今年北京大學超過清華,成為畢業生薪資最高的院校,平均月薪18595元。而排在第11位的中國人民大學月薪12034元,比北大低6000余元,但比排名21位的華東理工大學(11329元月薪),僅高出700余元。可見,頭部名校對薪酬有比較好的加持效果,但隨著排名逐漸向后,學校間的收入差距在縮小。

“普通家庭不要學醫”話題曾被熱議,高考生選擇專業時,專業未來可能的收入水平也一直備受關注。從數據看,醫學專業的畢業生薪資不在前50名之列,并非“多金”專業。工學專業畢業生的收入較高,占據了3年工作經驗人才平均月薪前50強專業中的41個席位,其次是理學和管理學,分別占據6個、3個席位,文學、法學、藝術學等文科類專業收入未能躋身前50名。
隨著產業發展,就業市場進入“新舊動能轉換”時期,互聯網、房地產等行業發展放緩,新能源、新制造等“新動能”領域招聘需求漲幅大,而這一變化也影響到不同專業人才的薪酬。今年,從薪酬榜前列的專業看,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收入水平最高,平均月薪8637元。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以8116元平均月薪進入榜單前三。以往排名靠前的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跌出”前五,建筑專業更是沒有上榜。可見,社會發展趨勢也影響著各類專業的“錢景”,選擇專業時仍需多方考量。

四、好院校普通專業VS好專業普通院校:選對專業更重要,非雙一流計算機碾壓雙一流“天坑”
高考結束后,優先選擇好學校的普通專業,還是普通學校的好專業,一直是很多家長和考生關心的話題。近年熱度高漲的“志愿填報指導服務”反映了家長們在“分數有限”情況下迫切需要這一問題解法。本報告以畢業5年后的“薪酬”為標準,研究人們認知內的好學校普通專業和好專業普通學校之間的對比。
因為計算機類專業長期處于薪酬榜頭部,而生化環材類專業也因就業難、薪酬不高等原因被認為是“天坑專業”。因此北大國發院研究團隊以雙一流大學的生化環材類專業和非雙一流大學的計算機類專業為例,分析了2019屆畢業生工作5年后的薪酬,探究好學校普通專業和好專業普通學校選擇難題。
研究發現,在同等級城市中,非雙一流大學計算機類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平均薪資,高于雙一流大學“生化環材”類專業本科畢業生。具體來看,在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工作的非雙一流大學計算機類專業本科學生,畢業5年后的平均月薪為9590元;而雙一流大學生化環材類專業本科畢業生為8419元,二者相差1171元。
總體來看,雙一流學校“生化環材”類專業學生在本科畢業5年后,薪資明顯低于非雙一流學校計算機專業學生。以此作為參考,畢業生如果為了找到薪酬更高的工作,在分數有限的情況下,選擇好專業的優先級應大于好院校。

五、文科生在做服務業?IT互聯網、金融、教育領域是就業主陣地
近年來,文科生就業情況不被看好,“張雪峰稱文科都是服務業”一度沖上熱搜,公眾對這一結論爭議很大。本次報告結合專業的百度搜索指數,圈定了漢語言文學、新聞學等文學專業,以及工商管理、法學、教育學等泛人文社科類專業,通過對這些文科人才所在行業/職業觀察發現,IT互聯網、金融、教育領域的文科人才較多。6.6%、3.5%文科人才從事IT互聯網、教培行業,占比排在前兩位,財務/審計/稅務、銀行等“與金錢打交道”的行業也是文科生就業的主陣地。

從職業看,從事財務、人事、行政等崗位的文科人才較多,分別占比16%、8.4%、6.1%。財務、人事崗跟工商管理類專業較為對口,行政崗對技能水平要求不高,而訴諸于工作經驗,也是文科生就業意向性強的職業。此外,銷售顧問、客戶服務、銀行及金融服務等服務類型崗位,也吸納了較多文科生就業。
可見,文科畢業生的就業行業較為多元,但服務類崗位的人才占比也較高,有意進入文科專業學習的考生可以通過學習數字化技能等方式,培養復合能力,拓寬就業范圍,提高未來的求職競爭力。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科學技術的躍遷,熱門就業崗位和熱門專業不斷發生變化,過去容易就業的“好專業”,可能在幾年后變成難以就業的“天坑”。而隨時代變遷,過去的“天坑”專業有可能變為“香餑餑”。學子在填報高考志愿、錄取大學后,仍然需要密切關注產業結構調整、對專業需求的變化,保持終身學習習慣。智聯招聘和北京大學國發院研究團隊也將持續跟進和發布招聘求職熱點,助力大學生找到心儀工作。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