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顧:風口還是陷阱?金融
因為智能投顧不僅是一個投資,智能投顧算出來的投資決策,非標類、場外資產的智能投顧方式越來越多。
近幾年金融科技發展很快,主要表現在身份識別、大數據風控和精準營銷三個方面。精準營銷本質上是一種搜索,互聯網公司搜索到最合適的客戶,再向他推銷最精準的產
AlphaGo總分3 0完勝柯潔,微軟機器人小冰也出了一本詩集,最近人工智能可謂出盡了風頭。作為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代表,智能投顧同樣引發了人們的無限遐想。通過大數據獲得用戶的個性化風險偏好,再結合算法模型為用戶定制個性化的資產配置方案,這樣的智能投顧想想就令人激動。
然而,看看國內智能投顧主要可配置資產――A股股票的一片慘淡,再聽聽證監會去年嚴禁未經注冊互聯網平臺以智能投顧名義銷售基金的表態,國內的智能投顧更像是一種“看上去很美”的概念。智能投顧究竟前景幾何?近日,參加2017青島?中國財富論壇的多位專家就此問題展開了討論。
智能投顧只是“偽智能”?
蘇寧銀行董事長兼行長黃金老表示,近幾年金融科技發展很快,主要表現在身份識別、大數據風控和精準營銷三個方面。精準營銷本質上是一種搜索,互聯網公司搜索到最合適的客戶,再向他推銷最精準的產品。當金融科技應用于財富管理領域,進行精準營銷時,就表現為智能投顧。
美國的許多創業型智能投顧公司的主要工作都是分析。例如查詢歷史上有哪些因素使某一只股票的價格發生變動,然后再搜索當天的各種數據、信息和事件,分析這些因素在未來會給股價帶來哪些變化。而在中國,智能投顧最多的是應用到比價上。例如,有很多網站在比較各家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高低,還有專門網站在比較哪個保險產品最優惠,這實際上是電商的模式。
不過,現在市場上也出現了很多以智能投顧為名的專業投資顧問公司。“(它們)主要還是作一種風險的判斷,把你自己的一些財務行為,在這個模型里面跑一跑,然后看你是風險激進型還是風險規避型,最后推薦一些組合。應該說還是比較簡單的。”黃金老說。
出于上述原因,有人認為智能投顧更像是炒作概念或者營銷手段。對此,嘉實基金董事總經理張自力稱,市場上的確有很多“只是包裝了一下”的偽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有一個演進的過程,它會從具有歸納能力的弱人工智能,向具有推理能力的強人工智能、超級人工智能繼續發展。
在PINTEC集團璇璣公司CEO鄭毓棟看來,智能投顧的目標不是幫助客戶成為最厲害的投資高手。目前,很多國內客戶經理的傭金跟交易量掛鉤,他們會鼓勵客戶多做交易而不是獲得好的食材回報。因此,鄭毓棟認為,智能投顧只需要打敗這類群體,并且幫助客戶控制個人情緒、避免投資失誤,就可以獲得市場的長期回報。
舶來的理念撞上了國內的現實
除了人工智能本身的技術水平,國內的客觀條件也影響了智能投顧的進一步發展。
黃金老稱,過去10多年中國的財富市場比較簡單,有過幾次投資股票、股票基金的熱潮,也經歷過投資外匯、黃金、理財產品、信托產品和房地產的熱潮。雖然基本處于不斷的變化中,但還是比較清晰的一種狀況,富裕的投資人對于投資決策咨詢的需求較少。因此,券商和商業銀行的投資顧問仍然以銷售理財產品為主,不需要太多地分析市場。
具體到可配置的各種投資品,這些年國內股票市場大部分時段比較低迷。一旦股市冷下來,以往隨處可見的各種理財講座就消失了。對于火爆的樓市來說,個人投資的難點不是如何選擇房地產,而是怎樣從銀行借到錢,這使得智能投顧很難發揮出自己的作用。
張自力也表示,不同于金融產品多元化、公開透明、流動性好的海外市場,國內市場可供投資的底層資產只有股票、債券和一些大宗商品,而且它們很多不是內在規律驅動的。例如,中國股市是一個資金驅動、政策驅動的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智能投顧算出來的投資決策,會有很大的局限性。
此外,黃金老還認為,互聯網金融屬于普惠金融,針對的是5000元以內投資者的小眾市場,投資顧問更偏向于為高凈值人群服務。由于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也制約了智能投顧的發展。
法律法規缺失暴露監管難題
國內現有法律法規的缺失,也為智能投顧的發展增加了不確定性。智能投顧從業者鄭毓棟感覺,按照他的公司現存的業務往前做,從現有的法律來說有一些缺失,但是監管往前推動的意愿和步伐在目前這個階段也可能不足。
鄭毓棟認為,法律法規的缺失首先表現在信息上。因為智能投顧不僅是一個投資,它是對客戶資產的配置,所以需要知道客戶的收入水平、負債狀況。從目前的整體情況看,除了客戶主動告訴智能投顧公司,沒有一項法律和法規能夠讓公司獲取這些數據。
其次,我國法律不允許智能投顧公司幫助個人進行賬戶管理和操作。但美國有投顧法,美國的智能投顧公司與客戶簽訂賬戶管理協議后,可以得到幫助客戶操作賬戶的合法授權,可以提取管理費作為報酬。
至于其他的監管領域,中美同樣存在差異。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表示,美國的傳統智能投顧,都是聚焦在場內的資產投資。但國內有很多P2P平臺轉型做智能投顧之后,會在不具備風險管控能力的情況下,向普通投資者推薦高風險的資產。
然而,當前我國《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中的證券概念較窄,主要是規定了場內證券的范疇,但是場外的一些投資額度并沒有納入到證券的概念中。因此,楊東認為,在目前缺乏法律法規監管的情況下,必須按照金融需要保護和技術驅動的監管方式,來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
“包括對智能投顧的準入和備案及監管控制方面,都需要強調備案制的事中、事后、技術驅動的監管方式。因為大量資產投向場外非標資產的利益驅動是本能的,無法阻止。這里面有必要吸取P2P行業的教訓,加強賬戶管理,特別加強投資者教育和保護。”楊東說。
智能投顧將向何處去
盡管遭遇種種掣肘,專家們仍然看好智能投顧的發展前景。黃金老稱,中小投資者同樣需要投資顧問,咨詢類智能投顧有很大的市場空間。例如,個人投資者知道消費升級是今年好的股票概念,想找到相關的股票進行投資,這時就可以尋求智能投顧的幫助。張自力也表示,他所在的公司設立了一個人工智能的基金,也成立了研究中心。他們將采用人工智能方式,對中國的資產進行定價,并進行資產配置的研究。
楊東觀察到,隨著大量互聯網金融的崛起,非標類、場外資產的智能投顧方式越來越多。“我們發現很多(公司)開始向高凈值的客戶推薦場外的資產管理模式,而不是投資保險、投資證券”。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