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奔騰,快跑不動了汽車
在一汽奔騰相關“避雷”帖的下方,有網友如是評論到。簡單又直白的話,道盡了一汽奔騰的辛酸和尷尬。
“店也不大,就是個小眾小廠車……一汽集團大,不等于一汽奔騰大”
“還是得買大品牌”
在一汽奔騰相關“避雷”帖的下方,有網友如是評論到。簡單又直白的話,道盡了一汽奔騰的辛酸和尷尬。
對于成立于2006年且背靠中國一汽的一汽奔騰來說,“天龍人”開局+扶不起的阿斗,無疑是最簡明扼要的形容了。
曾定位為中國一汽旗下的中高端汽車品牌,曾推出過銷量尚可的奔騰B70。然而在新能源滲透率逐漸走高后,一汽奔騰的發展情勢就急轉直下。
作為一汽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如今的一汽奔騰愧對一汽的背書;面對出于對一汽的信任而購買的消費者來說,一汽奔騰辜負了消費者的選擇。
莫說策馬奔騰了,如今的一汽奔騰,已經快跑不動了。
用小車飲鴆止渴,用SUV“坑一個算一個”
無人在意的是,一汽奔騰作為一個市場認知度極低的“大”品牌,目前在售車型高達8款。
按照一汽奔騰官方披露的銷量數據,今年上半年,品牌的整車銷售量有87517臺,同比增幅有43%。一汽奔騰對自身的市場表現是自豪的,品牌還提到,上半年新能源產品銷量達到了72552臺,同比增長近3倍。
不去細究的話,只看官方披露的數據,一汽奔騰幾乎可以用前景璀璨來形容了。可只要稍加留意就能意識到其中的不對勁。
首先,上半年總銷量達到87517臺,那么品牌全系月均銷量大概為14586臺,不足1.5萬臺。行業內大家都認可的一個標準是,月銷萬臺是一個品牌的生死線。那么,成立至今將近20年的一汽奔騰,如今卻只有一只腳邁過了生死線。
一汽奔騰,有什么可自豪的?
其次,月均銷量14586臺,而一汽奔騰在售車型達到了8款,平均到每款產品身上,月銷僅1823臺左右。一汽奔騰銷量數據的含金量,上了稱,不足斤,不足兩。
如果再以實際的細分車型銷量來考察,一汽奔騰的銷量就更沒什么值得自豪的了。以某汽車平臺公布的銷量數據為例,今年6月份,一汽奔騰銷量最高的產品是微型車奔騰小馬,月銷10982輛;其次是定位倒數第二低的悅意03,當月賣出3358輛;再者則是奔騰B70,月售1595輛。除此之外,再無月銷過1000臺的產品了。
定位最低的純電微型車貢獻了超63%的銷量,不僅稀釋了一汽奔騰銷量數據和結構的含金量,更稀釋了一汽奔騰新能源銷量占比的含金量。
根據中國一汽官方發布的信息,一汽奔騰的奔騰NAT、奔騰小馬等新能源車型均批量出口中東、拉美等海外市場。與此同時,奔騰NAT的核心市場還有國內的B端市場,相當一部分銷量最終都以網約車而非私家車的方式體現。
真正值得夸耀的銷量,是在主流核心市場的銷量,是C端消費者貢獻的銷量,是多款不同定位的熱門細分市場產品貢獻的銷量。
一汽奔騰只談數量不談質量,一方面用微型車奔騰小馬粉飾銷量和新能源占比的“門面”,一方面又要用出口和B端來掛住自己的“臉面”。消費者未必會被一直蒙在鼓里,一汽奔騰掩耳盜鈴的做法,倒是先坑了自己。
2022-2024年,一汽奔騰累計擴損高達94億元,單2024年一年,就虧損了43.47億元。銷量只能粉飾卻不能造假,盈利能力則更是連粉飾的機會都沒有。
毫無造血能力的痛,關起門來,一汽奔騰比誰都更深有體會。
CEO徐明的營銷手段,太不高明
今年5月26日,在悅意07的上市現場,品牌CEO徐明干了一件“驚世駭俗”的事。
發布會現場,為了證明悅意07車內座椅材料的健康度和環保度,徐明當場喝下了一杯拿悅意07座椅包材泡的水。
“口感不錯,我干了!”
“我喝這杯水,不是鼓勵大家拿皮子泡水喝,而是證明我們用的皮子健康環保。悅意07內飾及座椅采用行業首創的靈芝皮,環保生物基,零苯無異味。”
證明車內座椅用料優良的方法有很多,可徐明偏偏選擇了不高明且無效的那一個。
為什么不高明?
車內座椅材質是否會產生有害揮發物,需要將其置于實際用車環境中去檢驗。最簡單明了的方法是,使用專業儀器測試整車高溫暴曬后車內空氣。再不濟,可以甩出專業權威機構的檢測證明。
材質泡水無有害物質,和車內無有害揮發物質,二者之間驢頭不對馬嘴,根本不能劃傷等號。徐明此舉除了嘩眾取寵,并不能真的證明悅意07的健康度和環保度。
為什么說無效?
正式上市后的首個完整銷售月,也即今年6月份,悅意07的月銷量僅有462臺。通常,上市后的3個月內,是產品的“新手福利期”,前期積壓的訂單能讓新品在短時間內呈現出不錯的銷量。而悅意07即便在福利期內,市場表現依舊如此差勁。
這足以證明,徐明“驚世駭俗”的舉動根本沒能有效轉化為市場關注度和產品銷量。
一個背靠一汽的品牌的CEO,不展現專業度也不展現穩重,反而東施效顰學習新勢力的營銷套路,既辛酸,也合理。
看一看文章開頭提到的,消費者對一汽奔騰的印象便可知曉,這個年紀頗大的品牌卻沒有資歷,這個背靠一汽的品牌卻沒有實力。大廠的背書,沒能讓一汽奔騰享受到認可度,更沒能讓一汽奔騰轉化為自己的知名度。
品牌建設的不足帶來的是消費者認知的不足,這對于目前希望借悅意03、悅意07進入主流核心市場的一汽奔騰來說是相當致命的。劍走偏鋒搏一個噱頭,徐明的舉動也就不足為奇了。
同時,數據顯示,2019年時,一汽奔騰的經銷商網絡尚且有1000家左右;到了2023年,這一數字縮減至不足400家。
本就品牌認可度不足的情況下,渠道建設還相當滯后,由此一來,消費者只會越來越不記得一汽奔騰的名字。
另外,渠道鋪設滯后還帶來另一個問題。前些時,新款奔騰小馬上市。微型車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為了吸引消費者,一汽奔騰給出了免費現場救援、免費節前檢查等權益。但渠道稀疏,用戶該去何處要求品牌兌現自己的權益承諾?
當產品正常維保都成問題的時候,所謂的加碼權益,不過是一紙空談。
寫在最后
CEO上場拉下臉面搞營銷,新品推出種種加碼權益。一汽奔騰許多看似努力的行動背后,其實透露著十足的無力。
微型車市場,宏光MINI EV、長安Lumin以及吉利熊貓擋在奔騰小馬前面,有性價比的靠性價比,有品牌的靠品牌,有資歷的靠資歷,唯獨奔騰小馬是“三無”產品。
起步價2.49萬元的奔騰小馬,銷量遠不如起步價在3萬元以上宏光MINI EV和長安Lumin。微型車本就利潤微薄,價格已經是降無可降,配置已經是升無可升。微型車打到最后,拼的不是誰給的更多,而是誰能讓下沉市場的消費者更輕易地接觸到。
與其喝“皮子水”,徐明不如靜下心來,好好琢磨一下品牌與渠道建設的問題。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