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困在高端里快訊
六年時間,特斯拉營收增長了51倍,虧損只增長了1.7倍。而蔚來營收增長10倍,虧損增長了1.1倍。
歐盟將從今年7月4日起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關稅,蔚來將被征收21%。不過不要緊,因為就算不加征關稅,蔚來汽車在歐洲也賣不動。
我在EU-EVs(歐洲電動汽車)網站上發現,2024年迄今(6月19日),蔚來汽車在歐洲四國總共只賣了710輛:挪威351,德國180,荷蘭130, 瑞典49。
2024迄今蔚來在挪威銷量
2021年5月,蔚來雄心勃勃地宣布出征歐洲。就在一個月前,蔚來下線了第10萬臺車。股價經過一年的瘋漲之后有一些回調,在40-50美元之間震蕩,市值約1000億美元,是現在的十倍。
蔚來的歐洲第一站是挪威,這是歐洲新能源車普及率最高的國家,無需教育市場,擁有成熟的基礎設施,而且沒有關稅,沒有本土汽車品牌競爭。
次年,蔚來就進軍BBA的老家德國。當年10月,蔚來在柏林盛大發布了三款汽車,推向德國、荷蘭、丹麥、瑞典四國市場。不過詭異的是,只租不賣。李斌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汽車最終是一種服務,歐洲很大一部分汽車消費來自公司用車,即租車。
蔚來非常自信,保持了跟國內一樣的高端定位和定價,配備75kWh電池包的ET7、EL7、ET5在德國月租分別為1199歐元、1299歐元和999歐元。而同等檔次的奔馳EQB、福特電馬和特斯拉Model Y月租價格僅為464歐元、487歐元和629歐元。
李斌信誓旦旦,蔚來不僅要把車賣到歐洲,而且要把蔚來的一整套體系輸出到歐洲,包括NIO house(牛屋)、換電站以及社區文化。
為了彰顯高端的品牌形象,蔚來在奧斯陸、柏林、阿姆斯特丹等市最繁華的商業中心開設了一兩千平米的NIO House,這樣規格的NIO House在歐洲共建了7個。此外還有8家蔚來空間、55家蔚來服務中心。
豪華氣派的挪威奧斯陸牛屋
蔚來把換電模式也搬到了歐洲。除了在各國興建換電站,還在匈牙利建了一個能源工廠,專門負責歐洲換電站的制造、研發和售后服務,這個工廠在2022年9月就投入了運營。
至今,蔚來在歐洲已經建了 43 個換電站。此外還有45 個超級充電站和超過 60萬根第三方充電樁。
但三年下來,蔚來在歐洲一共賣了不到5000輛車。
根據EU-EVs的統計:
2022年,挪威1127輛,荷蘭54輛,瑞典27臺,德國0銷量。
2023年,德國1244輛,挪威616輛,荷蘭261輛,瑞典200輛。
之前蔚來在德國的政策是只租不賣,所以2022年銷量為0。但2023年蔚來是否又調整了策略,轉租為賣,不得而知。但2023年在德國是蔚來進入歐洲以來的最好成績,全年德國汽車總銷量為52萬多輛,蔚來的市場份額為0.2%。
這樣的表現似乎情有可原。首先,進入一個新的市場本來就有一個投入期,何況是本土品牌林立的歐洲;其次,疫情后全球經濟下行、各國通脹、加息,歐洲也在水深火熱中。
但其實蔚來從一開始就押錯了市場。事實證明,中國汽車出口的前五國,2022年為比利時、英國、俄羅斯、沙特、澳大利亞,2023年是俄羅斯、墨西哥、比利時、澳大利亞和英國,2024年1-4月是俄羅斯、墨西哥、巴西、比利時、阿聯酋;
今年4月,中國汽車出口增量的前五國家:巴西89,709輛、俄羅斯51,132輛、阿聯酋38,915輛、墨西哥31,940輛、吉爾吉斯斯坦30,812輛。當然上述汽車出口主要是燃油車。
或許蔚來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加上歐盟的關稅問題,6月12日蔚來宣布對全球業務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新成立的全球業務發展部門下設八大二級部門,覆蓋了中東及北非、亞洲、拉美及大洋洲、西歐、南歐、中歐東歐及北歐等多個地區。也就是說,蔚來的海外業務從歐洲擴大到了全球。
不過,版圖越攤越大,蔚來有能力應付嗎?
蔚來成立于2014年,2018年6月開始量產交付。營收規模從2018年的49.51億元,發展到2023年的556.18億元。虧損額也從2018年的96.39億元,擴大到2023年的207.20億元。2014年第一季度又虧51.85億元,量產以來累計虧損705.98億元。加上此前幾年的投產準備,蔚來十年時間共虧損約800億元。
蔚來近五年凈利潤
從電動車企業自身的發展階段來看,蔚來的2018-2024相當于特斯拉的2012-2018,即從開始量產到擴大生產規模。特斯拉從2012年開始量產model S,到2020年才實現盈利。從這個角度來看,蔚來虧損也是正常的。
不同的是,特斯拉的營收增速遠超虧損的增速。特斯拉2012年營收4.13億美元 ,虧損3.96億美元;2018年營收214.61億美元,虧損10.63億美元。
六年時間,特斯拉營收增長了51倍,虧損只增長了1.7倍。而蔚來營收增長10倍,虧損增長了1.1倍。
而跟特斯拉相比,蔚來汽車雖然定價高,毛利率卻低得多。2015-2017年,特斯拉汽車業務毛利率是23%-25%。此后一直維持在20%以上,2021年甚至高達29%,直到2023年才跌至19%。
反觀蔚來的車輛利潤率,2020年為12.7%,2021 年為20.1%, 2022年為13.7%,2023年降到了9.5%。
公司毛利率更低:2018年為-5.17%,2019年為-15.32%,2020年為11.5% ,2021 年為 18.9%,2022年為10.4%,2023年毛利率為5.5%,2024年Q1為4.9%。
蔚來近五年毛利率
為什么?因為蔚來的成本實在太高了!
蔚來早期的客戶都是土豪。當大家都還看不懂電動車,質疑電動車成不了氣候、根本取代不了燃油車,這群有錢人就精明地發現,蔚來汽車的性價太高了。2021年我曾跟廣州的一個土豪車主交流過,他說,只有玩過豪車的人才明白蔚來的超級性價比,40多萬的車配置一點不亞于百萬元的燃油車。
事實上,蔚來就是想做電動界的BBA,因為彼時BBA還不看好電動車,態度很猶豫,從燃油車轉做電動車難度更高。而特斯拉汽車的定位更像福特,給蔚來留出了一個高檔電動車的市場空白。
除了遠超定價的配置,蔚來在服務上更堪稱汽車界的海底撈。為了解決用戶對電動車續航問題的擔憂,蔚來拿出了土豪的解決方法:一是移動充電,如果你沒電了,只要一個電話,蔚來就開著充電車過來了。二就是蔚來引以為傲的換電模式,蔚來在用戶集中的區域建換電站,把車開過去就給你換一塊電池,就像手機換電池一樣。
由于2018年的時候,電池占電動車成本的比重高達40%,而一塊電池的壽命最多只有8年時間,這意味著車身壽命沒到,電池先得報廢。而換一塊電池,可能得花10-20萬元,很不劃算。蔚來宣稱,換電模式將電池的質保和更換問題攬到了自己身上,讓車主完全沒有后顧之憂。
其實蔚來并非換電模式的發明者。2007年,美國的better place與雷諾日產合作,在以色列建了數十個換電站,最終于2013年停止運營。2013年,特斯拉也曾推出93秒換電技術,但在2015年放棄了。
一是美國人家里都有充電樁,在家充電就行了,而且每次換電還要花60-80美元,沒必要。二是特斯拉要求車主把電池換回去,哪怕用郵寄的方式也要把在換電站換的電池寄回給特斯拉,太麻煩了。
事實上,除了解決電池的質保問題,蔚來推行換電模式還有一個隱藏的原因。當時政府對新能源車的補貼只針對30萬以下的車型,而蔚來汽車定價在40萬以上。換電模式將車電分離,用戶可以購買不帶電池的汽車,蔚來的車價就降到30萬以內,仍可獲得政府補貼。蔚來同時推出BAAS(電池即服務)模式,用戶只需每個月花1000多元訂閱電池服務。
蔚來的換電模式不要求車主將電池換回,因此頗受土豪用戶的歡迎。畢竟對于有錢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我記得上述蔚來車主說過,他家好幾部車,買蔚來就是因為在家里充電方便,不用去加油站排隊。
特斯拉的早期車主們通常也是蔚來股票的持有者。2020年前后,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已經吃盡了,再無創新的業務,特斯拉的成功證明了電動車是一個靠譜的新風口。蔚來的股價從2020年1月的3美元開始,一路高歌猛進,到2022年1月漲到了66美元,一年之內翻了20倍。
在股市里賺得盆滿缽滿的蔚來車主們對蔚來和李斌簡直是頂禮膜拜、無限擁戴。當時的Nio day盛況空前,車主們自費包機飛去參加,還掏錢為蔚來打廣告,狂熱程度不亞于粉絲追星。
被特斯拉拋棄的換電模式,在業界的一片爭議聲中,竟奇跡般地堅持下來了,甚至成了蔚來的差異化優勢。根據蔚來官網的實時數據,截至6月21日,蔚來共有換電站2435個,累計換電次數4661萬次。
蔚來的實時換電數據
蔚來為早期用戶提供終身每月免費6次換電。在蔚來社區,當一些新車主詢問換電模式好不好,擔心自己買的新車,換成舊電池太吃虧。就會有很多人在下面留言:換電真香,不在乎新舊,只要電池健康就行。
根據蔚來官方的宣傳,蔚來在電池的運營養護上投入了大量研發,并擁有很多專利,能保證用了12年的電池包保持80%的健康狀態(最低健康度是70%)。
車主們都很爽,但蔚來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這幾年來,蔚來不僅要投資建站,還投入大量技術研發以升級換電站。
根據媒體采訪蔚來的公開資料,一代換電站成本300萬元,換電時間10分鐘;二代換電站成本200萬元,換電時間5分鐘;三代換電站成本150萬元,換電時間3-5分鐘。
最近蔚來上線了首批第四代換電站,用了四顆英偉達orin X芯片和6個超廣角激光雷達,換電速度縮短至3分鐘。為了讓換電再快一點點,蔚來可謂不惜血本、分秒必爭。
第四代換電站
換電站的投入按媒體估算已經花了40-50億元,今年還要再建1000座。而且換電站都還在虧損階段,蔚來高管接受采訪時坦言,盈虧平衡線是一天50-60單,目前的日均單量只有35-36單。
但這一切最終導致蔚來空有BBA 的品牌定位,卻沒有BBA的利潤。蔚來的巨虧讓人不禁替它捏把汗,甚至有車主都開始擔心,蔚來這么貼心周到的服務不知還能持續多久。
除了不斷地融資續命,蔚來也在尋求突圍。
換電業務上,蔚來一方面將換電站開放給第三方。目前已有8家車企加入蔚來換電聯盟,包括廣汽、長安汽車、吉利、奇瑞、江汽、路特斯,大家一起開發共享電池的技術標準。第四代換電站就開始支持多品牌換電,現在蔚來車主換的電池都是蔚來汽車的,將來要和長安、吉利等汽車一起共享電池,不知道他們是不是依舊覺得爽。
另一方面和電網合作,發展儲能業務。今年2月,蔚來與南方電網簽署戰略合作,將換電站作為分布式儲能,參與電網調節,一起發展虛擬電廠。我估計大概做法是,高峰期換電站從電網充電,低峰期則把電反向放給電網。
這是一種全新的探索,貌似全球還沒有成功的商業案例,不知道蔚來什么時候能跑通,并從中產生規?;氖找?。
突圍的第二個方向就是開拓新的市場。蔚來至今賣了51萬臺車,國內的高端用戶就那么多。之前蔚來選擇歐洲,肯定是也是考慮到歐洲的高端客戶多。如今歐洲受挫,又擴大到全球廣撒網,面向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用戶打造品牌、推廣品牌,談何容易。而且縱觀這兩年來成功出海的中國公司,如SHEIN、拼多多,無一不是消費降級的。
而第三個突圍方向就是推出新品牌。2021年4月,我曾參加富途組織的活動去合肥參觀了蔚來江淮廠,全程細品蔚來的品牌建設和社區文化,當時我就斷言,蔚來將來如果要進入中低端市場,必定要推一個新的品牌。
三年之后,今年5月15日,蔚來終于發布了新品牌樂道,并推出首款車L60,價格21萬+。李斌直言:NIO品牌以追求毛利率為先,而樂道則更多追求銷量。很多人嘲笑,樂道終究要扛下蔚來的一切。
但我在看來,為時晚矣,中國的電動車市場早已結束了高增長,產能嚴重過剩,特斯拉在不斷降價,此外還多了個最擅長打性價比的小米。
市場空間不多了,錢也不多了。截至2024年3月31日,蔚來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短期投資和長期定期存款的余額為453億元(合63億美元)。但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除了換電站、出海、新品牌,還有自動駕駛。
這兩天傳出消息,蔚來重組了智能駕駛部門,將感知、規劃部門合并為大模型團隊。這意味著它將放棄自動駕駛過去的規則路線,改為像特斯拉FSD的端到端神經網絡,這可是巨燒錢的事。
我差點忘了,蔚來還有一塊手機業務。據公開報道,蔚來有一個500人左右的手機團隊,每年投入5個億,追求所謂的車機協同。直到去年9月才發布第一款手機,這塊業務注定是虧錢的。
但李斌認為,品牌定位越高端,用戶對數據安全、用戶隱私的要求就越嚴苛,蔚來自己做一定是最安全的。
我只能說,祝蔚來好運!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