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暉半年套現“5個億”:滿幫Q4財報亮眼,股價大跌快訊
全球貨運市場艱難前行的時候,滿幫似乎正在“逆流而上”。
全球貨運市場艱難前行的時候,滿幫似乎正在“逆流而上”。
北京時間3月7日晚,滿幫集團發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滿幫集團2023年Q4營收24.08億元,同比增長25.3%;全年收入84.4億元,同比增長25.3%;經調整后利潤為28億,同比增長100.4%,實現了營收利潤雙豐收。其中,平臺車貨匹配服務中的貨運經紀服務表現較為亮眼,單季收入同比增長19.2%達11.247億元,全年收入39.164億元,同比增長16.5%。
放眼整個貨運行業,滿幫這樣的表現用驚艷來形容也并不為過。
目前,全球貨運正處于困境之中,“艱難”二字都不足以詮釋當下現狀。據國外貨運研究機構Tank Transport統計,2023年因燃料成本上漲和運費下降,有31278家卡車運輸公司關閉或將其服務轉移到更大的車隊。
在去年6~8月的時間里,先是英國貨運巨頭Tuffnells Parcels Express宣布破產清算,之后在美國有著百年歷史的貨運巨頭Yellow Corp也開始計劃申請破產,并同時解雇3萬名員工。不止國外巨頭,即便是國內剛剛上市一年半的快狗,也因為五年半虧損46億元,導致“阿里割肉”、董事長辭任。
滿幫是依靠數字化對接卡車司機和貨主,如果用滿幫與上述企業的細分賽道不同來解釋財報的亮眼似乎也說得過去。但與滿幫有著同樣模式的Convoy卻在2023年10月因盈利和融資問題徹底倒閉。
更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如此成績,滿幫的高管們卻在2023年下半年大量拋售股票“套現”超6億現金,用一句投資行為來解釋似乎并不能夠服眾。并且對此資本市場也及時給出了反饋:財報發布當日收盤(北京時間8號早上5點),滿幫下跌5.3%,報收6.08美元/股,期間最低報收5.7美元/股,下跌超10%。
盈利不穩,合規存疑?
實際上,從去年年初被國外空頭發文做空后,滿幫股價一直處于陰跌狀態。
2023年1月24日,J Capital Research發布了一份長達54頁的做空報告。據報告顯示,滿幫集團交易量可能被夸大了6至10倍,同時,報告還指出,滿幫集團披露的收入和交易量與納稅、傭金收入和基本邏輯不符,并援引多位據稱是滿幫集團前任高管及銷售人員的說法,稱滿幫集團成立空殼公司創造“交易”使交易量上升,現金似乎最終會被退回,真正的訂單并不多。
面對質疑,滿幫直面回應,公開發表聲明堅決否認夸大或偽造任何經營或財務數據。雖然該報告的真實性直到如今仍有待考證,但受此影響滿幫去年上半年股價跌跌不休,最低報收僅5.41美元/股。
不過,近兩年滿幫集團繼持續虧損后,隨即“扭虧為盈”、“持續盈利”的上升趨勢有點令人捉摸不透。
要知道,滿幫的盈利模式常被外界詬病。滿幫的主要收入來源為貨運經紀服務,就是滿幫在貨主和運輸方之間牽線搭橋,收取貨運費和平臺服務費,然后再把費用付給個體司機或有車承運企業。實際上,這項服務并不賺錢,期間還涉及繳納增值稅的問題,如果承運方是車隊,則這部分成本可以轉移,但若是個體司機,滿幫即使代開3%的增值稅發票并進行抵扣,也會有6%的稅收差。
而最終讓滿幫實現盈利還是靠地方政府的返稅政策。比如,滿幫繳納了89元增值稅,地方政府需要返還45元,這樣才使滿幫在這筆交易中扭虧為盈。數據顯示,滿幫在2019年到2022年,退稅后收益分別為4.06億元、5.40億元、6.78億元、10.17億元。
結合去年滿幫全年財報來看,利用返稅政策實現盈利的方式確實管用,畢竟該業務同比增長了16.5%。可這也就意味著,滿幫在貨運上的命運近乎交由地方政策把控,一旦政策出現偏移,滿幫或許也會面臨著比做空更大的危機。
并且滿幫集團也曾公開表示,公司貨運經紀服務的盈利能力將繼續依賴地方財政部門提供的政府退稅,如果不能獲得該補貼或者補貼水平下降,則其財務表現將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除此之外,滿幫另一個“支柱性”產業:增值服務,還存在著合規性隱患。
從財報來看,截至2023年12月31日,滿幫通過旗下小貸公司提供的貸款的總本金金額和所有應計和未付利息(扣除撥備)的表內貸款余額總額為人民幣35.211億元(4.959億美元),且據2019的相關物流白皮書披露,滿幫平臺有40%的司機選擇金融服務,用戶數高達270萬。
誠然,該項貸款其實對于司機而言是件好事,畢竟司機中個體戶占大部分,其中不少司機背負著車輛貸款,謀生之余,也必然需要一定的資金進行周轉。
然而,放貸業務本身就利潤區間大,克制不住貪念很容易行走在灰色地帶,尤其是對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合規性更是一柄懸在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有資料顯示,去年11月,滿幫集團的金融服務貨車幫小貸領到了其自成立以來的首張罰單。原因是貨車幫小貸“提供個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信息主體本人”,被罰款37萬元。不僅如此,據企查查司法信息顯示,貨車幫小貸涉及的案由為借款合同糾紛高達387個。
除此之外,滿幫去年還因自身平臺問題被相關司法部門約談數次,包括但不限于隨意調整計價規則、上漲會員費、誘導惡性低價競爭、多重收費、壓價競爭,和運營不規范而損害貨車司機合法權益等問題。
換句話說,滿幫自身平臺問題就頻出,不合規的地方眾多,在金融服務上就更應該嚴格把控合規性。并且金融服務也并非長久之計,滿幫想要真正實現穩定盈利,還亟須尋找新的增長曲線。
6億套現,高管“飽腹”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當一家企業的業務不景氣或是不太合規時,只要能及時調整并“畫餅”給予投資者信心都有轉圜余地,可一旦觸及到投資者所關注的“高管減持”一類敏感詞,便就是觸及到了根本。
畢竟,社會關系中最重要的主體是人,投資者想要得知一家上市公司是否有未來、有生命力,從企業高管究竟是持續持有股份,還是密集、高發地減持中便能窺見一二。
縱觀滿幫過去一年的行為,雖然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暉時常振臂高呼、鼓舞士氣,但企業的整體狀態始終處于高管拋售股票的恐慌氛圍中。
據統計,2023年下半年,滿幫的數位高管共計“套現”超6億元。
除開張暉減持的1000萬股ADS(約合人民幣5.1億元)外,滿幫集團首席風險官兼總法律顧問慎凱也緊隨其后減持了60萬股ADS(約合人民幣3053.4萬元);11月29日,滿幫集團首席客戶官王正洪猛然減持出售70萬股ADS(約合人民幣3722.4萬元);次日,滿幫集團聯合創始人馬桂珍又減持出售100萬股ADS(約合人民幣5374.92萬元)。
頗有意思地是,同期滿幫還在執行股票回購計劃,據財報顯示,自2023年3月宣布5億美元回購計劃起,截至2024年3月6日,滿幫已根據股份回購計劃從公開市場回購了約為2億美元的ADS。同時,滿幫集團公開表示,未來還將繼續通過穩健的回購手段來回饋股東。
不過是否“穩健”由于回購未徹底完成還尚未可知,只是回購協議開始后當月股票上漲8%,同時6、7月份也確實出現了大幅度上漲,間接性也證明了回購計劃的作用。可惜,在董事長帶頭先行拋售之后,8月股票大跌10.55%,由此來看,此前的“回饋股東”說法似乎有些站不住腳,主要是目前高管的獲利情況已然高于股東。
而且滿幫本年度還有個細節,據財報顯示,滿幫集團2023年全年利潤上漲的因素,還得益于股權激勵費用和專業服務費減少。
要知道,此前滿幫在招股書中曾提到,在2019年、2020年、2021年,滿幫分別虧損15.23億元、34.7億元、36.55億元,主要原因是巨額股權激勵費用支出,三年分別支出4.56億元、34.86億元和38.38億元。
也就是說,滿幫財報連續兩年數據都呈兩位數百分比增長的具體原因,是其減少了高額的股權激勵費用,以至于整體利潤上漲幅度巨大。《深渡》猜測,或許正是由于上市后股權激勵的減少,連帶董事長的帶頭“套現”,導致數位高管為了維持自身合理收入,才出現了高頻拋售股票的現象。
不知道曾經跟隨著滿幫一同敲鐘的軟銀愿景基金、紅杉中國、全明星投資、光速、高瓴等等豪華投資軍團們,看著滿幫高管“飽腹”時,又會作何感想。
結語
從2014年滿幫誕生至今,是數字貨運平臺水大魚大的十年。
上一個十年,各行各業都流傳一句話:所有傳統的市場,都值得用互聯網的方式重做一遍。這一浪潮下,平臺型企業基于場景劃分,陸續找到企業邊界,并各自形成頭部格局。
滿幫也在這股浪潮下成功形成了數字貨運的“壟斷”之勢。
貨運作為國家經濟的動脈,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這同時也意味著具有近乎“壟斷”地位的滿幫不可借此任性行事。在盈利模式不穩、業務合規性存疑的背景之下,滿幫對于市場、對于股東,滿幫及其管理層還需給出一份更好的答卷。
張暉在上市前曾言,“在上市后,我們滿幫的每一個兄弟姐妹,都要繼續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人、平凡人,繼續相信平凡的人通過努力做非凡的事。”
倘若滿幫這群“平凡人”的心中還保持著初心,或許,滿幫還值得期待。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