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e Soundbar Ultra體驗:小空間 大滿足 萬元以內無對手快訊
Bose Soundbar Ultra想要打造的是一種家庭影院式的沉浸感,尤其要說的還有Bose Soundbar Ultra的人聲表現,再比如Bose Soundbar Ultra的兩個天空單元。
【TechWeb】伴隨著工齡的增長和積蓄的不斷增加,人到了一定的歲數,總會不自覺的想要彌補童年的缺失。比如我,這兩年瘋狂買了許多的游戲機,從Switch到PS5,從WIN掌機到SteamDeck,無一不缺,就是為了彌補兒時的遺憾。有了這些游戲設備,自然想要升級一下游戲的視覺體驗,于是,在我不大的房間內,一臺48英寸的LG OLED電視隨之而來,轉瞬間,PS5以及WIN掌機的效果鳥槍換炮。為了讓這臺價格不菲的電視物盡其用,我繼續購入了一臺NAS設備,在游戲之外,觀影,尤其是各種洗版后的4K分辨率影視劇,就成了這臺電視另一大重要用途。

但,伴隨著龍年的來臨,我不斷問著自己一個問題:“是不是還缺了點什么?”沒錯,雖然從硬件層面來說,我所能獲得的視覺沖擊力已經拉滿,但音頻效果似乎總是拖后腿。正如那句經典的廣告語說的那樣:“沒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所以,在這個春節期間,我決定為我的影音娛樂室補足最后一塊短板,用外部設備提升電視內置揚聲器的音質。
那么問題來了,究竟怎樣的設備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我對于音頻播放的需求?傳統的5.1聲道家庭影院音響,固然是一步到位的選擇,可以獲得不錯的沉浸感,以及真實的立體聲環繞聲。但,對于擺放位置的講究以及空間的需求,限制了我的選擇。畢竟,在寸土寸金的現代都市,想要給一個只有十幾平米的小房間布置一套5.1聲道的家庭影院音響,沒地方放是最大的問題。
回音壁是另一個選擇,相對于家庭影院系統來說,回音壁將聲道音箱和功放整合到一個長條形箱體中,每個通道之間隔離卻又相互聯系,中高低頻以DSP效果模擬音效,對于增強電視音質有很好的效果,足以滿足家庭的觀影需求。不止于此,回音壁還擁有無需安裝,占據空間小,外觀簡潔,經濟實惠等優勢。各種利弊權衡之下,我將目標鎖定在了回音壁這一品類的音響產品上。
在試聽了雅馬哈、索尼、三星、SONOS等眾多品牌的回音壁產品后,我發現我還是更為欣賞傳統音頻廠商Bose的產品。眾所周知,Bose品牌的產品,一向都在低音方面表現突出,更善于用小體積的揚聲器做出大功率的體驗。尤其在Bose線下店試聽過Bose Soundbar 850的實際表現后,那種滂湃的推力讓我一耳中毒。可就在我準備下單時,Bose突然推出了全新的高端回音壁新品-Bose Soundbar Ultra。

和前代產品Bose Soundbar 850同樣的售價,以及AI功能的加成,讓我難以取舍。本著買新不買舊的原則,最終,我還是把Bose Soundbar Ultra請回了家。從此,我的影音娛樂以及游戲生涯,發生了質的改變。

乍看之下,Bose Soundbar Ultra與Bose Soundbar 850極為相似,整機外觀采用圓弧形邊角設計,并環繞金屬格罩,高度不足6cm,長度在103cm左右,與我的48英寸電視寬度幾乎相同,看起來好像特意搭配的一樣。機身蓋板與機身四周齊平,中間的縫隙設計非常巧妙,隱藏了接收器以及提示燈,機身兩側則是為天空聲道預留的開孔。
緊密的接縫、俐落的線條以及拋光抗撞擊強化玻璃表面,是Bose Soundbar Ultra最為出彩的設計亮點。白色的玻璃面板與銀色的金屬格柵交相呼應,不同材質與處理工藝的碰撞,有著頗具質感與檔次的效果,整機充斥著簡潔與明快的特色。

當然,對我來說,好看的確會為Bose Soundbar Ultra帶來更多的加成,但,好聽才是我最為看中的基礎。
Bose Soundbar Ultra一共容納了 9 個發聲單元,前置布設了 5 個單元,包含了 4 個跑道式的發聲單元,能更好的控制機身高度并帶來盡可能大的單元尺寸,最中間的是中置高頻揚聲器,能讓高頻的聲音更加清晰,還原出更多的聲音細節。

頂部的左右兩側分別有一個朝向上方發聲的偶極揚聲器單元,聲音能通過天花板的反射構成頭頂上方的天空聲道。剩下的兩個單元是采用了特殊結構的內嵌式低音單元,在機身背后的兩端也能夠看到有兩個增強低頻的倒相孔。


Bose Soundbar Ultra可以通過HDMI eARC和光纖S/PDIF音頻接口兩種方式連接電視。Bose Soundbar Ultra支持的eARC技術,理論貸款達到了37Mbps,可以播放未壓縮的 7.1 環繞聲,并引入了對杜比全景聲 (Dolby Atmos) 和 Dolby TrueHD 無損音頻等音源的支持,從而可以在物理空間內更精確地放置環繞聲音頻。這些都是僅支持壓縮后5.1環繞聲,帶寬僅有384kbps的光纖所無法比擬的。考慮到我的LG電視擁有多達4個HDMI 2.1接口,并且其中一個還支持了eARC協議,所以,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通過HDMI eARC接口將Bose Soundbar Ultra與電視連接。

值得注意的是,和線下門店大多方形的試聽間不同,不規則的家庭布局,對于回音壁的聲場效果往往會有明顯的影響。因此,對設備的發音方向進行聲音定位,尤其關鍵。Bose Soundbar Ultra提供了Bose獨家ADAPTiQ智能音場調校技術,在首次使用時,可通過佩戴隨機附贈的ADAPTiQ 耳機對房間家居的位置情況進行音頻的測量,從而調整聲音的方位,優化聲音的效果。也因此,無論房間大小布局,Bose Soundbar Ultra都能還原最佳聽覺體驗。
憑借 Bose 自家的 PhaseGuide 定向傳聲技術,Bose Soundbar Ultra可以通過多個物理單元的協同工作以及聲音的反射營造出環繞的立體聲場,Bose 對這項技術的描述是可以將多方位的聲音傳送到房間的不同區域,即使在沒有揚聲器的位置也一樣能聽到澎湃聲效。通俗點來說就是,Bose Soundbar Ultra想要打造的是一種家庭影院式的沉浸感。

詳細的感受,當然還要用實際影片來展現。好在我的NAS中有著數百部支持杜比全景聲或Dolby TrueHD 無損音頻的電影可供選擇。舉個例子。《愛樂之城》電影開場在大橋上萬人齊唱的那個長鏡頭,一直以來都被奉為經典。相較于電視自帶的揚聲器來說,改用Bose Soundbar Ultra作為發聲單元后,聲場明顯要更加寬廣,聲音從原本被集束的狀態被拓寬至具有明顯的空間感。坐在沙發正對著的位置甚至有一種被聲音包裹的感覺,而且聲音的分離度比較高,人聲、環境聲,車水馬龍聲,定位精準,臨場感讓人不禁以為身臨現場。
再比如Bose Soundbar Ultra的兩個天空單元,聽感更是讓人驚喜。聲音在經過天花板反射之后再從高到低進入人耳,整個環繞聲頓時就有了「高度」可言,原本處于橫向平面的聲音好像被拔高成了擁有縱向方位的聲場。比如電影《獨立日》中外星人飛船降臨地球的場面,你是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頭頂上方傳來的壓迫感的,由遠及近,那種厚重的感覺逐漸加深,看過之后只能大呼兩個字:過癮!

尤其要說的還有Bose Soundbar Ultra的人聲表現,畢竟,像《漫長的季節》、《魷魚游戲》這樣優秀的電視劇,更多時候是靠對話來推進劇情的。相較于下載的4K電影而言,這種流媒體平臺的電視劇往往不支持杜比全景聲,Bose Soundbar Ultra通過內置的 TrueSpace 專利音頻處理技術可以對非全景聲的音頻信號進行分析并重新混合聲音信號,一定程度的增加了聲音的空間體驗。但有時候,人聲往往集中在中置音箱區域,而兩側的左右聲道又會影響到人聲的清晰度。
這時候,Bose Soundbar Ultra新增的AI對話模式就起到了作用,它能夠自動平衡聲音中的人聲和環繞聲,讓人聲聽起來更佳通透和清晰。開啟該功能后,人物對白就會自動調節到一個比較舒適的音量,不至于飄忽過大,也不至于渾濁不清,與環境音效形成一個較為完美的搭配。
至于低音部分,就一直是Bose的強項了。單就Bose Soundbar Ultra的低頻表現來說,我覺得是足以讓我滿足的。尤其是在游玩《生化危機》之類的恐怖游戲的過程中,那種低沉的配樂渲染,通過Bose Soundbar Ultra表現得淋漓盡致,厚實又有質感,每次都讓我毛骨悚然。

最后想說的是,Bose Soundbar Ultra還支持支持 WiFi、藍牙以及蘋果 AirPlay 2 無線連接,所以,當我不想打開電視,只是簡單的閱讀時,也可以直接將手機上的輕音樂直接推送到Bose Soundbar Ultra,此時,Bose Soundbar Ultra就搖身一變成為了家中的巨型無線音箱,簡直妙哉。

總的來說,在不足萬元這個價格段,Bose Soundbar Ultra應該是一款獨孤求敗般的存在。它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家庭觀影的需求,提供出色的全方位環繞音效,同時節省空間,設計簡約,符合家庭用戶對音響的品質要求。先進的技術與硬件設備,能讓用戶以簡單的操作享受震撼的音效,實屬搭配家庭影院的不二之選。
自從購入Bose Soundbar Ultra,我從來沒有后悔過。它近乎完美的補全了我家庭影音娛樂室的最后一塊短板。
不過……

人總是學不會滿足的,今天,我又接連購入了Bose Surround Speakers 700無線環繞揚聲器和Bose Bass Module 700無線低音炮,為Bose Soundbar Ultra組成了真正的完全體,實現了物理意義上的真9.2.1聲道組合。

至于完全體的使用感受和提升幅度,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