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先囤后付”的攜程版花唄,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快訊
這兩天,攜程版“花唄”高調上線。攜程將其取名為“先囤后付”,并在產品頁面標注為“拿去花,信用購提供”,與螞蟻花唄信用購如出一轍:
(圖片來源:攜程官網)
這兩天,攜程版“花唄”高調上線。攜程將其取名為“先囤后付”,并在產品頁面標注為“拿去花,信用購提供”,與螞蟻花唄信用購如出一轍:
近年來,攜程在金融領域動作頻頻,現金貸、消費貸、小微貸、大額貸可謂是探索個遍。2024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攜程網絡小貸(重慶攜程小額貸款)營收1.94億元,同比增長8.1%;凈利潤1904.4萬元,同比增長82.07%。
在金融業務領域嘗到甜頭的攜程,此番推出“先囤后付”,結合“先囤一步,輕松后付,旅行囤貨無負擔”的廣告宣傳語,究竟有何商業圖謀?
攜程在金融領域已有多年布局。公開資料顯示,攜程金融運營的貸款產品包括但不限于信用貸(原借去花)、拿去花、借錢優選、抵押貸、生意人貸,對應貸款業務涵蓋消費金融及企業金融,C端B端兩手抓。
而本次在“先囤后付”業務中粉墨登場的拿去花|信用購,則是典型的消費分期產品,嵌入到攜程、去哪兒等酒旅出行場景。放款方的出現規律則與花唄異曲同工,自有品牌由自營金融放款(攜程小貸),而信用購則由外部資方放款。
據不完全統計,攜程金融合作資方主要涵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如尚誠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民營銀行如上海華瑞銀行、武漢眾邦銀行等,此外還覆蓋江蘇銀行等城農商行機構。
一眾資方對場景金融寄予厚望,攜程作為導流方自然不能辜負了美意,但如何在攜程擅長的酒旅業務與資方信用購業務之間,順利搭起業務溝通的橋梁?
從產品資料能夠看出,攜程“先囤后付”歸屬于“預售套餐場景”,可以理解成,這是一款預付類產品:
預付“囤貨”類產品目前已成為互聯網本地生活的業務標配,最開始起源于餐飲“團購”,消費者可通過下單套餐囤積美食券,后逐步擴大到娛樂、出行、住宿等本地生活領域。例如,本地生活類巨頭——美團,便是通過這種團購囤貨類產品起家。
而攜程的“先囤后付”,則是在傳統預付“囤貨”類產品基礎上疊加了信用支付類產品,拿美團來進行類比,就好比在囤積美食套餐的過程中,使用了美團月付這種信用支付工具。
一個令人關注的事實是,在美團囤美食券,可以選擇美團月付,也可以使用其他銀行信用卡或儲蓄卡。但在攜程“先囤后付”中,游戲規則變成“僅限拿去花|信用購可享”。
也就是說,攜程將酒店套餐的出售,與其消費信貸業務進行了深度捆綁。
由此,攜程此番動作的真正商業意圖浮出水面——將性價比不錯甚至市場稀缺的酒旅套餐打包進“先囤后付”籃子里,強勢為消費金融助貸進行輸血。
據攜程黑板報信息,攜程共有四大主營業務,分別是住宿預訂、交通票務、旅游度假跟商旅管理。前兩項業務作為攜程的支柱,營收規模均高達數十億。而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持續進行,旅游度假、商旅管理也出現報復性增長:
而攜程之所以成為OTA領域多年屹立不倒的龍頭企業,其最大的優勢來自于其他同業對手所不具備的供應商議價能力——尤其是高星酒店資源。
早在2012年,攜程就與萬豪、君瀾、粵海等高星級酒店達成合作。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攜程所合作的高星(四星、五星)酒店已超過8000家。
相比之下,同業競手如美團、抖音在高星酒店資源領域難以與之并肩。有資料表明,美團的高星酒店間夜量約在20%,而抖音揮之不去的下沉市場標簽,則難以打動高星酒店與之合作,酒旅資源質量更是慘不忍睹。
當然,僅憑正常的商業合作,難以達成攜程在高星酒店領域攻城略地的快節奏。一個廣為人知的事實是,攜程更加擅長通過兼并收購這一類資本手段,快速拿下競手業務的同時,大幅實現地盤擴張。
例如,2014-2015年間,攜程先后入股同程、途牛、參與收購藝龍、并購掉OTA行業老二去哪兒,一時間引發市場轟動。通過并購迅速獲取競手的業務資源、數據資產及用戶,攜程營收開啟跳躍式增長。
相似的業務動作在境外被重新復制了一遍。2015-2016年,英國航空整合平臺Travelfusion公司、印度最大OTA公司MakeMyTrip、英國旅游搜索網站天巡相繼被攜程納入囊中,進一步鞏固了其OTA的壟斷地位。
風光無二的OTA老大,在高速成長的同時,隱憂也在悄悄滋生。一方面,攜程的流量確實已經逐步邁入到了瓶頸階段,增速放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而另一方面,另一巨頭旗下的新生代OTA平臺——飛豬正鉚足了勁在助貸領域發力。就在今年夏天,飛豬在錢包欄目中悄然上線消費金融產品,資方與攜程拿去花高度重合,同樣為持牌消費公司、民營銀行、地方中小銀行。
“先囤后付”對于攜程來說屬于產品創新,可對于飛豬來說早已摸清其中的門路。要知道,飛豬信用住早在數年前就已經面向全體用戶推出,主打“免押金、免排隊、免查房”的便捷體驗。
萬變不離其宗,這類產品的一個核心功能便是,用推遲的賬期及資金占用,搶奪核心用戶。
根據網絡用戶反饋情況,攜程版“花唄”仍處于內測階段,并沒有對全部用戶進行開放。
想要獲得所謂的“內測資格”,小程序渠道并不管用,需要在攜程自營APP中進行操作,以此規則旨在攜程鞏固自營線上渠道的地位。
而后再經過一系列綁卡、刷臉、上傳身份證信息等操作,進一步獲取“內測資格”。也就是說,用戶還沒囤到優惠酒旅套餐,就率先被攜程“囤”取了個人身份及賬戶信息。
這些重要的用戶信息擁有一個更加官方的稱謂——數據資產,而這正是場景金融賴以生存的關鍵資源。要知道,攜程金融板塊并不止拿去花信用購一類,聯合貸、助貸、貸超導流等五花八門的業務齊聚一堂,眾貸款機構對用戶早已虎視眈眈。
如果說,“先囤一步,輕松后付,旅行囤貨無負擔”是為用戶設置的“鉤子”,那么用戶本身也是一種鉤子,“鉤”住助貸產業鏈上的各方機構。
“鉤子”所具備的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征信的處理。“先囤后付”的賬期何時開啟,取決于用戶何時預約,看上去給了用戶更多的自主性,只要不預約,征信報告上便沒有記錄:
(來源:常旅客小哥)
但這種玩法也被用戶質疑稱,會不會成為職業玩家囤積稀缺酒旅資源的“神器”:
不論如何,攜程版“花唄”的誕生,確實給業內展示了一種消費金融+酒旅場景的新玩法,只不過,當并不完善的規則碰撞經驗老到的職業玩家,后續流量變現的效果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