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生在北汽,算是白瞎了快訊
今天上午,北汽212在雁棲湖搞了一場品牌煥新發布會。
文|江小花
今天上午,北汽212在雁棲湖搞了一場品牌煥新發布會。
北汽邀請了黃健翔主持發布會,還邀請了最高軍銜為上將的一眾共和國將軍到場助陣。我在飛機上還專門買了wifi來看這場覺得應該特別帶感的發布會。看完以后,就一個感覺,212生在北汽算是白瞎了。
來來來,我來跟你說說212的品牌發布會應該怎么干。
首先,地方和嘉賓都不對。212的差異度在哪里,就是這款車,是老百姓買得起的車里面,軍事色彩最濃重的車。你請了一群將軍,然后嘉賓牌子上居然不是軍事主題,第一行上將,第二行汽車行業領導型專家,第三行少將,第四行乘聯會領導……
看得我辣眼睛。
你就應該請那些在社會各界都有影響力的老兵。地方安排在軍事革命博物館,弄一輛各種傷痕累累的車放在那里,現場除了老兵,其他人全程都站著。
212可是中國自產汽車中唯一正經參過戰,打過硬仗的,當然不必去說是哪一場戰爭這種敏感話題。唯一經歷過正經戰場的自主汽車,這就是這個品牌最無可替代的內核。
其次,現場也不用講那些車型啊、數據啊、配置啊什么的內容,穿透力不夠的故事一概pass掉。你北汽能弄出什么技術,什么數據來,不會太差,但也絕無辨識度。你就得在現場講傳承。
什么傳承?212是怎么來的?或者說它代表的是什么精神?
212的誕生背景是在60年代,當時的中蘇關系破裂,蘇聯方面把能撤走的人、錢、技術、設備都撤走了。在眾多科研、生產領域卡了當時新中國的脖子。
那時候的狀況,比現在可困難多了,什么還要通過一個法案才能卡,還要設定一個期限,期限之前還給你點緩沖。上午說要走,下午關鍵機器就拆了。最好的東西肯定是不給了,普通貨色,你要繼續用,行啊,談點費用唄。
汽車當然是被卡的很厲害的一個。當時汽車算是軍事和生產資料。所以幾家大國企就分別承擔了實現主要汽車品類自產自研的任務。
紅旗接了7開頭的轎車,做了當初赫赫有名的722;上汽接了商用車,做了6開頭的品類;北汽就接了以供應軍隊為主的吉普車品類,以2開頭。
一開始的210很快倒騰出來了但是不能用;然后是211,最后在1965年,做出了這款經典如《黃河大合唱》的212。設計、功能、性能上完勝當初前蘇聯人留下的嘎斯69(GAZ-69),直追當初不可一世的美軍作戰吉普威力斯。
從蜜月期,到敵對期;從卡脖子,到開發成功并優化超越。這你看著不熟悉嗎?你的品牌精神難道不是時代精神嗎?你現在把一款這樣的車型激活成一個品牌,你的品牌內涵難道不是這樣界定的?
難道整成一個品牌,就是為了把幾款bj放進去,跟坦克、方程豹們打打價格戰?
212就不能有品牌層面的對標對手,因為他本來就沒有。
你看,邏輯線一出來,你要請的老兵里面,是不是可以有任正非啊。你請人家來做一趟商業活動,人家當然就不會來。但是你請他到革命軍事博物館里,講一講時代精神,企業家精神,和中國人不畏懼卡脖子的長期主義傳承,加上你北汽在人家的八屆里面也算重要一屆,并且過倆月就要上市,人家說不定就來了呀。
臺下面坐的人也不對。這款車最好的土壤,是中國為數龐大,知識和經濟層次都不低的軍迷啊。找十個二十個正經點、安全點的軍事大博主,一人帶一批粉絲,在下面站成方陣,老的、中年的、少的都有,鏡頭特寫給過去,你的品牌脊梁不就出來了嗎?
其實,從212到如今華為的芯片攻堅,中國這60年,在經濟政治生活之外的一條沒有斷過的主線,不就是不斷在我們處于落后的先進科學技術方面突破卡脖子嗎?
這才是你212應該走的線,也才是你的品牌發布會應該攢的局吧。
你要是就覺得有一筆品牌資產在那里,眼巴巴看著不如你正宗的那些企業在拼命薅方盒子的羊毛,有一種空守寶山餓肚子的不爽,才整了今天這一出。
那真的是太浪費啦。
看你開到臺上來的那款車,整個設計沒有任何突破,看著還不如奇瑞iCAR來勁呢。如果這樣弄的話,那我再教你一條道兒。
你叫212,歷史上也有211。可以先出一款便宜的叫211,然后再出一款中大型的叫985,最后出一款旗艦的能當mpv使的方盒子,叫g9。咱索性走另一條時代路線——卷出天際的雞娃路線。這一系列拉出來了,品牌可以同步征服沒有財政權但有掌握方向盤權利的奶爸,恐怖而焦慮的雞娃老媽,以及那些能考上211、985和g9的未來中高消費主力軍,品牌未來的上行路線清晰可見啊。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