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首次實現年度盈利,行業仍面臨運力飽和挑戰快訊
3月23日,滴滴發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四季度滴滴實現總收入494億元,同比增長55.4%。
3月23日,滴滴發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四季度滴滴實現總收入494億元,同比增長55.4%。
全年看,滴滴首次實現年度盈利。滴滴2023年全年收入為1924億元,較2022年增長36.6%。滴滴出行全年凈利潤為5.4億元。經調整EBITA虧損為21億元,雖然同比收窄83.1%,但意味著在剔除了非經常性項目和攤銷費用后,公司的運營活動仍然面臨壓力。
中國出行業務是滴滴的核心業務,也是幾項業務中增速最快的業務。四季度滴滴中國出行業務(包含中國網約車、出租車、代駕、順風車)總收入達到449億元,同比增長60.9%。國際業務總收入為22億元,同比增長33.3%。其他業務的總收入為23億元,同比增長3.2%。利潤表現上,滴滴扭虧為盈。四季度,滴滴凈利潤達到10.8億元,經調整EBITA虧損為12.7億元,同比收窄8.5%。
全年數據上,中國出行業務收入為1750億元,同比增長39%。國際業務收入為78億元,同比增長33.8%。其他業務收入為95億元,同比增長5.6%。
2022年四季度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網約車行業單量下滑明顯。2023年四季度單量整體回暖。去年四季度,滴滴核心平臺總單量為37.2億單,同比增長64.8%。其中,中國出行的單量為29.3億單,同比增長71.5%。國際業務的單量為7.8億單,同比增長43.9%。四季度日均單量達3190萬單,創歷史新高。
單量增加推動了整體交易額的增長。報告期內,滴滴核心平臺總交易額(GTV)達到931.7億元,同比增長65.8%。中國出行GTV為717億元,同比增長72.7%;國際業務GTV為214.8億元,同比增長46.4%。
同時增長的還有收入成本。四季度滴滴收入成本達416億元,占總收入的84.3%。去年同期營收成本為261億元,占總收入的82.1%。滴滴表示收入成本的增長主要是因為中國叫車業務相關的成本增加。
四季度出行業務占總營收的比重加強,達到95.3%,去年三季度中國出行業務和國際出行業務的營收占總營收的90.7%,而二季度占比為94.9%。
投資上,2023年全年投資收益為36億元,與分拆智能汽車業務有關。2022年全年虧損為58億元,主要是由于對 Grab 投資產生的公允價值損失。去年8月28日,滴滴宣布將向小鵬出售智能電動汽車項目相關資產和研發能力。
發展趨勢看,網約車行業除了復蘇外,也面臨不小的挑戰。
當前,網約車行業面臨行業飽和以及合規問題。2023年,多地發文稱網約車市場趨于飽和。11月29日,重慶市交通局發布2023年1—10月網約車投資經營風險提示,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月均出勤接單(每月有接單記錄)的網約車車輛約5.9萬輛,僅占中心城區網約車總數的53%。以現有訂單量規模,實際上很難支撐中心城區11.1萬輛網約車全部參與運營服務,車輛運力已遠超實際需求。
除了上述城市,2023年珠海、濟南、遂寧等城市先后發布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行業風險預警的通告,提醒大眾該市網約車數量已經飽和,行業景氣情況逼近警戒紅線。
在此背景下,仍有網約車司機選擇入行。在網約車行業從業者增加之際,也讓網約車司機收入下滑。近期有網約車司機對第一財經表示,受行業競爭影響,目前收入相較于幾年前下滑明顯,幾近腰斬。
網約車從業者的收入問題也受到監管層關注。在去年12月的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鞏固降低過高抽成比例的工作成效,推動建立健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協商協調機制,同時引導新業態平臺企業依法建立完善首問負責和賠償先付機制,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在合規方面,據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數據,在2月訂單量前10名的網約車平臺中,滴滴出行訂單合規率(指駕駛員和車輛均獲得許可的訂單量占比)為69.4%,排名第9。排名最低的是花小豬出行,2月訂單合規率為49.9%。不過,兩家平臺的合規率在緩慢上升。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