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不動、質量拉胯、迷惑營銷,創維汽車奇葩行徑快訊
先來回顧一下創維造車的歷程,早在2011年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所成立的創源天地投資公司重組了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從而開啟了自己的造車之旅。
一直以來,國內車圈都不乏跨界造車的選手,前有恒大,后小米,不過兩者的命運并不相同,前者因深陷債務危機最終落得一地雞毛,后者則成為車圈頂流,單憑一款車型,品牌月銷量數據便輕輕松松達到萬臺以上。今天我們所要介紹的這位跨界造車選手,資歷相比前兩位都要更老一些,不過其市場知名度卻并不高,他便是家電巨頭創維所打造的創維汽車。
先來回顧一下創維造車的歷程,早在2011年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所成立的創源天地投資公司重組了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從而開啟了自己的造車之旅。2012年創維通過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查,開始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與生產。2015年品牌更名為開沃新能源汽車,2017年升級為乘用車整車生產企業。2019年開沃新能源汽車推出了乘用車品牌天美汽車,但是并未激起任何浪花,品牌首款車型ET5累計銷量只有600臺左右。在開啟造車之路10年之后,開沃汽車于2021年以2,800萬元的代價,獲得了創維集團的創維商標轉讓,一通左手倒右手的操作,終于才有了我們現在所認知的創維汽車。
個人認為,創維入局造車賽道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缺少關鍵籌碼。其實從家電圈跨界到造車圈的玩家并不少,比如說海爾、美的、格力等等,這是因為他們有著充足的動機,畢竟家電已經成為了夕陽產業,利潤極低,早已看不到什么光明的未來。對于造車這件事,家電巨頭有著先天的制造優勢,然而創維的老對手們基本都將重心放在了供應鏈方面,像創維這樣直接下場的是極少數。有人或許會聯想到小米,然而兩者在籌碼方上有著本質的不同,其核心在于生態協同價值。小米全家桶生態的含金量無需多言,而像創維這樣連造手機都能不了了之的品牌。似乎并不具備入局造車賽道的籌碼。
事實上,結果也確實如此。從2021年至今,創維汽車仍只有EV6和HTi共兩款量產車型,以及仍處于PPT階段的SKYHOME,而且所謂的兩款量產車其本質上仍屬于一款車,區別是第1代和第2代。
至于銷量,創維汽車的表現更是令人汗顏。今年1~9月份,該品牌的累計銷量僅為9681臺,兩款量產車型的月銷量數據基本在500臺上下徘徊,而且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銷量是來自于網約車市場。以這樣的銷量水平來看,創維汽車所能做到的僅僅是茍延殘喘。
EV6和HTi市場表現,相比之前的天美ET5并沒有強多少,這么多年過去了,創維汽車依舊在原地踏步。很顯然,黃宏生低估了造車的難度,也低估了所謂創維金字招牌的號召力。玩硬的不行,黃宏生只能從軟的方面想辦法,于是便有了,令人捧腹的“開車可續命”名場面。
在2023年年初的品牌發布會上。創維汽車創始人黃宏生為自家的產品尋找到了一個差異化賣點,那就是健康。他提到:創業者的壽命平均會縮短10歲,但開了創維汽車后,將會延長30歲。為車主提供深度睡眠和深度養生,讓每一個車主實現基本的百歲人生。
與此同時,黃宏生還來了一出現身說法,他提到:十年來每天無論多忙,都在電動車上打個盹,睡個午覺,晚上有應酬,接待完畢后在車上打個盹。十年來,我的高血壓不吃一粒藥全部下來了,我的習慣性腸胃病好了,我的潰瘍全部好了。
汽車產品主打健康,還能治病,想想確實夠賽博朋克。個人認為,汽車本質上只是出行工具,其核心競爭力還是在于安全性。創維汽車所宣傳的養生及健康等功能實際只能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將這樣虛無縹緲的賣點作為自己的核心功能,著實有些喧賓奪主。然而更為黑色幽默的是,創維汽車在最根本的安全性上表現卻極其拉胯。
其中在2022年的C-NCAP碰撞測試中,創維EV6以綜合成績一顆星的碰撞成績,創下C-NCAP的歷史最差紀錄。能讓“五星批發部”給出一星差評,創維汽車也算得上是前無古人!主打健康,卻連最基本的安全都保證不了,這不得不讓我們對創維汽車的能力產生疑問。
車叔總結
造車這條路滿打滿算走了十多年,無法打破技術壁壘的創維汽車始終在原地踏步,銷量上不去,大搞虛假營銷,產品質量還一塌糊涂,試問這樣的車企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