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鯤鵬處理器遇上大模型服務器,神州鯤泰兩款新品重塑智算產業格局互聯網+

不僅是鯤鵬處理器+大模型服務器的技術融合成功,神州鯤泰并非簡單將鯤鵬處理器,華為鯤鵬+神州鯤泰的深度協同。
文 | 螳螂觀察
作者 | 沈浪
今天,全球AI競賽進入深水區,大模型訓練與推理對算力基礎設施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底層技術自主可控成為各國競爭的核心。
在此背景下,本土化算力技術創新成為突破AI發展瓶頸的關鍵。作為國產算力領域的重要參與者,神州數碼鯤泰自2020年投身信創產業以來,持續深耕國產IT核心技術;華為鯤鵬處理器則以自主架構為核心,為行業提供高性能計算底座。雙方長期在技術適配、場景落地等方面探索協同,形成了深度聯動的合作基礎。
這種持續探索最終結出碩果——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期間,神州鯤泰舉行年度新品發布會,并推出了業界首款基于鯤鵬處理器的大模型訓推一體服務器KunTai R624 K2、推理服務器KunTai R622 K2,并成功走出一條“國產處理器+本土服務器”深度融合的自主創新路徑。
本土算力創新完成一次重要驗證
這兩款產品的登場,與其說是一次簡單的新品發布,不如說是國產算力陣營對本土算力自主創新的一次重要驗證。而驗證的結果,恰恰是智算產業格局被重塑的開始。
一、品牌端:華為鯤鵬+神州鯤泰的深度協同。
本土算力想要實現創新,企業與企業之間就不能是簡單的綁定,或是“貼標簽”式的淺嘗輒止,而是得從根本上完成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深度協同。自2020年投身信創產業以來,神州鯤泰用近5年時間打磨出一套獨具特色的國產基礎算力設施創新體系——從硬件設計到生態適配,從場景落地到供應鏈管理,這套體系讓其在國產算力領域積累了深厚且硬核的實力。而華為鯤鵬處理器憑借自主架構,也已成為國產計算底座的“頂梁柱”。
隨著雙方技術實力的增長,兩者更好地實現了深度協同。一方面,神州鯤泰深諳大模型場景的算力需求痛點,知道鯤鵬處理器的多核優勢需要怎樣的硬件架構才能釋放。另一方面,華為鯤鵬則通過持續的性能迭代,為服務器提供了更適配大模型訓練的計算底座。這種“你懂我的性能上限,我懂你的場景需求”的默契,讓KunTai R624 K2和KunTai R622 K2從誕生之初就做到了深度協同。
具體來看,為了讓鯤鵬處理器的并行計算能力最大化,KunTai R624 K2設計了12個PCIe 擴展槽位,最多可支持10張全高全長雙寬AI加速卡。這可不是簡單的“堆料”,而是基于鯤鵬處理器特性的精準設計。包括鯤鵬處理器的高帶寬特性,也能通過服務器的高能效、高擴展等特性得以充分發揮等等。
二、產品端:底層算力+上層需求的精準咬合。
鯤鵬處理器作為國產計算底座的核心力量,其在大模型場景中仍面臨“有算力難釋放”的現象。一方面,大模型訓練需要高密度加速卡協同與高帶寬數據傳輸,傳統服務器架構難以匹配。另一方面,推理場景對算力密度與部署靈活性要求嚴苛,通用型設備難以兼顧。這種困境往往需要成熟的產品設計進行打破,讓底層技術能與上層需求精準咬合。
神州鯤泰兩款新品的設計,正對應破解這一難題。比如,在硬件架構層面,KunTai R624 K2正通過全新的擴展性設計破解算力協同難題。其搭載的2顆鯤鵬處理器配合10張全高全長雙寬AI加速卡,通過優化的PCIe鏈路設計實現CPU與GPU直連,內存訪問帶寬損耗比傳統架構顯著降低。這種設計就像為鯤鵬處理器加裝了一條算力傳導高速路,促使原本分散的計算資源被高效整合,足以支撐千萬億次/秒(PFLOPS)級的大模型訓練需求。
三、生態端:自主創新+兼容開放的價值共生。
智算產業的競爭,從來不是單一產品的較量,而是生態的博弈。從兩款新品的設計來看,神州鯤泰的長期主義在于,其沒有陷入“閉門造車”的誤區,而是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 +兼容開放”的價值共生之路。
一方面,兩款新品深度融入華為“鯤鵬+昇騰”生態,這是國產技術路線的基本盤。通過與鯤鵬生態的深度綁定,神州鯤鵬將處理器的技術優勢轉化為實際應用效能——比如基于昇騰加速卡的協同優化,讓大模型訓練的穩定性提升。這是對本土生態的堅定投入,也是自主創新的底氣所在。
另一方面,神州鯤鵬又保持了足夠的“開放性”,不僅支持國內外主流加速卡,還兼容 Deepseek、Qwen、ChatGLM等主流大模型。這種設計直擊當前行業的關鍵痛點,企業不需要為了換設備而重構整個技術棧,從根本上降低了“試錯成本”。目前,神州鯤泰已與近300家生態伙伴完成適配,這種海納百川的姿態,讓國產算力生態有了更廣闊的生長空間。
神州鯤泰為本土算力創新時代開了個好頭
站在國產算力產業視角,KunTai R624 K2和KunTai R622 K2兩款新品的發布,見證了神州鯤泰與華為的協同,更標志著本土算力從“可用”向“好用”的關鍵跨越,為本土算力的創新時代奠定了重要基礎。
一方面,從實際的產品設計來說,大模型時代的算力創新,不能停留在適配國外技術的淺層階段,而需要基于本土處理器原生設計進行深層突破。KunTai R624 K2與KunTai R622 K2正是這種思路的產物。
神州鯤泰并非簡單將鯤鵬處理器“裝進服務器”,而是從硬件架構,到軟件適配,再到場景方案如行業大模型解決方案等,全鏈條圍繞鯤鵬處理器的特性進行專業技術優化,從而實現了 1+1>2的創新成果。
另一方面,從本土算力產業生態來說,本土算力的創新發展既需要技術高度,也需要覆蓋廣度。神州鯤泰兩款新品的推出,不僅填補了鯤鵬處理器在大模型服務器領域的空白,更基于較好的適配性、普惠性、協同性為本土算力版圖的量與質的雙重提升提供支撐。
未來,隨著大模型私有化、行業化、專業化部署需求的全面爆發,以及信創+AI融合的深化,像神州鯤泰這類既懂技術又懂場景的算力服務商,將成為完善本土算力產業版圖的關鍵一環。它們的價值不僅是解決當下的算力短缺、算力不匹配等問題,更是為本土算力產業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底層生態,比如讓鯤鵬處理器的算力優勢充分釋放,讓大模型的應用門檻持續降低,從而讓各行業的算力需求都能找到適配方案。
由此,神州鯤泰也將向更大規模算力集群或更細分場景適配進行延伸。這種持續的探索,將是本土算力自主創新從單點突破向系統能力升級的關鍵。
結語
回過頭來看,神州鯤泰KunTai R624 K2和KunTai R622 K2的推出,不僅是鯤鵬處理器+大模型服務器的技術融合成功,更驗證了本土算力自主創新的可行性。從技術適配到場景落地,從單一產品到生態協同,這種基于本土技術,服務本土產業的路徑,將為國產算力突破提供了清晰路徑。
當大模型競爭進入深水區,當算力需求越來越精細化,誰能將本土處理器的特性與優勢跟行業場景的需求更精準地結合,誰就能在智算產業的新棋局中占據主動性。那么,神州鯤泰與華為鯤鵬的這次協同,或許正是國產算力改寫行業格局的開始。
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而本土算力創新的全面流行,需要更多這樣“懂技術、懂場景、懂生態”的硬核創新。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此內容為【螳螂觀察】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