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降薪后再陷裁員風波!ICT市場震蕩下行,新華三“節省糧草”提前過冬快訊
不久前剛剛被曝出降薪的新華三又陷入裁員風波。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石飛月 盧曉 北京報道
不久前剛剛被曝出降薪的新華三又陷入裁員風波。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爆料,新華三正在進行大規模裁員,且裁員范圍覆蓋新老員工。這主要源于新華三今年以來業績增長放緩,且機構對于近兩年ICT的市場前景也不太樂觀。
業績遭遇寒潮的ICT企業不止新華三一家,業內人士指出,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嚴峻的大環境下,作為基礎設施的ICT行業自然逃不過下滑的命運,企業通過裁減開支來熬過寒冬也成為意料之中的選擇,尤其在部分ICT產品出現價格戰的情況下,企業想要實現業績的大幅增長更是難上加難。
從高管降薪到裁員
在某職場社交平臺,有疑似新華三現員工或前員工透露,新華三隨時都背負著業績和裁員壓力,不論是入職3個月的應屆生還是老人(員工),全都無差別裁員。(脈脈CEO林凡此前聲稱,公司點評只開放給現任員工以及前任員工。)
另外還有市場聲音指出,新華三正在進行大規模裁員,并透露了補償方案:應屆生半年以上補償N+1,不足半年的補償N+0.5,老員工補償N+3,外加50%浮動獎金。
《華夏時報》記者就裁員的具體情況分別向兩名新華三的相關負責人了解,但都三緘其口,截至發稿,均未給出相關回復。
據上述消息稱,基層員工接到裁員的電話,是從上個月新華三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于英濤發布了一封關于高管降薪的內部全員郵件幾天后開始的。
11月23日,新華三總裁兼CEO于英濤的一封內部全員信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曝光。于英濤在信中宣布,受行業整體形勢影響,公司業績增長出現了放緩的情況,經過公司管理層審慎評估,為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更好地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公司將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管理舉措。
這些舉措包括于英濤本人在內的公司中高層干部及高級別員工,將以主動降薪的實際行動,與公司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具體降薪的舉措是:個人職級17級(含以上)的干部與員工將主動降薪20%,個人職級16級干部及員工,15級干部將主動降薪10%,執行期自2023年12月1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公司將根據經營情況決定是否會提前終止或延長。
除了裁員和降薪,今年新華三還被曝出校招應屆畢業生推遲入職的消息,對此,7月10日,新華三發出一份《不毀約!新華三關于2023屆應屆畢業生招聘工作的聲明》,稱招聘的2023屆應屆生已經全部收到入職通知書,在本次2023屆應屆生招聘過程中未曾也不會出現任何毀約行為。
裁員和降薪的原因不難推測,內部信已經顯示是為了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企業對近兩年的市場狀況不太看好,肯定要儲存一些糧草提前過冬,將資金和精力用于熬過寒冬,當然這也是受到母公司紫光股份整體狀況的影響。
ICT市場進入下行通道
新華三的發展歷史可追溯到1983年,中間曾歷經華為、惠普和紫光這幾大股東。
新華三與紫光股份的緣分開始于2015年,彼時,這家公司還是華三通信,紫光股份宣布收購華三通信51%的股權。其后一年,華三通信與紫光華山科技有限公司(惠普在中國的服務器、存儲和技術服務業務),正式變成如今的新華三。
新華三主要深耕ICT市場。據官網介紹,新華三提供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信息安全、智能聯接、邊緣計算等在內的一站式數字化解決方案,以及端到端的技術服務,同時,新華三也是HPE服務器、存儲和技術服務的中國獨家提供商。
在ICT市場,新華三有著重要的市場地位。據IDC報告,2022年,新華三在中國以太網交換機市場的份額達到33.8%;企業級WLAN的市場份額為28%;刀片服務器的市場份額達到 54.8%;路由器的市場份額為10.3%。
不過,正像內部信中說的那樣,新華三的業績增長已經出現放緩,這家公司必須未雨綢繆。
據紫光股份公布的財報,2023年上半年,新華三實現營業收入249.91億元,同比增長4.87%;實現凈利潤18.23億元,同比增長2.62%。而在2022年上半年,新華三實現營業收入238.31億元,同比增長20.95%;實現凈利潤17.77億元,同比增長20.82%。對比可以發現,新華三今年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長幅度相較于去年出現了大幅下滑。
這與整個ICT市場出現下行趨勢有關。以服務器為例,據Omdia的數據中心服務器跟蹤報告,由于高成本AI服務器的滲透率不斷提高,而通用服務器的更新至少要推遲到2024年,2023年第三季度的服務器出貨量同比下降26%,預計2023年全年服務器出貨量為1140萬臺,比2022年下降19%。
新華三的競爭對手浪潮信息也沒有逃脫業績下滑的命運。據財報,浪潮信息今年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61億元,同比下滑22.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4.19億元,同比下滑25.63%。
“整個ICT市場的發展與整體經濟環境是分不開的,ICT屬于電信基礎設施,現在行業內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包括新華三的競爭對手華為、浪潮這些ICT基礎企業都在‘卷’,價格上尤其地卷,因為云計算、大數據類的客戶發展情況也不樂觀,很多處在虧損或者下滑、微漲的狀態,這種情況下ICT廠商的業績自然會受到影響。”王超說。
受ChatGPT大火的影響,今年AIGC給產業鏈帶去了新的希望,尤其是市場對AI服務器的需求大大增長,然而,即便如此,AIGC也沒能拯救廠商們的業績。
對此,王超認為,總體上來看,AIGC的爆火的確給像英偉達、OpenAI這樣的企業帶去不小的紅利,但像新華三這樣的ICT企業,目前還沒有能力生產高端GPU,AI服務器方面也做不到大量出貨,雖然有推出大模型產品,其實只是作為一個防御性的支出,并沒有大做特做,想通過AIGC這個概念獲得豐厚的回報很難。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