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科技業績預增仍存隱憂?創始人昌敬身價三年縮水近百億快訊
石頭科技二季度的增長并沒有超預期,石頭科技第二季度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4.58-6.08億元,目前公司洗烘一體機共有5款產品。
雷達財經鴻途出品 文|肖灑 編|深海
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之后,“掃地茅”石頭科技股價連續兩日下跌。
7月16日,石頭科技低開低走,截至收盤跌2.79%,總市值約為438億元。算上前一日超9%的跌幅,公司在公布上半年業績預告后的兩個交易日里累計跌去11.67%,市值蒸發57.82億元。
此前,石頭科技發布業績預告,預計今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10億元至12億元,同比增長35.24%至62.29%;預計扣非凈利潤8億元至9.5億元,同比增長21.17%至43.89%。
雖然這份預增“成績單”表面上看起來亮眼,但單獨看第二季度,公司預計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4.6-6.1億元,同比增至-7.9%至22.3%,意味著下限可能低于去年同期。有機構指出,如果剔除了退稅的影響,公司二季度的扣非歸母凈利潤中樞符合市場預期,換言之并沒有超預期。
另外,境外營收占比較高的石頭科技,市場還擔憂其未來出口將會受到稅費波動的挑戰。7月14日,華安證券出具研報分析,石頭科技股價從6月高點至今已經調整約15%,主要反映出口關稅預期,短期估值取決于政策變動,長期估值仍看海外需求盈利。
而石頭科技布局的洗衣機賽道,目前競爭激烈,市場上已經有許多成熟的品牌,這對想“搶蛋糕”的石頭科技而言,同樣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
值得關注的是,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石頭科技創始人昌敬的個人財富,也從2021年的180億元,縮水至2024年的95億元。
披露業績預告后股價“跳水”
業績預告大增,公司股價卻遭投資者“用腳投票”,這樣的案例并不少見,這次是石頭科技。
7月12日,石頭科技公布了上半年業績預增公告,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公司預計2024 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0億元至12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2.61億元至4.61億元,同比增長 35.24%至 62.29%。
2024 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 8億元至 9.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 1.4億元至2.9元,同比增長 21.17%至 43.89%。
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持續踐行“走出去”戰略,公司產品憑借突出的產品性能和技術優勢,并依賴于完善的產品價位段,進一步精細渠道布局,積極拓展并深入挖掘全球市場份額。同時,受益于海外消費需求快速增長,境外收入實現較快增長。
其次,報告期內,公司全資子公司通過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企業認定,獲得了所得稅優惠稅率,對凈利潤產生了積極影響。
然而,對于這樣的預增“成績單”,投資者似乎并不滿意。7月15日開盤,石頭科技大幅低開,5分鐘內一度跌超15%,截止到收盤仍跌9.13%。次一個交易日,公司股價再跌去2.79%。
在無其他明顯利空消息的情況下,股價突發“跳水”似乎也超出了石頭科技的預料,該公司董秘辦回應稱,沒有識別到有關公司的負面消息,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正常,業績盈利水平也比較好,不太了解為何市場反應這么大。
但不少投資人認為,公司的業績沒有超出預期,反而未來還面臨著一些不確定性。
國泰君安和華安證券研報均認為,剔除退稅影響,公司業績總體符合預期。具體而言,國泰君安指出,石頭科技第二季度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4.58-6.08億元,在同比減少7.9%和同比增加22.3%的區間。
該機構推測,公司二季度的扣非歸母凈利潤4.58-6.08億元中不包含退稅收益。而去年同期的4.97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包含了退稅收益(根據2023中報中獲得重點軟件退稅收益所屬科目可以推測出),為了保持同口徑,如果剔除去年二季度中5776萬元的退稅影響,以4.40億元作為基數計算,公司今年二季度扣非業績增速為4%至38%,中樞符合此前市場一致預期。
換句話說,在業內看來,扣除退稅因素,石頭科技二季度的增長并沒有超預期。
除此之外,也有市場觀點認為,外銷占比較高的石頭科技,公司出海業務可能會受到關稅的影響。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石頭科技境外收入占比分別為57.63%、52.54%、48.87%。
公司6月17日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顯示,在海外市場方面,石頭科技重點發展美國、歐洲及東南亞市場。尤其在美國市場上,公司線上銷售已升至行業首位,線下也穩步擴張。截至目前,公司產品已進入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于超過1500萬家庭。
但出海業務不僅受市場的影響,還面臨著政策風險。7月14日,華安證券分析師鄧欣表示,公司股價從6月高點至今已經調整約15%,主要反映出口關稅預期,短期估值取決于政策變動,長期估值仍看海外需求盈利。
不過近日石頭科技相關人士對媒體表示,目前關稅對公司的運營沒有大的影響。
押注洗衣機新“戰場”
公開資料顯示,石頭科技成立于2014年,早期以“米家”掃地機器人作為業務開端,作為ODM原始設計商,負責小米定制產品的整體開發、生產及供貨,小米則負責產品銷售。
2017年,石頭科技推出自有品牌掃地機器人產品,當年自主品牌營收突破10億元,占比近10%,并逐步在客戶和渠道層面擺脫對小米的依賴。
2020年2月21日,石頭科技在上交所科創板成功上市,首發新股1666.67萬股,募集資金45.19億元。
2021年,公司自主品牌營收占比已達99%,完成由代工企業向自主品牌的轉型。
上市后很長一段時間,石頭科技主要產品都是聚焦在掃地機器人、洗地機領域。2023年半年報中,公司在主營業務中增加了洗衣機品類。
同年,石頭科技先后推出洗烘一體機H1和分子篩迷你洗烘一體機M1。
2024 年美國 CES 消費電子展上,公司又推出了洗衣機Zeo one系列。官網顯示,目前公司洗烘一體機共有5款產品。
石頭科技為何要進入洗衣機這一傳統家電巨頭企業“盤踞”的市場?前述6月17日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顯示,石頭科技已成立了獨立業務單元并組建了專門的團隊,對洗烘一體機業務進行全流程管理。
公司管理層稱,公司洗烘一體機自發布以來,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其市場表現可圈可點,也實現了公司產品線的有效擴展,體現了公司在科技創新及市場開拓方面的實力。公司將充分調動資源打造業務增長的第二曲線。
公司品類擴張的邏輯,主要考慮新的業務品類是否存在可以切入的需求痛點或未被開發的部分,同時也會考慮開發與公司現有用戶群相似的新品類。
想法雖然美好,但洗衣機品類果真能成為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嗎?在2023年年報中,公司僅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洗地機以及新品類洗烘一體機表現可圈可點。
在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看來,洗衣機、烘干一體機這條賽道上,強手林立,石頭優勢不明顯。他表示,洗烘一體機一般是大家電企業才推的產品,且大家電企業更有技術和產品優勢,消費者也更容易接受,但既洗又烘的一體機,烘干效果不理想,一直難以實現技術突破。
創始人昌敬入局造車
目前,石頭科技的董事長和總經理為昌敬,他也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但昌敬的事業不只有石頭科技,他還入局了造車創辦了極石汽車。
據媒體公開報道,2005年,昌敬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系,后加入初創公司北京遨游天下。一年多后,這家公司快速成長為占據中國互聯網入口20%份額的瀏覽器巨頭。憑借這個漂亮的履歷,昌敬順利加入了微軟亞洲研究院,后又進入騰訊。
2011年,從騰訊離職的昌敬,開啟人生第一次創業,打造了手機照片處理和分享軟件“魔圖精靈”,僅一年后該項目被百度出資1200萬美元收購。
在百度度過兩年多職業生涯后,昌敬就開啟了人生第二次創業,石頭科技誕生。
2014年左右,也是“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成立的時間點,但昌敬的造車時間一直得等到2020年。這年底,昌敬和威馬汽車CTO閆楓聊天時一拍即合,兩人幾乎當即就決定合伙造車。
天眼查資料顯示,上海洛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極石汽車主體)成立于2021年1月份,公司董事長為昌敬,總經理為閆楓,單一股東為石頭汽車 (香港) 有限公司。
雖然誕生較晚,但極石汽車仍獲得了資本的追捧。天眼查顯示,上海洛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2021年4月開啟融資,至今年3月份已完成了7輪融資,投資方不乏IDG Capital、騰訊、紅杉資本等知名創投機構。
由于起步晚,極石汽車2023年底才開始交付首款車極石01,比“蔚小理”晚足足5年左右。新車上市,銷量自然是外界關注的話題。
今年3月份,針對“極石汽車1月銷量為0”的說法,極石汽車發布聲明稱該說法不實,截至目前極石01累計生產2586輛,累計銷量為2357輛,其中今年1月實際銷量為855輛;2月實際銷量為552輛(春節長假因素)。
聲明中極石汽車還強調,作為一個新晉汽車品牌,在創業初期公司沒有盲目追求快速擴張,而是圍繞做好產品和提升用戶滿意度為核心穩健發展。
而5月有媒體報道稱,迄今為止,極石汽車國內的網點只有20多個,每個月的交付量也只有幾百輛。
考慮到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強手林立,昌敬能否帶領極石汽車“紅海”突圍,并實現自己第三次創業成功的壯舉,目前還不好判斷。
不過有觀點指出,昌敬入局造車得不償失,還不如踏踏實實做好石頭科技。回想石頭科技上市之初的風光,2020年公司以271.12元/股的發行價創下A股歷史,一度成為資本市場中繼貴州茅臺之后的第二只千元股,并于次年達到最高點超1490元/股。
但如今,石頭科技的股價較高點大幅縮水。根據胡潤全球富豪榜,昌敬的個人財富,也從2021年的180億元,縮水至2024年的95億元。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