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貸上線招商銀行存管 被指砍頭息遭用戶投訴金融
平臺從申請的借款額中扣除手續費的行為,拍拍貸還陷入了砍頭息的爭議,有借款用戶表示。
招商銀行與拍拍貸客戶資金存管系統正式上線,拍拍貸平臺上的網絡借貸資金,將委托招商銀行清算管理。同時,在近日,拍拍貸還陷入“砍頭息”爭議。
金融虎訊 6月28日消息,今日,招商銀行與拍拍貸客戶資金存管系統正式上線,拍拍貸平臺上的網絡借貸資金,將委托招商銀行清算管理。同時,在近日,拍拍貸還陷入“砍頭息”爭議。
據悉,招商銀行為拍拍貸提供的存管系統,雙方是通過專線進行聯接,所有借貸資金存管業務均通過存管系統的各類業務接口完成處理。雙方在2015年11月24日就已宣布達成資金存管服務協議,時隔一年半多才正式上線存管。
而就在近日,拍拍貸還陷入了砍頭息的爭議。據法治周末報道,有借款用戶表示,自己通過拍拍貸APP借款2500元實際到手卻只有2180元,而在借款之前,拍拍貸或客服沒有明確告知手續費、利息等。
而記者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APP頁面上并沒有對借款手續費如何收取進行說明,在線客服則表示“頁面會有實際到賬金額的提示,不同用戶費用可能不同”。
不過多名借款人表示,如今拍拍貸的APP經過改版,自己借款時官網上并沒有這些說明。
用戶還質疑,即使平臺告知,是否就能直接從借款金額中扣除手續費,扣除手續費是否為變相的“砍頭息”。
對此,西北政法大學教授、經濟法學院院長強力表示,判定上述情況中,扣除手續費的行為是否為變相的“砍頭息”,要看這筆手續費到底是由誰收取。
強力稱,“砍頭息是出借人預先從本金中扣除借款利息的行為。而P2P平臺本身是一個信息服務中介的角色,如果說平臺扣除的手續費就是作為其提供信息服務的酬勞,那么收取服務費無可厚非;如果說平臺扣除的手續費實質上是出借人收取的,那么就能認定它砍頭息的本質;但假如說平臺是自己放貸,以扣除手續費為名多收利息,那就要看平臺放貸的資金來源是哪里,如果是平臺自己的錢,其行為就是違規;如果資金來源于跟眾人借款,則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強力認為,“假如說,借款人有證據證明,在借款前平臺上沒有對這些進行說明,那么平臺就涉嫌欺詐,借款人和平臺及出借人簽訂的合同就不成立,不管是不是砍頭息,借款人都有權不履行合同。”
但據報道,當事人借款時并沒有截圖,只出示了當時QQ空間的廣告截圖,只見該廣告上寫著“貸款金額10000元,每月還款100元”,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內容。
一位資深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律師透露,從廣義上來講,平臺從申請的借款額中扣除手續費的行為,本質上就是“砍頭息”,只不過是為了規避風險,才會以“手續費”“管理費”等命名。
除了“砍頭息”的爭議,借款用戶還質疑拍拍貸私自竊取通訊錄。用戶稱,自己在注冊認證申請貸款的過程中,只需要填寫兩個緊急聯系人的方式,并沒有出現授權步驟——即授權平臺從通訊錄或者其他途徑獲取其他聯系人。然而在出現逾期時,自己親朋好友甚至客戶遭到了催收公司的電話“轟炸”,讓他們聯系自己還款。用戶認為,拍拍貸APP能讀取自己手機的通訊錄和通話記錄。
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趙衛東表示,在催收公司向借款人及其親朋好友催收這一問題上,其實包含了兩種行為,一是平臺獲取通訊錄信息的行為,也就是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第二就是催收公司頻繁聯系借款人的親朋好友等,告知他們借款人的逾期信息,并通知他們催促借款人還款的行為,也就是提供公民個人信息。
如果平臺與借款人有協議,明確約定可以獲取其好友信息并得到好友同意,那么獲取信息的行為不構成竊取,亦不存在非法竊取;反之可能將觸犯刑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趙衛東表示。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