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被投資人炮轟,用戶不應被算法“綁架”快訊
大廠“互撕”在這個時代已是司空見慣,前有3Q大戰,后有貓狗二選一,然而投資人出來撕自己的公司卻不多見。可這一幕卻發生在抖音和它的早期投資人陳偉星身上。
大廠“互撕”在這個時代已是司空見慣,前有3Q大戰,后有貓狗二選一,然而投資人出來撕自己的公司卻不多見。可這一幕卻發生在抖音和它的早期投資人陳偉星身上。
1月5日,字節跳動早期投資人、快的打車創始人陳偉星在朋友圈發文,對抖音進行了嚴厲的譴責。陳偉星認為,抖音通過運用人工智能對用戶進行操控,引導其行為,最終實現抖音自身的意圖目標。他指出,張一鳴所構建的局面并非出于對用戶的善意,而是為了謀取經濟利益,控制人類意識,沉迷于意識形態的皇帝之位。不過陳偉星也坦言,抖音給他賺了很多錢,自己對此非常感激。
值得注意的是,張一鳴并非陳偉星“手撕”的第一個名人,早在2018年,陳偉星就曾在微博上公開炮轟李笑來。當時,陳偉星稱李笑來“欠著別人3萬個比特幣”、“把募集的比特幣打進了Just-dice賭場洗錢或者輸掉”、“貪污挪用公共資金”、“pressone、bigone李笑來騙局”、“李首騙”等等。李笑來一方面線上回懟,另一方面果斷拿起法律武器,控訴陳偉星侵害他人名譽權,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20年9月對該案進行終審判決,認定陳偉星構成對李笑來名譽權的侵權,要求其向李笑來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不過,抖音和張一鳴對于陳偉星的“炮轟”表現得十分淡定,截至發稿前,均未有任何回應。
畢竟在批評張一鳴后,陳偉星就在一微信群聊中表示,自己將重新出山,創立一個新的社交媒體平臺干趴抖音。陳偉星給其命名為“5210計劃”,并號召國內的AI人才加入。對于這一疑似“炒作”行為,張一鳴和抖音的沉默在情理之中。
而從以往經歷來看,被質疑似乎已成為抖音和張一鳴的日常。早在2018年,張一鳴就與馬化騰展開朋友圈“口水戰”。當年5月8日,張一鳴在朋友圈發圖慶祝抖音Tiktok在蘋果商店下載量全球第一,他還在評論區補充道“微信的借口封殺,微視的抄襲搬運擋不住抖音的步伐”。看到這番言論,馬化騰當即留言:“可以理解為誹謗。”雙方在評論區你來我往,但最終戰火沒有蔓延到朋友圈之外。
時間來到兩年后,資本大佬郭廣昌也加入吐槽張一鳴的隊伍,他在一次公開會議上表示:“說起更壞,我要批評一下張一鳴同學,新聞這東西不能說用戶想看什么就給什么,尤其如果還沒經過認證真假,就選出來給用戶。這其中有點問題,但不知問題在哪,可能馬云知道?!?/p>
郭廣昌提出的“問題”,其實就是字節跳動的算法問題,算法不僅應用在頭條上,更是在抖音短視頻上發揮得淋漓盡致。根據QuestMobile數據,截至2023年9月,抖音月活用戶約為7.43億,遠高于其他新媒體平臺。此外,抖音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從2022年9月的108.4分鐘提升至115.2分鐘,高于同期快手的102.4分鐘。而算法正是抖音遙遙領先的重要武器。
同樣在1月5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第三批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信息,抖音的火山引擎人臉融合算法、火山引擎文本轉語音算法赫然在列。而在此前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信息中,抖音推出的火山引擎虛擬數字人算法、云雀大模型算法、剪映特效算法、火山引擎智能美化特效算法,也均在目錄之中。簡單統計就可得出,截至目前,抖音已總計擁有6個已備案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而另一大短視頻巨頭快手備案的算法模型只有2個。
然而,算法給人們帶來便捷和體驗的同時,也容易讓用戶逐漸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桎梏于“信息繭房”之中。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曾在2023年1月發布《破繭還是筑繭?用戶使用、算法推薦與信息繭房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用戶接觸信息的多樣化程度受到推薦算法、個體差異、技術路線、場景與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雖然短視頻APP已上線算法關閉選項,但仍有約95%抖音用戶傾向于選擇開啟個性化推薦來獲取信息,對個性化推薦算法持肯定態度。
如何讓算法更加“科學”,對于當下的抖音或者張一鳴而言,或許已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成為了一個倫理難題。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