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智駕系統頻現致命漏洞:高速失靈+泊車驚魂,車主集體維權汽車
小米汽車首款量產車型SU7交付未滿半年,其主打的智能駕駛系統已深陷信任危機。多地車主集體投訴高速場景智駕失靈、自動泊車頻釀事故,官方回應矛盾重重。技術專家直指其算法存在根本性缺陷,而小米的“快速交付”策略正遭遇質量反噬。
導語
小米汽車首款量產車型SU7交付未滿半年,其主打的智能駕駛系統已深陷信任危機。多地車主集體投訴高速場景智駕失靈、自動泊車頻釀事故,官方回應矛盾重重。技術專家直指其算法存在根本性缺陷,而小米的“快速交付”策略正遭遇質量反噬。
高速驚魂:新車一月兩次“罷工”
廣東佛山車主聶先生向《紅星新聞》提供的行車記錄儀視頻顯示,其SU7 Max在佛開高速行駛時,智駕系統突然退出,緊急制動功能完全失效。更令人不安的是,僅隔兩天,車輛在返程途中再次“死機”,車載屏幕彈出“前向緊急制動與盲區監測異常”警告,被迫凌晨停靠在應急車道。
“第一次說是軟件問題,第二次又說是硬件故障。”聶先生展示的售后記錄顯示,小米技術人員兩次診斷結果自相矛盾,最終通過簽署回購協議“封口”。記者注意到,類似高速失靈案例在小米社區已超50起,有車主因系統誤判導致追尾特斯拉,卻因行車記錄儀未自動保存關鍵畫面被官方拒賠。
記者注意到,類似高速失靈案例在小米社區已超50起,有車主因系統誤判導致追尾特斯拉,卻因行車記錄儀未自動保存關鍵畫面被官方拒賠。
泊車噩夢:70+車主淪為“碰撞測試員”
一場更大規模的維權風暴正在發酵。某小米SU7標準版車主群內,接力上傳事故.
北京的小米SU7標準版車主孫鵬(化名),因自動泊車功能故障,導致撞上停車位旁的柱子,車輛尾部變形、磨損。根據車輛維修服務項目及費用明細,孫鵬此次維修總費用為12289元。
來自成都的小米SU7標準版車主卓卓(化名)并未升級系統,但仍出現了自動泊車功能故障。當日,卓卓的小米SU7直接撞到柱子中央,尾部有明顯剮蹭,尾燈直接破裂。
除了上述兩名車主,小米SU7自動泊車功能故障還有導致與其他車輛發生碰撞的。據車主統計,至少70多名小米SU7標準版車主,在11月14日中午至11月15日凌晨,因自動泊車功能異常而發生撞擊、剮蹭。
車主反饋顯示,事故中車輛安全機制未能有效啟動,加劇了碰撞的損失,這反映出系統設計上的安全漏洞,對用戶安全構成威脅。
小米官方確認了這些問題是由于系統內部bug引起的,并表示愿意承擔所有受影響車輛的維修費用。此外,為了補償用戶的不便,小米還提供了每日1500個小米積分作為賠償補貼,這些積分的價值相當于150元人民幣。
官方回應:客服與售后“打配合”
面對洶涌輿情,小米汽車采取“線上認錯、線下推諉”策略。其客服在社交媒體快速回應:“自動泊車問題確為系統BUG,已推送OTA修復。”但要求車主簽署“免責協議”才能更新。而線下售后則堅持“不檢測不處理”,有車主耗時1個月仍未拿到檢測報告。
這種割裂態度引發監管關注。工信部已介入調查小米智駕系統的數據標注規范,特別關注其是否違規使用“非車規級芯片”運行高階算法。若坐實,小米可能面臨與某新勢力相同的召回命運。
市場寒蟬:交付提速背后的隱患
盧偉冰在財報會上宣稱SU7“交付破10萬輛創紀錄”,但負面新聞已沖擊終端。北京某小米體驗店銷售透露,3月退訂率高達18%,意向客戶最常問的問題是:“智駕系統安全嗎?”
這場危機暴露出小米跨界造車的致命弱點:用消費電子的“快速迭代”思維硬套汽車行業的“安全優先”原則。當雷軍喊出“自動駕駛第一梯隊”口號時,或許忽略了汽車代碼中的每個0和1,都直接關系著用戶的生命安全。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