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視能“抄越”抖音嗎?通信
騰訊旗下短視頻App微視正在以各種方式圍追堵截抖音。
騰訊旗下短視頻App微視正在以各種方式圍追堵截抖音。
3月底,有抖音用戶發現,微信朋友圈屏蔽了抖音短視頻的分享鏈接。這一消息迅速傳開。4月2日,有傳聞稱微信以隱私和版權問題為由,全面封殺今日頭條、抖音及其旗下產品。
這一說法遭到了騰訊的駁斥。騰訊公關總監張軍在微信對話中回應:“這個造謠造的過分了。”
騰訊給出的官方說法是:“為避免鏈接刷屏影響朋友圈閱讀體驗,微信對朋友圈內鏈接的傳播設有防刷屏限制;以天為計算單位,若鏈接在朋友圈分享次數觸發當日上限,將自動被屏蔽處理,次日可恢復正常。”
有趣的是,在這之后,抖音視頻在朋友圈恢復可見。
騰訊很緊張,這種緊張還表現在對外界觀點的態度上。
虎嗅作者、創界網創始人&CEO南七道因在其微信公眾號中發布了一篇關于“微視對抗抖音”的文章,遭到了微信平臺的封殺。南七道對虎嗅表示,文章在發布不到十分鐘后被刪,不僅如此,賬號被永久刪除。他說:“正與騰訊相關的人進行溝通,但恢復賬號的可能性不大。”
在這一場短視頻的對決中,微視瞄準抖音進行狙擊,而狙擊的方式不只屏蔽這一種。
用抖音的方式狙擊抖音
今年年初,微視更新了版本,新增了“高能舞室”和“海量音樂”的功能。前幾天(4月5日),微視上線安卓4.0 版本,推出了三大功能:視頻跟拍、歌詞字幕、AI 美顏美型濾鏡,騰訊稱之為“首創”。但很多人都說,從產品形態、功能,到設計、內容上,微視正快速逼近抖音。
微視首頁
抖音首頁
微視清楚自己的優勢,也了解對手的弱,并以長攻短。
微視是騰訊旗下唯一一款獨立的短視頻產品,屬于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作為騰訊的親兒子,微視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整合、打通騰訊的資源。內部來說,微信和QQ成為流量入口。除此之外,微視借助騰訊的資源,整合了騰訊平臺游戲、動漫等方面的內容,例如借《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大IP,為用戶提供AR貼紙玩法。
在本次的版本更新中,微視打通了QQ 音樂曲庫,拿到了大部分熱門歌曲的版權,而這恰好踩中了抖音的軟肋。對于抖音來說,平臺一直以用戶上傳內容的方式來降低版權少的風險問題。
當然,想完成快速反超,手段還要再直接一些。有傳聞稱,傳騰訊拿出30億砸向內容補貼。
據業內人士向微信公眾號“麻辣娛投”透露:微視目前已經和5家代理公司合作,全面尋找優質內容和視頻達人,邀請入住微視。而據多家微視達人代理商透漏,平臺招募的對象主要是抖音中部V達人、美拍上優質的美妝達人。
刺猬公社在4月8日的報道中寫道,騰訊對內容和獎勵機制都做了明確的要求,據今日網紅綜合到的各類信息:微視的原創且只能發布在微視,且視頻長度為15~20s,視頻描述文字大于10個字。視頻達標條件則需要通過兩次審核,審核完成會收到“恭喜你的視頻上熱門推薦啦”。達標之后,如果72小時內獲得1000播放量、50贊,即可獲得每條300元的補貼,不過每月付款上限30條。上線為單條1000元,每月最高可得3萬元。
微視走的每一步似乎都可以對抖音造成威脅,但事實上,它已經被前排的短視頻平臺落下了。
微視并不是一款全新的產品。2013年9月,微視正式上線。倚靠強大的流量資源――明星入駐,微視風光了一陣。2014年春節期間,微視的下載量穩居App Store免費榜前5,日用戶數量增至4500萬。盡管開局不錯,但明星效益的轉瞬即逝讓微視轉涼。
在此后的兩年時間中,微視一直處在停滯不前的狀態。到了2015年3月,微視內部許多成員離開。隨后,微視并入騰訊視頻。有觀點認為,這意味著騰訊對微視的戰略放棄。到了2017年4月10日,微視宣布正式關閉應用。
然而,隨著短視頻在2017年掀起的巨大熱潮,騰訊對微視的態度在半年間發生了質的變化。今年兩會期間,馬化騰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游戲在騰訊贏利中所占的比例在下降,目前已經低于50%,而社交、效果廣告將成為騰訊未來比較大的增長點。騰訊已經注意到短視頻,正在探索發展短視頻、直播等新型社交平臺,將會探討其與社交網絡的結合點。
小馬哥一發話,微視就跑了起來。
據艾瑞App指數顯示,在2017年7月~2018年1月,微視經歷了數據低谷之后迎來轉機。2月,除了上線新功能,微視還搭上了直播答題“全民闖關”的順風車,讓用戶數據有了明顯的增長。
模仿、超越,騰訊再一次將微信和QQ的套路用在微視身上,似乎一切都易于反掌。但這一次,微視能夠完成對抖音的包抄嗎?
“我們不需要另外一個抖音,就好比我們不再需要另一個微信”
在南七道看來,微視用抖音的方式完成超越,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一點可以從用戶和內容創作者的角度來看。
對于一款產品來說,某些功能上的改變和升級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什么。他對虎嗅說:“我覺得這是個組合拳,改變一些小的體驗的部分、有了音樂的版權,難道就可以圍追堵截讓自己成長起來嗎?我覺得這個不是最核心的因素。”“我們不需要另外一個抖音,就好比我們不再需要另一個微信。”
而對于內容創作者來說,抖音和微視用流量就能一決高下。
對于早于微視起步的抖音,早已完成了用戶的積累。作為兩款產品的用戶,南七道團隊孵化運營的內容在兩個平臺上獲得的關注度有著天壤之別:“我們在抖音在85萬的粉絲,但是在微視上基本沒有粉絲。在抖音上發一個內容有354萬的點擊,但是在微視上有50個點擊。對于這樣體量的公司來說,它是一個本末的關系。”
盡管微視通過砸錢的方式補貼內容創作者,但效果會如何?看看今日頭條曾經的補貼策略或許就能預測結果。南七道認為,真正善于生產內容的人,不會在乎一條幾十、幾百的補貼,他們要的是流量。有了流量之后,就能夠變現。而變現的錢比補貼的錢多得多。補貼是無法持續的,而且在流量面前,它不值一提。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張關于“騰訊不給非獨家內容結算”的截圖。這意味著,微視對于原創內容的要求必須是“獨家”。騰訊試圖用這樣的方式對內容形成壟斷,但對于內容創作者能接受嗎?
外界對于騰訊產品的印象就是“抄越”,微信和QQ就是最好的例子。但差別在于,兩款產品基于用戶開發并創新了更豐富的功能,且不斷升級用戶體驗。微視想要“制勝”還需要“出奇”,突破已有的產品、內容及運營策略。但現在來看,微視并沒有能夠反超抖音的精神內核。對于用戶和內容制造者來說,他們又為何要放棄抖音而轉向微視呢?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