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砍了自己三刀的盒馬,徹底扛不住了?快訊
盒馬的日子,最近不太好過。
文章來源:李砍柴
盒馬的日子,最近不太好過。
事實上,近兩年,關于盒馬的新聞,在網上多是負大于正。
沒辦法,作為新零售企業的小龍頭之一,盒馬的一舉一動都被人牢牢盯著。
在這種給方便面漲價都得被大云特云的環境下,盒馬近年來屢屢關門閉店的消息,那甚至可以用“震撼”來形容。
網圖
當然,面對一天多過一天的負面新聞,盒馬自然也沒有坐以待斃。
作為中產最常接觸的零售行業,人們對于盒馬的經營狀況是有目共睹的。
說起盒馬的輝煌,恐怕沒有人不知道。
畢竟這位也曾是稍一出手,就是卷死大型商超,對標山姆超市的新龍頭企業。
但說起盒馬的敗落,那和它的輝煌也是不遑多讓。
2024年初,線上線下爆出了各種盒馬鮮生的各種負面消息。
網圖
此消息的曝光者,包括且僅不限于網友、消費者、供貨商、員工以及員工的親屬等等。
首先就是不少盒馬的內部員工在網上匿名爆料。
近期來,盒馬在線上線下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同時,也開始在生產經營上節衣縮食,而最先“縮”的就是一線員工的“食”。
降低底薪、降低員工揀貨單價、裁員、減員、重新簽訂合同、將正式員工的合同轉為第三方合同,去除13薪、節假日3倍工資、五險一金等等。
網圖
不得不說,這招又“刑”又“狠”,但是確實有用。
大部分員工對此自然是不滿意的。
但盒馬的態度也很明確,不滿意你就走,拿走你這個月的工資,沒有N+1!
更過分的是,除了在工資和工作上大力擠壓一線員工的生存空間,就連平時的正常的待遇也進行了下降。
門店的經營成本,全部控制在開業以后。
每天閉店之后十分鐘以內,將店鋪內的所有耗材全部清零,別說燈,如果有必要的話,他們甚至就連廁所都想停止使用。
網圖
要不是盒馬的員工們因為此事而怨氣橫生,誰不得贊嘆一句:這節能減排做的可真到位。
除了員工們唉聲嘆氣之外,消費者們也從一些細枝末節之處察覺到了盒馬消極的經營狀況。
比如,有網友發現,一些曾經非常經典且熱賣的商品陸續下架。
自己在線上購買盒馬的生鮮食品需要滿99才免運費,而且有些訂單還面臨著下單成功卻沒人配送的情況。
漲價、撤柜、少貨、少人,這在以往幾乎是不可能看到的情況。
作為遍布全國的大零售商,盒馬生鮮甚至被員工屢屢爆出在省會城市,也有多家門店即將關門的計劃。
眼見事情鬧得越來越大,盒馬終于頂著一張“我才知道”的臉出來回應。
其樂觀表示,這波是“天降的流量”,他正好用來搞點宣傳。
此篇動態中,盒馬用相當積極的口氣解釋了如今網上瘋傳的閉店傳聞。
事實上,盒馬今年確實有清貨閉店的情況,但并非是過不下去了,而是由于物業合約到期,以及某些商場流量不足以支撐盒馬線下門店盈利等原因造成的。
網圖
不過,他也透露,雖然今年上半年要關閉6—7家門店,但公司今年決定開辟的新店,達到了70家。
消費者廣泛反應的“蘋果汁下架”事件,其也做出了回應。
盒馬牌蘋果汁是盒馬自產自銷的經典商品之一,為此他們幾乎包下了整片山的果園。
可蘋果的結果期只在每年的11月份到2月份,盡管工廠已經拼命生產,但還是解不了廣大蘋果汁愛好者們的燃眉之急。
網圖
對于盒馬的這篇回應,一部分人表示理解,還有一小波人急著催貨,而大部分網友,覺得他這是在顧左右而言他。
作為零售企業,盒馬的經營理念幾乎是完全暴露在外的。
所以,盡管他依然樂觀,但有很多人替他不樂觀:
“拿著投資人的錢做賠本生意,被投資人發現了,不再投資、或者撤資……然后就這樣了。”
“只會割韭菜,不僅是消費者,還有投資人,這種運營模式下去,早晚的事兒。”
“感覺管理運營能力不行啊,根本不知道客戶的需求。”
網圖
在評論區,能看到最多的字眼就是“經營理念”和“運營能力”。
將一把好牌打爛,成為了不少網友評價盒馬的共識。
畢竟,幾年前盒馬的外在形象,還是家底頗為殷實、大腿極其雄壯的“富二代”形象呢。
2017年,盒馬的名號瞬間傳遍大江南北。
各大金融、電商大佬紛紛將目光轉向了這個“新鮮出爐”的大嘴盒馬。
這時候,大家才知道,這個2017年才廣為人知,2016年首店開業的新零售品牌,早在2015年就創立了。
網圖
其創始人,是時任阿里副總裁的侯毅,也是曾經京東物流的負責人。
彼時的侯毅雄心萬丈,詳細規劃了目標客戶、倉儲配送、廣告投放等諸多繁雜細致的條目。
配合強大后勤方的大數據、云計算等功能,盒馬擴張的速度異常驚人。
在電商發展迅速的南方地區,尤其是江浙滬地區,盒馬甚至一躍成為了年輕人們最依賴的店鋪之一。
2018年,盒馬推出了“X會員計劃”,會員能以更便宜的價格購買商品,時不時還能拿到免費的優惠券、促銷商品,這無疑抓住了一些目標客戶的“痛點”。
除此之外,盒馬還非常熱衷于與一些大熱的品牌聯名。
不管是奶茶味的甜品,還是豆汁味的可樂,亦或是跨行業聯名的領克轎車,都讓其始終走在聯名和零售市場的前列。
那問題究竟出在哪呢?
市場從來都是瞬息萬變,放眼整個零售業,大家會發現,其實深陷閉店危機的品牌相當多,且其名氣并不比盒馬差。
網圖
家樂福門店半年關閉106家,如今只剩41家。
永輝超市全國門店還剩1000多家,盡管還是龐然大物,但與曾經1400+的巔峰時期相比,依然相形見絀。
19年未關一店的大潤發,2023年以來同樣關閉了多家位于湖南、湖北、江蘇等地的門店,這直接導致其全年營收整整下滑了11.9%。
十分值得一說的是,大潤發股份的持有者是高鑫零售,而高鑫零售與盒馬一樣,大股東同樣也是阿里。
而蔡崇信,在不久前的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會上宣布,阿里將會逐漸退出傳統實體零售業務。
再聯想盒馬多次被曝出要與金大腿分家的消息,我們只能感嘆一句:現如今投資者對零售業的信心,恐怕比在大潤發殺了十年的魚都冷了。
網圖
既然零售業市場集體走下坡路是普遍情況,那盒馬的閉店危機,似乎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但從消費者的口中,實際情況倒也不盡然。
消費者認為,盒馬最大的問題,不是閉店,更不是蘋果汁,而是他為了賺錢,越來越不加掩飾且層出不窮的小手段,讓人反感。
盒馬CEO侯毅曾公開表示,盒馬不會參與進例如“雙十一”、“618”這樣的價格戰中,因為盒馬成立最初就被定義為“高端線”,是要用品控和質量取勝的“新零售業”。
可幾年后,面對著來勢洶洶的新興競爭對手以及老牌強敵,盒馬卻在各個方面都打起了所謂的“折扣戰”。
網圖
沒錯,他們把這個叫做“折扣戰”,而非價格戰。
2023年8月,盒馬與山姆雙雙出現在熱搜之上:#盒馬山姆商戰殺瘋了#
起因是有人發現,榴蓮千層最初的售賣者——山姆,將原價128元的榴蓮千層降到了88元,追根溯源,大家才知道,原來是不久前,盒馬將其標價為了99元。
盒馬面對88的低價根本不怵,咬咬牙再降了2塊,售價為86。
而山姆面對這可以說是挑釁的行為,也一狠心,將榴蓮千層的價格調整為了85元。
反正我就是要比你低,低一塊錢也是低!
不過他們倆在這打商戰,還真就便宜了消費者,因為盒馬的“移山價”措施不止在榴蓮千層上,還涉及到了上千種生鮮產品。
這個舉措確實給盒馬帶來了相當罕見的客流量,尤其是新客流量,如果是從山姆那邊來的,就更好了。
畢竟,山姆的客戶可是無數零售商家都眼紅的中產階級。
網圖
可話又說回來,盒馬所謂的“折扣戰”、“移山價”,說到底依然還是以腰斬己方利潤為主的盈利措施,久而久之,虧本是肯定的。
說句不好聽的話,在誰身上虧走的錢,那就得在誰身上賺回來!
于是,便有了盒馬如今的諸多“奇葩操作”。
比如,將曾經“39元免運費”改為了99才免,將曾經免費的包裝袋收費使用,為招攬線下消費者,有時甚至會出現線上商品比線下還要貴的情況。
要知道,線上會員可是花著真金白銀來購物的,這種做法無疑是狠狠打了他們的臉。
因此,會員們有怨言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些危機的出現,也是不可避免的。
網圖
在如今消費市場整體都在消費降級的基礎上,盒馬遇到難題,有大環境的問題,更多的,則是他自己的問題。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大部分人消費就一個理念——誰便宜,我就去哪買。
那盒馬是怎么做的呢?
便宜是便宜了,但是我虧了,我就要在方方面面把這塊八毛在消費者身上找回來。
當然,不能說這種行為不對,因為商家本來就是要盈利的。
可一邊價格戰,一邊又用小措施狠狠割韭菜,這和往自己身上砍刀子有什么區別?
若盒馬真想解決難題,不如去看看多家零售都在關門歇業的大環境下,河南的胖東來是怎么擠到路都走不動的。
真心希望作為新零售代表的盒馬有一天,能真正在市場變化和消費者群體轉變之下,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輝煌!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