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寒冬,在杭互金公司能否“絕地求生”?金融

2019年的冬天比以往都要寒冷。
2019年的冬天比以往都要寒冷。
時值深冬,互金行業從業者無不言寒,如何安穩過冬成為其必須面臨的迫切問題。西子湖畔冬寒尤甚,對在杭互金企業來說,在經歷了以P2P清退、三降為主旋律的2019之后,也迎來了年終大考。
11月26日,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聯合下發的《關于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83號文”)流出,為網貸機構轉型小貸,提供了具體的實施方案。
“83號文件”中指出,在網貸機構轉型小貸公司的期限上,原則不超過一年,存量業務規模在50億元以上且借款期限大部分在1年以上的網貸機構,轉型期限原則上不超過2年。
對于互金企業來說,“83號文件”為寒冬中的互金行業帶來了一個有“門檻”的避風港,因而能否實現對“83號文件”中的“門檻”的跨越,在政策引導下成功實現轉型,則是互金企業能否度過行業“深冬”的關鍵。
“三降”從嚴之下,資本合規難度加大
自“三降”日趨嚴格以來,上市互金P2P平臺業務持續處于萎縮狀態,一方面,行業內存量P2P資產出清加速,另一方面發力助貸業務,轉型持牌已經成為行業的主流共識。“83號文件”的出臺為網貸平臺提供了最后的“避風港”,而對于行業內的互金企業來說,想要進入這個“避風港”絕非易事。
在注冊資本上,“83號文件”要求擬轉型網貸機構設立的單一省級區域經營的小貸公司注冊資本不低于5000萬元,擬轉型網貸機構設立的全國經營的小貸公司注冊資本不低于10億元,且小貸公司的首期實繳貨幣資本還應同時滿足不低于轉型時網貸機構借貸余額的1/10。
另外,申請轉型小貸公司的網貸機構,需要在1-2年內完成存量P2P業務的完全清出,并最大限度減少出借人的損失。
可以說,83號文件對于三降“高壓”下的網貸機構轉型,提出了極高的資金要求,這也意味著,頭部上市企業在“三降”下的造血能力以及其本身的現金及等價物儲備變得至關重要。
以目前在杭仍正常運營的頭部平臺微貸網與51信用卡為例。在現金流方面,公開信息顯示,截止今年第二季度末,微貸網現金及等價物及短期投資總額為12億元。而據其財報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微貸網凈收入9.5億人民幣,2019二季度盈利1.069億元,一季度為1.09億元,經調整后,一二季度分別盈利1.30億元和1.346億元,其整體盈利穩定,具有較強造血能力。
而51信用卡方面,據其創始人公布數據,截止至今年6月末,51信用卡自有凈資產余額38億元,自有現金總額26億元。企業資金儲備足以支撐其申請網絡小貸臨時牌照資質。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83號文件”中,給予了“適當增加杠桿率”的配套政策。
文件中明確:“因轉型新設立的小貸公司通過銀行借款、股東借款等非標準化融資形式,融資余額不得超過其凈資產的1倍;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等標準化融資工具,融資余額不得超過其凈資產的4倍。”
窺一斑而見全豹,以微貸網為例可見,對于嚴格執行“三降”政策,且盈利狀況良好企業來說,雖然此次“83號文件”對轉型資本要求極高,但在“適當增加杠桿率”的靈活性原則下,行業內部分頭部企業仍可滿足轉型要求。
據此前微貸網SEC公告顯示,目前微貸網已經正式申請互聯網小貸牌照,為企業的下一步深度轉型做合規準備。而51信用卡也于12月6日發布公告,稱其正在積極申請“83號文件”所述的互聯網小貸牌照,以謀求互金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長期目標。
(微貸網公告|圖源SEC)
(51信用卡公告|圖源HKEX)
金融科技實力:互金企業轉型的“基本面”
此次對于網貸機構給出具體方案的“83號文件”中,明確了轉型機構的基本條件,除了嚴格的資本合規之外,對互金企業的金融科技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
文件指出:“對于擬轉型為全國經營的小貸公司的網貸機構,還應具有較好的互聯網背景和網絡技術資源基礎,具備全流程線上完成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條件,且能與監管系統對接,滿足非現場監管要求。”
對此,有不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網貸行業的監管大方向仍然以退出為主,對于不合規的平臺,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大清退力度,所以中小平臺加速退出是行業趨勢,與此同時,在滿足合規條件下,具有實力的頭部企業將加速轉型,因而,金融科技實力將成為平臺能否在合規前提下實現成功轉型的關鍵。
令人欣慰的是,在此方面,兩家在杭的頭部平臺均有可圈可點之處。
51信用卡方面,其技術團隊于18年自主研發并上線了“費馬”全生命周期營銷解決方案和“光錐”風控大數據AI解決方案。從信用卡管理生態出發,實現向外技術輸出,實踐出“51科技驅動發展”模式。
而微貸網則有自主研發“智能森林決策系統”、“伯樂分”、智能視頻面審等新金融科技技術,在行業內擁有較強的新金融科技實力,據悉,目前微貸網已將上述技術展開對外應用輸出,為傳統金融行業進行技術賦能。
結語
也許,2019年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也許,2019年可能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無論經歷怎樣的風云變幻,可以確信的是,在杭州這座古老的城市,我們依舊可以看到有希望在悄然醞釀。
2019年,對在杭互金企業而言,不可謂不是寒冬。但古人云:“梅花香自苦寒來”,經歷過寒冬之后,在新金融科技的浪潮下,希望兩家以政策為引導的互金企業能夠真正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我們期待著。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