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掉隊:AI手機業務難解燃眉之急快訊
當整個手機市場逐漸回暖,各大品牌紛紛迎來銷量增長之際,OPPO卻成為例外。據多家權威機構的數據,OPPO的市場份額和出貨量均出現了顯著的下滑。
當整個手機市場逐漸回暖,各大品牌紛紛迎來銷量增長之際,OPPO卻成為例外。據多家權威機構的數據,OPPO的市場份額和出貨量均出現了顯著的下滑。
證券之星注意到,近年來,公司在業務布局上頻頻受挫,從芯片到XR,一個個投入巨量資源的項目,結局都不盡人意,一個被徹底“砍掉”,另一個則被按下了“暫停鍵”。
開啟“瘦身”模式后,OPPO開始大力布局AI業務以尋求突破。需要指出的是,對于手機市場而言,AI大模型等產品更新短期內都還不會成為消費者的剛性需求,公司想要借此扭轉局勢絕非易事。
01.手機銷量滑落到第六
據市場調研機構TechInsights發布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報告顯示,該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反彈7.6%,達到2.896億部,這已經是連續三個季度保持復蘇態勢。這一趨勢表明,全球手機市場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的低迷后,開始出現積極的回暖跡象。
市場份額方面,三星以近19%的出貨量份額位居榜首,蘋果以1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小米、vivo和傳音位列前五,隨后是OPPO(含一加)、榮耀、聯想-摩托羅拉、realme和華為。
證券之星注意到,在上述諸多手機廠商中,OPPO手機的出貨量是唯一一個下滑的。在本季度中,OPPO(含一加)出貨量同比下降8%,該品牌在過去連續十一個季度中一直保持著年度下滑的趨勢。
對比同行來看,小米本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230萬部,同比增長27%,小米已經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增長態勢。vivo在本季度全球出貨量為2580萬部,同比增長20%。傳音集團(包括Tecno、Infinix和itel)在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550萬部,同比增長3%。
國內市場中,OPPO的表現同樣不佳。
據TechInsights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5%,達到6740萬臺。vivo以19%的出貨量份額位居中國市場第一,隨后是OPPO(含一加)、華為、榮耀、小米。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OPPO排名第二,公司在第二季度的出貨量為1120萬臺,同比下降8%,連續第四個季度的負增長。
需要說明的是,TechInsights是以出貨量為口徑進行統計的。以銷量為口徑進行統計,OPPO在國內的市場排名下滑幅度更大。
據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6%,中國市場份額排名前四的分別為vivo、蘋果、華為、小米。OPPO市場份額由上年同期的17.2%跌至14.6%,從第三名跌至第六名。
02.業務布局頻頻失利
證券之星注意到,無論在產品線上還是在業務布局上,公司的表現均不如人意,這也是公司掉隊的主要原因。
首先,在產品線上,從Find系列、Reno系列、A系列、K系列等,讓人眼花繚亂。其中Find系列是高端旗艦機型,Reno是中低端手機,A系列?主要針對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
當前OPPO面臨的現狀是:Find系列并未扛起高端大任;Reno系列缺乏清晰定位,分辨率不夠;主打性價比的A系列在品牌形象上不如小米。而OPPO的子品牌一加,更是與vivo旗下iQOO、小米旗下Redmi品牌相差甚遠。
業內人士也指出,公司各產品之間不僅沒有形成合力,反而在各自消耗,結果OPPO的形象反而模糊了。
其次,在業務布局上,從芯片到XR,一個個投入巨量資源的項目,結局都不盡人意,前者被砍掉,后者則按下了“暫停鍵”。
作為國內手機廠商中的一員,OPPO自然也希望能夠通過自研芯片來實現技術的突破和創新。于是,在2019年,OPPO創辦了ZEKU公司,開始了自己的芯片之路。OPPO創始人兼CEO陳明永更是聲稱,要耗資500億,志在進軍自研芯片。
不過,OPPO芯片產品高級總監姜波當時稱,從成本、投資回報等商業角度看,馬里亞納Y都“非常不劃算”,流片成本非常昂貴。這似乎為后面哲庫的關停埋下伏筆,造芯4年后,OPPO最終在2023年宣布關停了ZEKU公司,并解散研發團隊,公司的造芯之旅就此宣告結束。
而在公司在XR上的發展也歷經坎坷。OPPO從2019年便開始對XR的探索,在當年底舉辦的未來科技大會上,OPPO發布第一代AR眼鏡。
隨后,OPPO推出出XR測試產品,像OPPO AR Glass 2021、OPPO AR Glass 2、OPPO AR Glass 3等。但OPPO的XR產品一直沒能正式量產。2023年6月,OPPO趕在蘋果Vision Pro發布前,推出了OPPO MR Glass。不過,據市場消息指出,該款產品的實際出貨量也只有面向開發者的數百臺。
與此同時,XR的全球出貨量也在下滑。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數據,2023年,全球XR頭顯出貨量同比下滑19%,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Meta,也面臨出貨量同比下降38%的情況。
今年以來,關于OPPO的XR業務的消息不斷傳來。據多位消息人士稱,XR相關人員將轉向AI方面,探索AI Device或機器人等方向,同時也保留了少數人員,繼續AR方向的預研。
03.押注AI手機業務
這一次,OPPO將轉移到了AI業務上。今年年初,OPPO創始人陳明永就發布內部公開信,將2024年定義為AI手機元年,之后還舉辦AI戰略發布會宣布OPPO進入AI手機時代。
自去年的AI大模型風口吹起以來,AI大模型已經成為手機廠商們競爭的新焦點,華為、vivo、小米、榮耀、三星、蘋果等國內外手機廠商均紛紛推出了AI大模型。
今年6月21日,華為HDC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宣布HarmonyOS NEXT的開發者Beta測試正式啟動,HarmonyOS NEXT將AI與OS深度融合,構筑全新鴻蒙原生智能框架。
vivo AI藍心大模型能實現超過700種手機相關功能,為超過2000萬用戶提供超能問答、超能創作、超能搜索、超能管理、超能交互等AI服務。
OPPO的AI大模型安第斯大模型,是一個端側部署70億參數的大模型,通過“端云協同”架構實現本地與云端協同運作,實現AI,讓手機更為流暢和智能。
同時各大手機廠商推出的產品也在紛紛強調AI能力。如三星推出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Galaxy S24系列手機,支持AI通話翻譯和智能摳圖等功能。今年4月18日,華為推出了Pura 70系列旗艦手機,支持AI攝影和一鍵消除等功能。
OPPO在今年發布的Find X7系列也以AI通話摘要、圖像消除、全新AI助手為主要賣點。
但消費者和用戶真的會為AI功能買單嗎?證券之星注意到,目前,手機的AI功能總體在消費者中關注度并不高。以OPPOFind X7系列為例,消費者在選購時,更為注重的是手機的發熱狀況以及續航能力,而對于公司在產品介紹里提到的“嘗鮮 AI”,并未給予太多關注。
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也曾表示,對于手機市場而言,AI大模型等產品更新短期內都還不會成為消費者的剛性需求。
在上述背景之下,不得不令人深思:AI 真的能夠在短期內助力OPPO實現銷量的顯著增長嗎?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