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桌”后的阿里云,能否撐起業績增長的“野望”?快訊
最高狂降55%,阿里云宣布了史上最大力度降價。
最高狂降55%,阿里云宣布了史上最大力度降價。通過擊穿全網最低價,阿里云正在加速布局公共云戰略,以期業績重回高增長,奪回失去的份額。阿里云再掀云服務降價狂潮。
2月29日,阿里云放出重磅消息,宣布了歷史最大力度的降價策略,據悉,此次降價覆蓋了包括云服務器ECS、數據庫、存儲等幾乎所有核心產品,平均降幅20%。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動新老客戶均可享受到這一優惠,包括未履約完成的訂單,阿里云方面表示,此舉是為了加速提升公共云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
事實上,阿里巴巴董事長蔡崇信多次表示阿里巴巴將聚焦電商和云等核心業務。而對于阿里巴巴的云業務來說,“AI驅動、公共云優先”又是其戰略重點,此次阿里云推出如此之大的降幅,也是為了在公共云層面進行突破。
回顧阿里云分拆計劃宣布后公司的業務進展,不難發現,即便作為國內四大云,公司依舊面臨著不少的挑戰。此次大規模降價雖然能夠幫助阿里云穩固大量的企業客戶,但對其想開拓的政府、國央企、關鍵行業KA等客戶,似乎仍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阿里云“掀桌子”
阿里云的降價“狂歡”還在繼續。
日前阿里云宣布的降價計劃顯示,此次降價采用官網直降的形式,對所有客戶均適用,涉及到超過100款產品、超500個產品規格,且都是云上用戶使用頻率最高的核心產品。
其中,阿里云的云服務器ECS最高降36%、對象存儲OSS最高降55%、云數據庫RDS最高降40%,這也意味著,阿里云核心產品擊穿了全網最低價。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云此次降價活動涵蓋云服務器、云存儲、云數據庫這三大核心產品線。
事實上,2023年4月阿里云也曾宣布大規模降價計劃,其核心產品價格全線下調15%至50%,存儲產品最高降幅達50%,而此次阿里云的降價力度更勝去年的降價活動。
具體來看,最受中小企業歡迎的云服務器u1五年版的價格,由此前768元/年,降到僅需485元/年,降價36%。據悉,這一新價格于2024年2月29日起生效,所有客戶在阿里云官網上就可以直接按照新的價格下單。
此外,對象儲存OSS五年版的價格,由948元/年直降到427元/年,降幅更是達到了55%。
阿里云副總裁、公眾溝通部總經理張啟表示,“這次降價直接命中的企業客戶群達到數百萬量級,阿里云的存量客戶可以在續費時直接打八折。”
對于阿里云來說,隨著公司產品的使用客戶越多,其供應鏈采購成本、均攤研發成本以及資源閑置成本都會不斷降低,這點公共云尤為明顯。
這代表阿里云產品的使用客戶越多,公司的相應成本也會越低,進而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其間的利潤紅利就會反饋給客戶。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云前腳剛宣布大降價,京東云就表示,“隨便降,比到底!我們繼續全網比價!擊穿低價!再低10%”,并且承諾“買貴就賠”。
這一情況同樣發生在去年上半年,據悉,在阿里云宣布降價后,騰訊云也在去年5月份宣布了多款核心云產品的降價,部分產品線的降幅達40%;移動云也宣布了最高直降60%的全線產品降價。
對于阿里云來說,此次降價旨在加快滲透公共云。
劍指公共云
對于阿里巴巴來說,云服務一直是其頗為看中的板塊。
蔡崇信此前就頗為看重中國對于云計算的需求,“中國的GDP約占全球的17%,而中國的數字化規模則相當于全世界的30%,對發展云計算業務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市場”。
公有云具備的靈活性、彈性伸縮、高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夠幫助客戶快速構建和部署應用,降低IT成本,提高業務效率,也憑此成為阿里云的主要戰略目標。
阿里云對于公共云的重視,主要還是因為對比歐美,中國算力形態中,公共云的輸出比例更低,擁有巨大的開發潛力。
中國信通院2022年數據顯示,在美國的算力結構中,公共云的占比超過60%,歐洲超過50%,而在中國只有28%。
如此巨大的差距,阿里云副總裁張啟表示,“意味著大部分市場還是處于自持自建IDC或IDC托管的形態。線下IDC的運行效率和公共云相比,有6倍的差距,最終導致我國整體的算力效率跟全世界成熟的市場拉開很大差距。”
事實上,過去三年期間,中國云計算的滲透程度僅僅從24%增長到29%,即便云計算在中國發展十余年時間,但中國大部分傳統企業、中小企業仍處于用云的起步階段。
此外,由于公共云擁有更高的算力利用效率,以及更為開放的軟件生態,往往更能夠實現敏捷開發、持續迭代,因此技術創新的誕生概率也會較大。
因此,早在2023云棲大會,阿里云管理層便明確了公司“AI驅動、公共云優先”戰略,并圍繞這一戰略,阿里云成立三個核心業務部門,分別為公共云業務事業部、政企事業部、海外業務事業部。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國內大量自建IDC的平均資源使用率不到5%,遠低于AWS、谷歌、阿里云等公共云廠商25%-40%的數據中心資源使用效率。
阿里云資深副總裁、公共云事業部總裁劉偉光也曾表示,“我們決定啟動這次降價活動的原因很簡單——我們希望降低使用云服務的門檻,讓更多的企業和開發者能夠享受到技術帶來的紅利,并促進各行業更廣泛地采用先進的公共云服務。”
此外,公共云優先意味著阿里云進一步加大公共云技術投入,加速提升公共云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
失速的阿里云
阿里云多次掀起降價潮,得益于市場和投資者對公司的關注。
根據科技市場研究機構IDC于1月份發布的最新數據,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公有云(IaaS+P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平臺即服務)市場規模為535.66億元,阿里云憑借26.7%的份額位居市場第一,但份額同比下跌5.8個百分點,市場份額位居第二、第三和第四的華為云、天翼云和移動云的份額則有所上升。
雖然在市場份額上仍保持行業第一,但增速已經遠落后其它對手,此番掀桌子降價,搶份額的意圖可見一斑。
事實上,阿里云不僅被投資者期待,也被蔡崇信格外看重。繼此前在2024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阿里巴巴將聚焦電商和云等核心業務后,日前在接受采訪時,阿里巴巴董事長蔡崇信再次重申,該公司將聚焦電商和云業務。
早在去年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召開總裁會,宣布了大規模改組計劃,即阿里將設立六大業務集團之時,便將云業務的重要性凸顯出來了。并在之后先換帥再尋求獨立IPO,雖然最后暫停了分拆,但不難看出阿里巴巴對云業務的重視。
從業績層面看,在2023年第四季度,阿里云營收280.66億元,同比增長3%,經調整后的EBITA利潤為23.64億元,同比增長86%,表現頗為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大型政企客戶來說,價格雖然是重要參考指標,但依舊會著重考慮云計算提供商的穩定性、服務態度和聲譽,因此僅憑降價便想大跨步敲開公共云的市場,仍有不小的困難。
對于阿里云來說,若能將云服務和AI更好的結合,未來或將釋放出更為強大的生命力。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