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隊“醫美三劍客”,華熙生物“失守”玻尿酸?快訊
" 醫美 10 年,以前盲目跟風、追求飽滿,打過的玻尿酸可能是我踩過最大的坑,幾年都沒有吸收,今天終于鼓起勇氣去溶掉了。" 一位在成都的張女士表示。
" 玻尿酸 " 不吃香了?
作者 | 劉欽文
編輯 | 趣解商業
" 醫美 10 年,以前盲目跟風、追求飽滿,打過的玻尿酸可能是我踩過最大的坑,幾年都沒有吸收,今天終于鼓起勇氣去溶掉了。" 一位在成都的張女士表示。
玻尿酸作為前幾年最熱門的醫美項目之一,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憑借愛美女性的超強消費力," 玻尿酸 " 也在 A 股撐起了一片天。華熙生物 ( 688363.SH)、愛美客 ( 300896.SZ ) 、昊海生科(6826.HK)因產品獲批時間早、比肩茅臺的毛利率、名列前茅的市占率被稱為 A 股的 " 醫美三劍客 "。
華熙生物實控人趙燕因此被稱為 " 玻尿酸女王 ",但新的一年華熙生物卻有 " 掉隊 " 跡象。先是業績預告顯示,公司 2023 年業績整體下滑,為 " 醫美三劍客 " 中唯一營收、凈利雙下滑公司,再是公司核心技術人員離職,四大品牌之一夸迪也陷入 " 離職風波 "。
當玻尿酸紅利不再,華熙生物又該如何?
01.
公司業績首次負增長,
告別 " 潑天的富貴 "????????
研發在醫美行業就如同為美麗不斷加料的 " 魔法藥水 ",是提升行業競爭力、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關鍵。核心技術人員則是那個調制 " 魔法藥水 " 的人,是實現技術的關鍵人物。
但華熙生物的技術人員正在流失。4 月 2 日,華熙生物發布公告顯示,公司原核心技術人員馬守偉,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職務,辭職后其在公司及子公司將不再擔任任何職務。
馬守偉出生于 1983 年,畢業于中國藥科大學藥劑學專業,碩士學歷。在加入華熙生物前,馬守偉曾就職于聯合利華、歐萊雅的研發中心。2020 年 10 月,馬守偉加入華熙生物,主要負責基礎配方技術和功能性產品配方研發,在職三年七個月。
企查查顯示,馬守偉在華熙生物工作期間,參與申請 20 項專利,涉及清潔類、抗氧化類、水楊酸類等產品。2022 年年報中,華熙生物還對馬守偉的工作表達 " 認可 ",指出其開發了現象級產品一例。但并未指出具體產品。
圖源:企查查
" 醫療行業對于核心人才的要求較高,對于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高于其他行業,另外由于監管嚴格,所以對于核心人員對政策理解和合規能力要求更高,所以業界往往用更好的待遇和職位來互相挖角人才。" 北京大學博士后研究員張磊表示。
受到 " 認可 " 不過一年時間,馬守偉就選擇離職,或許與其 2023 年的業績表現有關。離職時,馬守偉的職務為上海研發中心功能性護膚品開發總監。
功能性護膚品是華熙生物的第一大營收來源,2022 年該部分營收同比增長 38.81%,為 46.07 億元,占比 72.44%。但2023 年,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出現階段性下降,這導致華熙生物的業績首次出現下滑,交出了其上市以來的一份 " 最差成績單 "。
圖源:華熙生物公告
業績預告顯示,華熙生物 2023 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 60.81 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4.37%,歸母凈利潤 5.87 億元,同比下降 39.5%。
華熙生物也是 " 醫美三劍客 " 中唯一營收、凈利雙下滑的公司。愛美客 2023 年營收 28.69 億元,同比增長 47.99%,歸母凈利潤 18.58 億元,同比增長 47.08%;曾經在 " 醫美三劍客 " 中墊底的昊海生科,營收 26.54 億元,同比增長 24.59%,歸母凈利潤 4.16 億元,同比增長高達 130.58%。
" 核心技術人員是企業的重要資產,也是研發團隊的攻堅力量;短期上看,其離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對公司的研發進展、技術突破產生一定影響。但是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在職期間研發產生的成果和作品一般為職務作品,其成果歸屬于公司;并且,一般情況下,核心技術人員也會和上市公司簽署保密協議和競業禁止協議,離職后的核心技術人員是需要遵守相應的保密義務和競業禁止義務的。因此,對于穩健經營,合規體系健全的企業來說,核心技術人員的離職對上市公司的影響有限。"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盧鼎亮表示。
02.
玻尿酸全球銷量第一
造就 " 科創板首富 "
華熙生物背后,是被稱為 " 玻尿酸女王 " 趙燕的彪悍人生。
1989 年,23 歲的趙燕與朋友南下創業,在海南賺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憑借這筆錢,趙燕創辦了華熙實業公司,順著房地產風口,和 3 個朋友合作開工廠,買地買房,兩年就達成了每人 200 萬的目標。此后,趙燕敏銳察覺海南房價泡沫危機,在此之前出手了自己所有的不動產,套現數億回鄉。
1992 年,趙燕回到北京繼續在房地產領域大展拳腳。CBD 中環世貿中心、SK 大廈、五棵松體育館等,都是其在房產、投資領域創造的成果。
2000 年,因緣際會下,趙燕結識了專研玻尿酸的郭學平,敏銳察覺到玻尿酸背后的巨大市場。2001 年,趙燕以凈資產 1.5 倍的價格拿下了山東福瑞達生物化工 50% 的股權,并將其更名為華熙福瑞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華熙生物前身)。
圖源:罐頭圖庫
在趙燕的經營下,2001 年,華熙生物便扭虧為盈實現 300 萬利潤,2008 年,公司在港交所成功上市。2017 年,華熙生物激流勇退從港股退市,2019 年回 A 登陸科創板。
幫助華熙生物扭虧為盈、在港股占據一席之地的,正是玻尿酸。以透明質酸為核心的一系列原料類產品,是華熙生物當時的主要營收來源,為 B 端產品。2016 年時,華熙生物原料類產品的營收占比達到 63%,功能性護膚品僅有 8.79%。
根據研究機構 Frost & Sullivan 的分析,2018 年,按照銷量口徑計算,華熙生物透明質酸全球市占率接近 36%。2021 年,市占率進一步提升至 44%。
順著行業風口,2021 年 7 月 5 日,華熙生物股價達到巔峰,為 313.48 元 / 股,市值高達 1511 億元。趙燕成為科創板首富。胡潤百富榜顯示,這一年,趙燕的財富值達到 565 億元,排名 104。
圖源:胡潤網
03.
四大品牌均銷量下滑,
下一個路口往哪走?
也是在這一年,玻尿酸行業開始初現下滑趨勢。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發布的《2021 全球及中國透明質酸(HA)行業市場研究報告》顯示,玻尿酸原材料的平均價格已由 2017 年的 210 元 / 克,逐漸降至 2021 年的 124 元 / 克,降幅達到 40.95%。
方正證券研報顯示,玻尿酸產品供給端紅利期已經結束,供過于求。雖然行業整體有望長期增長,但品牌獲取增量的難度大大增加。
華熙生物作為行業頭部,對行業 " 溫度 " 自然十分敏感,開始轉而開拓 C 端業務,加大開拓電商渠道銷售力度,研制開發了次拋原液、面膜、" 故宮系列 " 口紅、各類膏霜乳液等一系列功能性護膚品。
圖源:罐頭圖庫
2020 年,功能性護膚品板塊營收首次超過原料產品,成為華熙生物營收第一的業務板塊,且營收占比持續提升。從 2016 年的占比 8.79%,迅速增長至 2020 年的 51.12%。2022 年,進一步提升至 72.44%。
這一轉型似乎十分及時,但高速增長后的弊端如今正在逐漸顯露。
功能性護膚品作為 C 端產品,產品的知名度和消費者的認可度至關重要,想要對消費者進行品牌意識的培養和建立,少不了大筆的營銷費用。財報顯示,華熙生物的銷售費用從 2016 年的 1.07 億元,飆漲至 2022 年的 30.49 億元。銷售費用占總營收的比重也從 14.6%,升至 47.95%。
大筆的銷售費用雖然換來了華熙生物業績的巨量提升,但如今,巨額的銷售費用似乎也 " 帶不動 " 產品了。
2023 年雙 11 期間,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板塊的四大品牌潤百顏、夸迪、BM 肌活、米蓓爾,于天貓旗艦店 + 抖音合計 GMV 同比下降 36%。
圖源:罐頭圖庫
其中,一度被華熙生物寄以厚望,視作高端產品線試探的夸迪,也同樣斷崖式下跌。2020 年 -2022 年,夸迪的營收分別為 3.91 億元、9.79 億元和 13.68 億元。但 2023 年上半年,夸迪的營收僅為 5.43 億元,同比下滑 10.1%。2023 年 " 雙 11" 期間,夸迪天貓旗艦店與抖音合計 GMV 同比下滑 55%。
據 " 藍鯨財經 " 報道,一位夸迪經銷商向其表示,今年 2 月 24 日,夸迪方通知其稱要全面清退經銷商," 因集團戰略調整,經銷商平臺的運營模式將進行調整。老板們入駐繳納的保證金,財務將進行結清。" 該經銷商稱,品牌只承諾退 84% 貨款,但目前仍未收到貨款。
夸迪的核心骨干、主理人枝繁繁也已經離職。據自媒體 " 青眼號外 " 報道,枝繁繁回應表示," 我們創始人集體被離職還沒交接 "" 以后夸迪跟我無關啦 "。據果集 · 飛瓜數據顯示,2022 年四季度,枝繁繁賬號直播預估銷售額達到夸迪整體抖音達播預估銷售額的 40% 以上。
圖源:抖音、小紅書 app
2024 年 3 月 8 日,枝繁繁在抖音、小紅書賬號上發布視頻,文案稱 " 時間不語,聚散有期,歲月不急,各有歸處。" 至今,未再有更新。
04.
膠原蛋白能再造一個 " 華熙生物 " 嗎?
實際上,華熙生物的一系列調整在財報中也有只言片語的體現。
2023 半年報中,華熙生物表示,"流量紅利趨級、流量成本趨高,疊加內部組織結構和運營管理需要進一步升級的背景,公司主動進行戰略調整降低發展的速度,造成了銷售收入增速的下降。""渠道布局方面,公司主動對渠道結構進行調整。"" 基于數字化呈現的實際業務經營成果,對戰略、組織、職能、流程、預算等全面優化調整,持續落實全面降本增效。"
" 調整 " 正成為華熙生物 2022 年關鍵詞。
圖源:罐頭圖庫
向何處調整?被華熙生物高頻提起的,是合成生物。" 合成生物 " 在華熙生物的 2020 年報中僅出現 7 次,2021 年報這個數字被迅速提高到 59 次,2022 年報中再次提升至 87 次,2023 半年報提及 43 次。
所謂 " 合成生物 ",是一種通過改造和重新設計基因組,以創造出具有期望功能的生物體系的工程領域。
套用在華熙生物身上,其原本是通過微生物發酵的方式生產透明質酸等物質。合成生物則可以對現有菌種的基因進行改造和編輯,使其能夠生產不同物質或者更高效地產出物質,進而實現更多創新物質的生產,以及大幅降本增效。
據麥肯錫數據,2025 年合成生物學與生物制造的經濟影響將達到 1000 億美元,發展前景廣闊。
圖源:罐頭圖庫
華熙生物在合成生物領域也付出頗多。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等知名院校的研發人員共同組建 5 個合成生物研發工作室和 1 個應用研發工作室。
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華熙生物的在研原料及合成生物研發項目 121 個。其中,重組人源膠原蛋白、微交聯透明質酸粉末產品、透明質酸鈉陽離子 HA、多聚寡核甘酸等已完成試產;紅景天昔、甘油葡糖甘、人乳寡糖和肌欣等進入中試階段。
趙燕在 2022 年業績溝通會上提到,已經在中試環節投入了 20 億元。2020-2023 年前三季度,華熙生物的研發費用率不斷上升,分別為 5.36%、5.75%、6.1%、6.56%,研發費用分別為 1.41 億元、2.83 億元、3.88 億元和 2.77 億元。
有意思的是,針對合成生物應用領域之一的膠原蛋白,華熙生物與實控人趙燕之間呈現出兩種態度。
2022 年 4 月,華熙生物以 2.33 億元收購北京益而康 51% 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進軍膠原蛋白產業領域。
2022 年 8 月,華熙生物發布了動物源膠原蛋白、重組人源膠原蛋白、水解膠原蛋白(肽)三款產品,針對醫療、食品、再生醫學等不同領域。并表示,計劃將膠原蛋白打造成繼玻尿酸后的第二大戰略性物質。
淘寶顯示,華熙生物的膠原蛋白精華 30 支的價格為 339 元,膠原蛋白肽飲口服液一盒十瓶,售價 138 元。
圖源:淘寶
據 2023 年 9 月華熙生物發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華熙生物有 7-8 種在研膠原蛋白,已經實現大分子的重組膠原蛋白制備。
但 2023 年 4 月,在華熙生物的業績溝通會上,趙燕 " 炮轟 " 膠原蛋白添加至護膚品中,只是 " 概念 "。" 膠原蛋白在護膚品上用,那就是個概念。因為它吸收不了,不能在你皮膚里面形成保護膜。正常的皮膚,膠原蛋白是沒辦法起效的,尤其資本市場都覺得膠原蛋白今后要存在什么替代,我覺得不太可能。" 趙燕表示。
不僅如此,趙燕還指出目前市場上沒有企業可以做出真正的類人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醫美會用,但是如果你們想用來作為填充,實際上保持的時間是很短的,它并不能給你起到多大的效果。"
圖源:罐頭圖庫
雖然醫美市場競爭激烈,但像趙燕這樣態度直接的表達 " 情緒 " 行為并不多見。趙燕之所以態度強硬,是因為 " 膠原蛋白是否能成為下一個玻尿酸 " 的話題正在市場上不斷發酵。
膠原蛋白的應用范圍包括用于皮膚凹陷處的填充,并且膠原蛋白注射相較玻尿酸具備獨特優勢,例如可以補充人體流失的膠原蛋白,同時刺激自身膠原蛋白生成。
玻尿酸作為華熙生物的第一大戰略物質,對華熙生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被 " 替代 " 風險自然無法想象。
不過,膠原蛋白是否真有如此好的效果,還要打一個問號。"玻尿酸和膠原蛋白并沒有絕對‘一姐’之稱,各有優勢。膠原蛋白可以支撐起皮膚立體網,為肌膚補充營養。玻尿酸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填充立體網,一負責水潤。當然了,注射前要根據個人基礎情況來選擇玻尿酸還是膠原蛋白,而且還要謹慎選擇技術好、經驗豐富的醫生。" 中國研究型醫院協會美容醫學專業委員沈正洲表示。
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也指出,膠原蛋白運用在食品領域的效果還有待商榷," 是否智商稅,目前還不好說,‘口服美容’產品可能或許會有一些作用,但醫學界還沒有找到足夠的證據證明口服膠原蛋白確有抗衰效果。若長期服用高濃度膠原蛋白,還可能會造成消化紊亂、炎癥等問題。"
圖源:罐頭圖庫
此外,合成生物雖想象空間滿滿,但前路依然漫漫。根據公開信息,合成生物領域一級市場融資金額在 2021 年達到頂峰,為 106 億元,2022 年投融資金額驟降 62.47%。號稱 " 合成生物鼻祖 " 的 Amyris 公司正在美國申請破產。
醫美市場風起云涌,華熙生物頻頻轉型,對市場動態看似有著敏銳的洞察力。但總體來看,華熙生物似乎再次站在了一個不得不進行變革的十字路口。其傳統業務已觸及天花板,而功能性護膚業務這一支撐公司業務增長的重要板塊,如今也深陷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四大品牌的營收均出現了下滑趨勢。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