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裁了54000人,阿里的日子并不好過快訊
阿里又向社會輸出高端人才了!
作者 | 張逸 報道 | TOP電商
阿里又向社會輸出高端人才了!
前天 (5月14日) 阿里發布了《2024 年三月底止季度財務報告》,在這次財報中,有兩大亮點內容:營收和裁員。
兩年多裁5.4萬人
財報顯示,在阿里2024財年的第四季度,其收入達到了2218.74億元,同比增長7%,超出了市場預期。
不過整個2024財年,阿里的總收入為9411.68 億元,凈利潤僅有9.19億,同比大幅下滑96%。
圖源:阿里巴巴
就這些數據來看,阿里的表現還算不錯,然而財報中的另一個數據引起了 TOP電商的關注。
在2023年12月31日時,阿里員工總數為219260人,可到了2024年3月31日,阿里員工總數變成了204891人,短短三個月就減少了14369人,這減少的人數著實不少,大約占阿里總員工數的5%。
至于阿里員工數為何會出現如此大規模的減少,阿里方面并沒有給出詳細解釋。
阿里裁員的消息向來備受關注,去年網上就曾有傳聞稱阿里即將裁員2.5萬人,雖說這數字過于夸張,且阿里也出來辟謠了,但這也并非空穴來風。
實際上,從2022年1月1日起直至2024年3月31日,連續9個季度,阿里共減少了5.4萬人,裁員范圍涉及配送、外賣、文娛、電商、智能、本地生活這六大業務線。
與拼多多的人數作對比,阿里這一個季度的裁員數量甚至比一個拼多多還多一些,兩年多的裁員人數相當于4.2個拼多多。
如此大規模的裁員,從阿里以往的一些動作中能看出些端倪。
在去年9月份,蔡崇信和吳泳銘分別接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和CEO后,就開啟了管理團隊年輕化改革。
此外,蔡崇信接受采訪時還表示,在過去的幾個季度里,阿里已停止招聘。
圖源:視頻截圖
不僅如此,自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上任以來,就開始瘋狂出售資產、股票,目的是縮小業務范圍,回歸核心電商業務。
目前阿里已經賣掉了大潤發、蘇寧、圓通、居然之家、美年健康,還賣掉了所謂的“詩與遠方”、快狗打車等。并且阿里還虧本割肉大甩賣,賣掉了嗶哩嗶哩、小鵬汽車的股份。
根據目前已公開的信息統計,阿里累計套現200億,其中包括價值122.89億元的實體資產以及多家公司的股票約100億元人民幣。
阿里的管理層似乎對這次的財報挺滿意。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吳泳銘表示:“本季度業績表明我們的戰略已見成效,阿里正在重回增長軌道。通過聚焦用戶體驗,淘天和國際電商業務的 GMV 均實現了兩位數同比增長。我們也很高興看到 AI 產品的客戶及相關云計算收入加速增長。我們將繼續堅定地執行戰略聚焦,面向未來抓住增長機遇。”
然而,通過如此大規模的裁員以及賣掉其他產業來做出一份看似好看的財報,市場并不買賬。
財報出爐后,阿里巴巴美股盤前下跌,開盤后繼續下跌超8%,最終收盤時猛跌6%。
圖源:東方財富網
這次的財報背后,有著不少打工人的辛酸淚。財報數據僅僅顯示了阿里裁掉的人數,可那些被賣掉的產業又會裁掉多少人,還有那些外包人員的數量又會是多少呢?
裁員裁到大動脈
看似平平無奇的裁員,事后卻可能發現其影響至關重要。希望這次阿里的裁員不會又淪為一場“降本增笑”的鬧劇,畢竟這類情況阿里已經輕車熟路了。
2023年11月12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閑魚、阿里云盤以及釘釘等多個平臺,接連出現訪問異常、服務中斷的狀況。
這一事件很快在社交平臺上引發軒然大波,用戶反饋各異,有的頁面出現代碼,有的則是白屏無法顯示,當然也有用戶表示可正常使用服務。
圖源:微博
此次阿里云的宕機事件波及范圍甚廣,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地區,甚至海外地區都受到了波及。
阿里云在18時迅速作出回應,發布公告稱,自17時44分起,云產品控制臺訪問及API調用出現異常,工程師們正在全力排查問題。
很多人認為這次宕機事件是由于雙11期間流量猛增而人員配置不足所致。
巧合的是,就在這次宕機事件發生前不久,阿里巴巴剛進行了一輪大規模裁員,諸多經驗豐富的老員工被裁掉,留下來的多是薪酬相對較低的新員工。
這也并非阿里巴巴第一次遭遇此類事件。
2022年12月18日,阿里云香港Region可用區C發生大規模服務中斷,還影響到 EBS、OSS、RDS等更多云服務,給客戶業務帶來重大影響。
而在這期間,阿里又剛裁減了4163人。
圖源:阿里財報
誠然,我們不能簡單地將這兩次事故與阿里巴巴的裁員直接劃等號,但也無法肯定它們之間毫無關聯,這或許只能見仁見智了。
如今,隨著618大促的臨近,阿里再次裁掉了1.4萬人。期望這次618不會再次出現“降本增笑”的情況,也期待阿里巴巴能夠妥善處理好這次裁員后的影響,以確保消費者能享受到穩定的服務。
阿里虧損業務過多
在最新披露的財報里,阿里巴巴集團的業績展現出一種頗為復雜的態勢,亮點與挑戰交織并存。
雖說核心商業與云計算業務依然強勁,分別貢獻了385.01億元和14.32億元的盈利,可這般耀眼成績似乎難以掩蓋其他業務板塊的暗淡。
圖源:阿里財報
在一季度里,除了淘系電商和阿里云之外的所有業務都報出虧損,這樣的現實迫使阿里不得不做出艱難抉擇——進行大幅裁員,以此當作內部調整與優化的一個舉措。
尤其顯眼的是,阿里國際業務在一季度的虧損急劇增加到40.85億元,比起去年同期近乎翻倍。
背后主要是對速賣通Choice和Trendyol跨境業務的大規模投資,雖然是著眼于長遠布局,卻也加重了短期內的財務壓力。
本地生活服務板塊同樣深陷困境,一季度虧損達31.98億元,盡管虧損幅度在逐步縮小,但距離實現自負盈虧仍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此外,盒馬鮮生虧損的加劇以及靈犀互娛盈利能力的下滑,共同給其他業務板塊造成拖累,一季度的虧損高達28.18億元,全年累計虧損更是達到91.6億元,成為又一個沉重負擔。
圖源:阿里財報
菜鳥因撤回IPO計劃而產生的員工留任激勵成本,也讓其一季度賬面上出現了13.42億元的虧空。
至于長期處于虧損狀態的大文娛板塊,雖然虧損有所收窄,但營收的下滑卻敲響了新的警鐘。
面對這樣一份成績單,阿里巴巴面臨的不僅僅是如何止住非核心業務的“出血點”,更關鍵的是如何在核心領域保持增長動力。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電商與云服務這兩大支柱所面臨的增長壓力與日俱增,裁員也就成了優化成本、提升效率的無奈之舉。
從各項數據和阿里巴巴逐漸增加的裁員人數來看,阿里似乎正在逐漸崩盤。
總之,阿里巴巴的裁員及相關舉措帶來了諸多影響和爭議。雖然馬云曾說阿里是在為社會輸出高端人才,但大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阿里一直有著成為百年企業的愿景,未來它能否在不斷調整中找到更穩健的發展道路,妥善處理好各方面的問題,在市場中繼續保持競爭力,實現其百年企業的目標,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和拭目以待。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