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問題才有出路,籠罩長城汽車的迷霧,究竟是什么?快訊
現在這個品牌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撥開一些迷霧,既是讓消費者能夠獲取最真實的信息,也是希望能夠幫助長城的決策者來正視這些問題。如果上市公司連起碼的被監督覺悟都沒有,我認為對于長遠發展來說也是不利的。
不出意外,我們又又又又一次被舉報了。
關于這次舉報,平臺最初是沒有受理的,大概也認可屬于正常討論范疇。但最終估計有了更高層的施壓,還是決定撤稿。本來打算把內容再調整一下,針對最新的消息整理一下再發出來,想想還是算了。
作為前媒體人、資深行業創作者,我們對長城、哈弗品牌的成長有過見證,也更了解。現在這個品牌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撥開一些迷霧,既是讓消費者能夠獲取最真實的信息,也是希望能夠幫助長城的決策者來正視這些問題。如果上市公司連起碼的被監督覺悟都沒有,我認為對于長遠發展來說也是不利的。
在這個行業這么多年,我們對于長城,對于哈弗的感情,其實比大多數人要更強烈一些。包括我們之前和之后所有的文章,也都只會是站在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審視這個經典的國民品牌。
價格疑云,都是浮云?
6月26日,我們發布了題為《理不清的套路,偏離實際的定位,新哈弗H6仍沒找準“病根”?》的文章,主要說了新哈弗H6上市以來的一些問題,包括價格宣傳不充分,定位偏離主流市場需求,這是這款神車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對于價格這一點,哈弗是不認可的,覺得自己做得沒問題。但個人覺得,有時候整個體系都覺得沒問題,或許就是最大的問題。
我們來看一下投訴的點,因為全程看了上市發布會,我們也知道這次全新哈弗H6是“放了價”的,起步價做到了10.39萬起。雖然相比現在市場上的一堆“998”不夠看,起碼算是自己邁進了一大步。
但很遺憾,第二天鋪天蓋地的宣傳展開,很多地方都看不到10.39萬這一個點,包括官方公眾號的海報大字寫的都是11.79萬元起。要加上現金禮、預訂禮各種優惠,才能夠做到10.39萬元,這很容易給消費者誤導。直到6月24日,公眾號才給出了10.39萬這樣的宣傳,這失去的黃金5天非常可惜。
長城對此非常不認可,表示自己在微博上有提到是10.39萬。微博也屬于官方渠道,而不只是官網、官方公眾號,或是其他。好吧,必須剛好關注并讀到長城官微的消費者才有資格第一時間明晰價格,是你們贏了。
再有我們提到新哈弗H6的價格競爭力依舊不強,長城提到哈弗H6的指導價是9.89萬-14.69萬元,星越L、長安CS75 PLUS、博越L、瑞虎8PLUS、本田CR-V這些車的指導價都比哈弗H6要高。
先不說你這個9.89萬是老一代的國潮版,我們講的是新H6,并不是一個車,也不提終端優惠這些。就說你對比的這些車,全部是燃油車。
從5月份(6月榜單還沒出來)的銷量來看,賣得最好的是星越L,銷量是14230輛,在緊湊型SUV這個類目中排名第七。而銷量第一的宋PLUS,賣出了33422輛,然后是元PLUS、宋Pro、鋒蘭達三款車型銷量2萬+。
我們談論新哈弗H6,依然是把它作為一款有沖擊銷冠潛力的車型在談論。如果哈弗自己的目標就是一個月一萬臺左右的銷量,能夠在前十邊緣徘徊就夠了,那就是你對。
摒棄攻擊,專注自身
我們提到,對于長城或者哈弗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產品。市場大勢已經新能源化了,賣得最好的SUV,特斯拉Model Y月銷都是三四萬,比亞迪宋+元每個月銷量都快10萬臺了。長城想重回巔峰,首先是要有對應的產品才行。而不該老執迷于貶低對手,這樣做的效果并不好。
長城對這個說法也很不滿意,認為我們提到比亞迪,破壞了和諧穩定的營商環境,違背了國家保護民營企業、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號召。還提到長城沒有“噴友商”的行為,我們誤導公眾。長城到底有沒有“噴友商”,相信我們所有看過新H6上市發布會,看了最近長城“營銷狂飆”的消費者心里都有數。
長城也確實有新能源布局,甚至2018年就開始做歐拉了,電機電池也都能自研。最早我們試駕歐拉R1(后來的歐拉黑貓,被強行停產了),覺得長城的純電車完成度真的相當不錯。Hi4我們也第一時間試駕過,將兩驅架構做成四驅的想法,我覺得是很超前的,而且體驗感也不錯。
我們一直說的是,長城沒有“主流”的新能源產品。歐拉雖好,畢竟面向的主要是女性用戶,這個市場是很窄小的。像比亞迪秦這樣一年賣近50萬臺的“正統”新能源轎車,長城確實沒有。“正統”的家用新能源SUV,長城也確實沒有,猛龍、大狗這樣的車,定位的受眾確實不是普通的家用車用戶。
包括現在新發掘出的一些市場,像海鷗、繽果、Lumin這些,都是每月1萬+的銷量,長城也沒有相關的產品,那你的銷量能上來嗎?
我們說等長城或者哈弗把這些“短板”補上來,先“上桌”,再說“掀桌子”的話不遲,其實也是說先有主流的產品,再談競爭。在長城看來這是對自己巨大的侮辱,認為是貶低它,我們也無可奈何。
某種程度上說,我們與長城對于市場的看法是一樣的。少一些互相攻擊,尊重國家關于產業布局的號召。現在我們舉國都在推廣新能源,這既是大勢,也是我們產業升級的關鍵。我們也是希望長城能夠跟上這一大趨勢,把精力放在這個方面來。
市場不是請客吃飯,沒有“將相和”
我知道,轉型很痛苦,離開自己熟悉的節奏,投入到陌生的領域,當然是一件痛苦的事。但在如今這么卷的市場條件下,做什么不痛苦呢?你想把對手的客戶搶過來,你是不是要比對手更加努力?
之前長城老總批判哈弗的營銷,李瑞峰長文回復,我看到之后的感覺只有兩個字,“絕望”。如果一個公司的CGO(首席增長官)的認知是這樣,對企業的熟悉度是這樣,這絕對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首先肯定一下,長城內部確實是比較和諧的。魏建軍批判哈弗H6的營銷后,李瑞峰第一時間做了反饋,立馬開始檢討問題。
先是大力肯定了領導的批示,給長城帶來了“新跡象”,作為國內汽車行業第一人,第一個敢于以自己姓氏命名品牌的企業創始人,這樣的行業資歷,如此雄厚的企業實力,入局了。而且一入局就是“打樣”,逼著整個企業轉變,只是長城的營銷團隊沒有跟上如此優秀的老板。
然后提到,之前的哈弗H6是靠“躺贏”,多么的優秀,多么的好賣。現在沒有這樣的好事了,長城面臨“大象轉身”的困境。
作為從燃油車時代過來的創作者,我們一路見證了國產車崛起的艱辛,看到這樣的話真的是吐出一口老血。哈弗H6那個年代國產車有多弱勢,他是心里一點沒數呀,那時候國產車敢賣10萬都要面臨無盡的嘲諷。大家想為國產車說句好話,都會被打上“小粉紅”“大忽悠”的標簽。在這種情況下破局的神車,居然是躺贏?
更不用說之后的十來年,不知道涌現了多少強勢的對手,哈弗不知道做了多少的戰略、技術、服務調整,才能一直保持銷冠的位置,這居然是躺贏?
而且一個公司的首席增長官,居然說哈弗H6是108個月蟬聯銷量第一。拜托,遠遠不是蟬聯好不好?作為那個時代過來的人,至少CR-V、寶駿560、長安CS75這三款車都曾銷量超過哈弗H6。
是累計,不是蟬聯!不是蟬聯!并且不是108個月,而是103個月!長城老一輩的工程師和服務人員,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才有這個大IP,才保持這個數據,絕對不是躺著賺錢。
別搞什么“將相和”了,真正把眼光放在市場,放在研發,才是王道。
寫在最后
本來想心平氣和對于舉報的問題做一些解釋,寫著寫著又忍不住言辭激烈了一些,我們一直在強調,國產車把質量做上來,把口碑做上來,長城是居功至偉的。這樣的企業,理應在如今這個時代收獲更多的果實。
現在半年的銷量已經出來了,比亞迪是160萬+,長安和奇瑞銷量都超過110萬,吉利是95萬+,也接近半年百萬了。作為曾經的領頭羊,長城半年接近56萬的銷量,確實有點掉隊了。不是因為長城突然變差了,也不是因為消費者都不信賴長城了,主要還是缺乏合適的產品,以及營銷方面的聚焦點,有點跑偏了。
作為資深行業創作者,我們從消費者以及整個行業的層面出發,指出這些問題,絕不是有什么“私怨”。在這樣一個廣開言論的時代,上市公司應該嘗試著去接受更多的監督,聽到更多不同的聲音。
言盡如此,把一個品牌做到這樣的程度非常不容易,里面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和付出,多少優秀的年輕人把自己的青春灑在了保定,且行且珍惜。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