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轉(zhuǎn)型“陣痛”快訊
在提出全面轉(zhuǎn)型新能源之后,長城汽車交出了前三季度的成績單——實現(xiàn)營收增長,凈利下滑,但第三季度的情況則有所好轉(zhuǎn)。
在提出全面轉(zhuǎn)型新能源之后,長城汽車交出了前三季度的成績單——實現(xiàn)營收增長,凈利下滑,但第三季度的情況則有所好轉(zhuǎn)。
需要指出的是,轉(zhuǎn)型對于長城汽車而言是機遇與風險并存,公司能否抓住機遇,克服風險,十分考驗領導團隊的能力。至于結(jié)果如何,需要交由時間驗證!
增速不及比亞迪
今年前三季度,長城汽車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195.04億元,同比增長20.13%,對比2022年僅0.69%的增幅,公司似乎又進入了“快車道”。
2023年Q1至Q3,長城汽車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為290.39元、409.33億元、495.32億元,其中Q1同比下滑13.63%,Q2、Q3同比分別大幅增長43.55%、32.63%,總體向好。
促使長城汽車前三季度營收增長的重要原因在于汽車銷量及單車收入的增長。
據(jù)短平快解讀了解,長城汽車是國內(nèi)SUV和皮卡制造企業(yè)之一,產(chǎn)品主要涵蓋SUV、轎車、皮卡三大品類,以及相關主要汽車零部件的生產(chǎn)及供應,旗下?lián)碛泄?、魏牌、歐拉、坦克、長城皮卡等品牌。
根據(jù)產(chǎn)銷快報,今年1至9月,長城汽車累計銷量864,045輛,同比增長7.69%;其中新能源汽車、海外銷售分別為170,346輛、211,696輛,同比分別增長75.77%、89.45%,是增長主力軍。
分品牌來看,哈佛品牌、WEY品牌、長城皮卡以及坦克品牌前三季度的銷量有所增長,分別增長9.1%、8.22%、6.51%、17.22%至495,900輛、32,968輛、152,674輛、104,545輛。
可見,坦克品牌的銷量增速在上述品牌中排在第一,該品牌于2021第十九屆上海國際汽車展覽會正式宣布獨立運營,是長城汽車面向SUV新趨勢推出的潮玩越野SUV品牌,該品牌主張“鐵漢柔情”,致力于成為全球第一越野品牌。
2022年底,坦克品牌新能源越野再次進階,正式亮相坦克500PHEV長續(xù)航版;今年,2023款坦克500與坦克500Hi4-T迎來上市,新能源家族矩陣更加豐富。
與坦克品牌銷量實現(xiàn)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定位于“更愛女人的汽車”的歐拉品牌,前三季度的銷售量同比下滑8.36%至77,641輛,該品牌在上半年新增2023款歐拉好貓、2023款歐拉好貓GT木蘭版、2023款歐拉芭蕾貓3款新車型。
9月份,長城汽車多個品牌的銷售量同比有所增長,增速最大的分別是坦克品牌、哈佛品牌、歐拉品牌,分別為43.15%、36.7%、31.77%,WEY品牌銷量增速較慢,為8.24%,而長城皮卡增速僅0.51%,近乎停止增長。
對比來看,比亞迪前三季度的營業(yè)收入為4222.75億元,同比增長57.75%,不管是規(guī)模,還是增速均遠超長城汽車。從銷量來看,比亞迪前三季度同比增長75.48%至2,079,638輛,其中新能源汽車2,079,638輛,兩家車企已經(jīng)不是一個級別。
遙想2017年,兩家民營車企的營收規(guī)模相差不大,如今比亞迪規(guī)模已是長城汽車的數(shù)倍,不免一聲唏噓,深究根源,比亞迪押中了新能源這塊“蛋糕”。
轉(zhuǎn)型“陣痛”
在2022年報中,長城汽車提及“全面轉(zhuǎn)型新能源”,聚焦新能源機會品類,回歸主價格、主級別市場與大眾造型,把握主航道,聚焦資源在主流車型上,搶奪市場銷量,打造明星產(chǎn)品。
2023年顯然是長城汽車的關鍵年。
從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來看,長城汽車取得的成績還是值得肯定,因為公司五大品牌均涉及新能源產(chǎn)品,而公司沒有公布更多詳情,外界也不能知道哪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得更好。
需要指出的是,長城汽車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長,與公司加碼營銷是分不開的,前三季度的銷售費用同比增長32.53%至51.06億元,銷售費用率4.27%,而上年同期為3.87%。
根據(jù)中報,銷售費用中的廣告及媒體服務費增長較快,同比增長63.54%至17.15億元,公司也表示,銷售費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加大新能源車型投放力度所致。
同時,長城汽車繼續(xù)加碼研發(fā),前三季度的研發(fā)費用同比增長16.88%至55.02億元,研發(fā)費用率4.6%。
據(jù)短平快解讀了解,今年以來,長城汽車五大品牌均有新產(chǎn)品上市,除上文提到的、坦克品牌、歐拉品牌之外,哈佛梟龍系列上市;魏牌咖啡智能系列煥新,藍山DHT-PHEV與新摩卡DHT-PHEV正式上市;長城皮卡2023款長城炮、金剛炮AT車型、火彈、龍彈等新產(chǎn)品上市,山海炮陸續(xù)交車。極大的豐富了公司的新能源產(chǎn)品矩陣。
當然,企業(yè)轉(zhuǎn)型必然遭遇陣痛,這點對于長城汽車也并不例外。
前三季度,長城汽車凈利大幅下滑,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同比分別下降38.79%、12.27%至49.95億元、38.07億元。公司表示,由于2023年新產(chǎn)品上市,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設投入,同時堅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領域的研發(fā)投入,以及同期匯率收益影響,導致利潤出現(xiàn)下滑。
好消息是,長城汽車的利潤能力在Q3有所上升,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1.94%至36.34億元,未來能否延續(xù)仍有待觀察。公司稱主要由于本報告期全面向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轉(zhuǎn)型,車型結(jié)構(gòu)持續(xù)優(yōu)化,整車盈利能力及銷量持續(xù)增長,帶動利潤增長所致。
二級市場上,長城汽車A股在2021年達到69.43元/股(前復權(quán),下同)的高點之后,開始了較長時間的下跌,截至11月3日收盤,公司股價為29.97元/股,較高點已經(jīng)腰斬,總市值2546億元,TTM市盈率49.92,其港股價格為11.48港元/股,TTM市盈率17.24,與A股相差較大。
同日,比亞迪A股股價為238.65元/股,總市值6947億元,TTM市盈率24.23,低于長城汽車。
機會與風險
在比亞迪強勢成為國內(nèi)新能源霸主,而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yè)羽翼漸豐滿之際,長城汽車選擇在此節(jié)點全面轉(zhuǎn)型新能源,面臨的挑戰(zhàn)是可以想象的。
長城汽車是國內(nèi)知名的民營車企,歷史悠久,品牌價值高,在皮卡市場是當之無愧的王者,同時,公司的底蘊、資金實力雄厚,截至三季度的貨幣資金仍高達225億元,有錢支持公司研發(fā)、營銷。
另外,公司的銷售服務網(wǎng)絡完善,其中海外市場已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海外銷售渠道超過700家,有助于公司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以及拓展海外新能源市場。
當然,因為長城汽車之前的重心長期在燃油車領域,除了歐拉品牌之外,其余品牌均是以銷售燃油車型為主,且歐拉還是聚焦于女性的新能源品牌,公司沒有面向大眾、獨立的新能源品牌,或許公司未來應該推出徹底與燃油車“脫鉤”的全新新能源品牌。
另外,深耕燃油車領域的豐田,轉(zhuǎn)型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也會是長城汽車未來將要面臨的,包括推陳出新緩慢、產(chǎn)品在市場遇冷等等,都是公司管理層需要認真思考、面對的。
從市場看,為了發(fā)展大力新能源汽車,國家各種利好政策頻出不窮,包括補貼、購置稅等等,即使補貼退出,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還是持大力扶持態(tài)度,例如免征購置稅等;同時,隨著油價上漲以及上牌等問題,會讓更多消費者偏向于購買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廣闊。
對于2023年全年,乘聯(lián)會預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850萬輛,狹義乘用車銷量為2350萬輛,年度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達到36%。
值得指出的是,并非是“誰”都能在新能源汽車這塊巨大的“蛋糕分一杯羹的,比亞迪的強勢自不必說,而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yè)的發(fā)展勢頭也是不容忽視的,例如廣汽埃安、理想汽車前三季度的銷售量分別為350989輛、244225輛,均遠超長城汽車的新能源汽車銷量。
9月份,長城汽車的銷量也不及廣汽埃安、理想,而零跑汽車、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哪吒汽車、極氪汽車的銷售量在1.2萬至1.58萬之間,與長城汽車的銷售量差距不是很大,意味著公司有被趕超的可能,可謂是“前狼后虎”。
當然,不要忘了還有特斯拉這一外來“鯰魚”。
全面轉(zhuǎn)型,對于長城汽車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至于如何抓住機遇,克服挑戰(zhàn),則需要考驗以魏建軍為首的領導團隊的能力了。若成功,則有望再創(chuàng)佳績,若失敗,則會“泯然眾人矣”。
1.TMT觀察網(wǎng)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zhuǎn)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wǎng)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zhuǎn)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wǎng)",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TMT觀察網(wǎng)或?qū)⒆肪控熑危?br>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jīng)TMT觀察網(wǎng)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