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5次遞表圓夢:市場份額連年敗退,上萬條投訴隱憂重重快訊
五次遞表,耗時近4年,嘀嗒出行終于通過聆訊。最新的消息是嘀嗒出行目前正在招股階段,外界預期其將于6月28日正式掛牌港交所。
《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王璐
五次遞表,耗時近4年,嘀嗒出行終于通過聆訊。最新的消息是嘀嗒出行目前正在招股階段,外界預期其將于6月28日正式掛牌港交所。
據悉,嘀嗒出行(02559.HK)于6月20日6月25日招股,公司擬全球發售3909.1萬股發售股份,包括香港公開發售390.95萬股及國際發售3518.15萬股發售股份,另有15%超額配股權。發售價將不超過每股發售股份7.00港元,且預期將不低于每股發售股份5.00港元。每手500股。
對于這家順風車領域的知名企業而言,上市還僅僅只是發展的過程,嘀嗒出行仍面臨著行業的殘酷激烈競爭以及消費者的巨量投訴。
01
四年5次遞表,坎坷上市即將圓夢
時間線上來看,2020年8月、2021年4月、2023年2月、2023年8月及今年3月,嘀嗒出行連續遞交了五次招股書。一般而言,港股市場招股書有效期為6個月,如未能通過聆訊,意味著公司需要繼續遞交。
隨著嘀嗒出行即將登陸港交所,投資者又是如何看待的?
一位港股資深投資人士告訴《港灣商業觀察》,網約車股在整個港股市場較為稀缺,此次嘀嗒出行也被外界稱為共享出行第一股,即便嘀嗒出行在更細分的順風車領域存有優勢,但公司所面臨的競爭壓力依然顯得巨大,尤其是面臨著包括滴滴、哈啰出行、T3出行等勁敵,在爭搶市場占有率以及大肆燒錢補貼的過程中,嘀嗒出行是否有足夠強的護城河可以領先同行,這是投資者最擔憂的地方。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報告期內)嘀嗒出行提供順風車平臺服務產生的收入分別為6.95億、5.15億、7.74億,分別占同年總收入的89.0%、90.5%、95.0%。其中,收入主要來自向在平臺提供順風車搭乘服務的私家車車主收取的服務費。同一時期內,嘀嗒出行分別促成約1.297億次、9420萬次、1.3億次的順風車搭乘,其中同年交易總額分別為78億元、61億元、86億元。
業務收入過于順風車,這無疑是嘀嗒出行的瓶頸之一,因為順風車占據整個市場的份額也僅僅是個位數。
根據嘀嗒出行招股書引述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汽車客運市場包括出租車、網約車及順風車,按2023年交易總額計,各自的市場份額分別為54.2%、41.4%及4.4%。公司的成功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眾順風車及服務的接受程度。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國366個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順風車平臺服務,擁有約1560萬名認證私家車車主。以交易總額及順風車搭乘次數為基準,嘀嗒出行均占據了31.8%和31.0%的市場份額,都排名第二。
然而,無論是順風車的交易總額,還是搭乘次數,嘀嗒出行都較排名第一的差距在10個百分點以上。根據其招股書的描述,外界近乎確信的是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為哈啰出行,排名第三的為滴滴。
事實上,在市場份額排名上,根據以往嘀嗒出行的招股書顯示,公司近年來可謂大幅縮水。
在順風車領域,2019年嘀嗒出行的市場份額為66.5%,排名第一;2021年嘀嗒出行的市場份額為38.1%,排名第一;2022年嘀嗒出行的市場份額則又降至32.5%,由第一降至第二。如前所述,2023年雖然保持了第二,但市占率則又下滑至31%。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國內無論是整個網約車市場,還是順風車細分領域,競爭可謂相當激烈,從近兩年來看,市場也或許早已飽和,從一些地方監管部門的提醒來看,出現了過剩現象。對平臺方而言,想爭奪市場份額,用得最多的手段就是對司機和用戶補貼,而這又需要大肆燒錢。因而,嘀嗒出行短期想提升市場份額,幾乎是無法做到的難題,除非公司敢于巨額虧損,而即便是燒錢模式,想必其他競爭對手也不會輕易讓步。
宋清輝指出,嘀嗒出行的上市效應或許更多對公司的資金以及品牌價值有所提升,從業務模式上來看幫助性極小。過于依賴順風車的現狀,以及如何避免盈利能力受到同行巨頭們的四面夾擊,這是嘀嗒出行所面臨著的極大風險,投資者當對此予以警惕。
02
業績波動性明顯,近18000條巨量投訴
的確,行業競技激烈之下,嘀嗒出行的業績波動性也表現明顯。報告期內,嘀嗒出行的收入分別約為7.81億、5.69億、8.15億元;凈利潤分別約為17.31億、-1.88億、3.00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約為2.38億、8470.8萬、2.26億元;毛利率分別約為80.9%、75.1%、74.3%。
除此之外,嘀嗒出行在合規及投訴方面也隱患重重。
招股書顯示,自2020年起,嘀嗒出行的順風車業務共收到來自監管機構的57起行政處罰通知,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36起處罰經過申訴后已被撤銷。至于剩余的21起處罰,罰款金額范圍在5000元至30000元之間,總計大約為55萬元人民幣。
而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截至6月24日,嘀嗒出行共有17924條投訴量,已完成13665條;近30條投訴量有543條,已完成101條。
查詢來看,不少消費者投訴嘀嗒出行存在的問題有霸王條款、存有安全隱患、亂扣費、繞路、違規載客等。這其中,既有消費者投訴,也有大量司機投訴。
一位消費者在6月23投訴稱,“嘀嗒出行派單的司機全程在打瞌睡,疲勞駕駛,對我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平臺卻監管不嚴,我找平臺要求退款賠償和投訴司機,平臺不予退款,只給我賠付3元優惠券。”
宋清輝指出,公開平臺上有如此大規模的投訴,嘀嗒出行當引起高度重視。“對于平臺方而言,如果在行程中,存在繞路,或其他重大安全隱患的話,未來也必將影響嘀嗒出行的股價和市場信心。這樣的案例此前已經有發生過。所以,嘀嗒出行要嚴格落實合法合規,以及防控可能存在的漏洞環節。”(港灣財經出品)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