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轉讓,盈利指標不符合監管標準,桂林銀行IPO能如愿嗎?快訊
?謀劃IPO的桂林銀行股權被擺上了交易平臺,引起市場關注!
文 | 劉振濤
編輯 | 張佳儒
謀劃IPO的桂林銀行股權被擺上了交易平臺,引起市場關注!
近日,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的信息顯示,桂林銀行8279.11萬股股份(約占公司總股本的0.91%)在公開掛牌轉讓,轉讓價格為3.26億元,股權轉讓方為南方電網旗下廣西鑫盟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資料顯示,桂林銀行前身為桂林市城市合作銀行,1998年5月更名為桂林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11月更名為桂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據媒體報道,業內人士表示銀行機構股權能否成功拍賣,一般受銀行股權定價、經營業績、盈利前景等多重因素影響。
梳理桂林銀行的年度財報,近兩年來,桂林銀行的業績和規模都保持增長趨勢,2023年末,桂林銀行的總資產規模達5000多億,是廣西省最大的城商行。
雖然桂林銀行的業績和規模在增長,但是其盈利能卻并不達標,多項盈利能力指標低于監管部門劃定的警戒線,并且不良貸款率抬頭,資產質量存在隱憂。
值得注意的是,桂林銀行從2011年起就在開始謀劃IPO,經過10多年的努力,目前仍處于輔導階段。
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的評級報告指出,桂林銀行盈利能力和流動性風險管理水平仍有待提升,資本充足水平有所下降,未來資產質量仍面臨一定下行壓力。
由此來看,桂林銀行的IPO之路可能存在挑戰!
謀求IPO長達13年,
仍在輔導階段
2022年3月,廣西政府印發《廣西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文中提到,“2024年12月31日前,力爭實現3家城市商業銀行資產規模14000億元、存款余額9000億元、貸款余額7300億元,1家城市商業銀行進入上市輔導期。”
桂林銀行作為廣西地區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被寄予厚望。
桂林銀行最早謀劃IPO可以追溯到13年前的2011年。據當時的媒體報道,2011年7月,桂林銀行原董事長王能首次提出“爭取5年內上市”目標。
隨后的幾年,桂林銀行多次在股東大會上審議與上市相關的議案,并積極開展股權確權工作。2015年,桂林銀行進行股東確權,以謀求在新三板上市。
不過,2016年,桂林銀行卻撤回掛牌新三板申請。時任桂林銀行行長于志才表示,這是出于對發展戰略調整的考慮,希望在條件成熟時直接爭取主板上市。
桂林銀行的上市計劃被暫時擱置,直到2019年新行長吳東到來,桂林銀行IPO之路再度開啟。
2019年,吳東成為桂林銀行的副董事長及行長。據當時媒體報道,新行長吳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將適時向廣西證監局申報上市輔導,加快上市步伐,力爭3-5年內在主板申報IPO?!?/p>
為了完成目標,吳東領導下的桂林銀行動作頻頻,積極擴充資本完善股權結構。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2年的三年時間,桂林銀行進行了7輪增資擴股。特別是2022年9月,更是完成了規??涨暗牡谄咻喸鲑Y擴股,股東總認購數量為40.64億股,認購金額合計101.61億元,幾乎相當于前6次增資數額的總合,創下了當時國內非上市銀行單次配股募資的紀錄。
2023年8月,桂林銀行向廣西證監局提交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備案公告,正式進入IPO輔導階段。桂林銀行與中信證券簽訂了相關輔導協議。
根據輔導備案報告,桂林銀行接受中信證券為期2年的輔導,共分為4個階段,涉及歷史沿革問題梳理,內部控制、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培訓,完善公司治理運行、信息披露制度規范以及輔導總結。輔導計劃將于2025年4-6月完成,并制作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請文件。
中信證券輔導桂林銀行期間,一共發布了四次進展報告。根據中信證券2024 年7月12日發布的第四期進展報告,桂林銀行目前因歷史原因,仍存在少量自有房產未取得土地證、產權證或房產權證的情況;以及未解決的法律訴訟問題。
目前,距離桂林銀行完成上市輔導剩余1年時間,桂林銀行能否順利完成上市輔導存在不確定性。
業績與規模增長,
多項指標不符合監管標準
即便桂林銀行可以順利完成上市輔導,能否成功闖關IPO,仍然具有不確定性。公司的經營發展業績規模等都可能成為IPO的影響因素。
桂林銀行自吳東成為新任行長以來,公司的規模和業績都保持著不錯的增長趨勢。根據桂林銀行披露的相關年度財報,2019年至2023年5年時間,桂林銀行的營業收入從63.79億元增長至114.93億元;公司歸母凈利潤從10.83億元增長至21.29億元。
過去的2023年,桂林銀行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63%,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1.09%。目前A股上市的城商行有17家,2023年,17家上市城商行中,5家營業收入同比出現不同幅度下降,2家歸母凈利潤同比不同幅度下降。將桂林銀行的業績增速對比來看,可以說表現比較優秀。
資產規模方面,2019年至2023年,桂林銀行的總資產規模分別為3122.73億元、3769.84億元、4425.58億元、4971.08億元、5426.40億元。5年時間,桂林銀行總資產規模每年都保持500億以上的增長。
由此可以看到,桂林銀行穩健增長的業績和資產規模是其IPO的底氣。
不過,桂林銀行發展仍然有隱憂。
首先從盈利方面來看,桂林銀行的多項盈利能力指標亮起紅燈,低于監管部門設定的最低警戒線。
年度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桂林銀行的資產利潤率分別為0.35%、0.37%、0.42%,監管設定的標準是大于或等于0.6%;桂林銀行的資本利潤率(不含永續債)分別是6.46%、6.02%、6.22%,監管標準是大于或等于11%;桂林銀行的成本收入比分別為35.70%、40.30%、39.75%,監管設定的標準為小于或等于35%。
由此可以看到,桂林銀行的3項盈利能力指標近3年來都不符合監管的標準,存在隱憂。
此外,桂林銀行的存貸比指標也不符合監管標準。
2023年,桂林銀行的利息凈收入達105.03億元,同比增長20.58%,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高達91.39%。2022年-2023年桂林銀行的存貸比分別為76.43%、78.06%,低于監管指標≤75%的要求。
資產質量方面,2023年,桂林銀行不良貸款額約為48.8億元,較年初上升9.1億元;不良貸款率1.65%,較2022年上升了7個基點,不良率有抬頭的現象。桂林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為146.65%,接近130%的監管紅線,遠低于同期末商業銀行的平均撥備覆蓋率205.85%。
綜合來看,在盈利以及資產質量方面,桂林銀行存在不可忽視的隱憂,盈利指標是否能達到監管,資質質量是否不斷提升,都將是市場關注的重點。
回顧過往銀行IPO情況,自蘭州銀行于2022年1月成功A股上市后,至今未見新的銀行股登場。桂林銀行能否成為下一個A股上市成功的銀行,又能否成為廣西第一家上市的銀行呢?有待時間驗證!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