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較真“防水”廣告,紅米手機翻車快訊
“行業少有的防水大滿貫”“2米水深24小時超久泡水”“放進洗衣機高強水流,洗手機5分鐘”……
“行業少有的防水大滿貫”“2米水深24小時超久泡水”“放進洗衣機高強水流,洗手機5分鐘”……今年9月底,被強大防水功能“種草”的賀先生,購買了一臺紅米Note 14 Pro+手機。但不到四天時間,他的新鮮感卻隨著手機進水、無法使用而快速消退。
近日,羊城晚報記者收到多位消費者反映,小米旗下多款聲稱“防水”的手機不防水,還有過度營銷誤導的“嫌疑”。有相關專家和從業人員科普,生活場景與實驗環境存在差異,且手機防水功能可能會因材料老化、日常使用損耗而下降,不建議將手機浸入水中或用水龍頭沖洗。
宣稱“防水大滿貫”卻進水?
以前,手機掉進水里會面臨報廢風險。如今,防水已是不少智能手機的“標配”,更成為了主打賣點之一。
紅米 Note 14 Pro系列宣傳頁面 圖/受訪者提供
9月26日,小米集團旗下獨立品牌紅米Redmi舉辦新品發布會,稱Redmi Note 14 Pro+是“防水大滿貫”“支持IP66、IP68、IP69三項防水等級認證”“順利通過2米24小時防水測試”,并現場直播2米水深手機泡24小時、等效4米水深高壓浸泡、洗衣機高強水流洗手機5分鐘等測評環節,結果均顯示手機能正常使用。
如此“硬核”的防水性能,讓廣州消費者賀先生心動了。在新品上市第二天,他前往白云區某小米之家門店,購買了一臺紅米Note 14 Pro+手機。“看著鋪天蓋地的宣傳,以及拿手機在游泳池打水漂、放到火鍋里涮等各種網上測評,而且店員說可以隨便泡。出于好奇,我也想試一下。”賀先生告訴記者,9月30日下午,他在家將新手機放到水盆測試,水深不到5厘米,泡水時間不到30秒。
誰料,手機拿出來之后,指紋解鎖屏幕一閃,手機就直接黑灰色閃爍,也無法開機了。于是,他趕緊把手機拿到門店。據其回憶說,當時店員還調侃“只是宣傳防水,誰讓你真的放進水里”,并給他申請了售后,表示“有可能是產品問題說不定能換新機”。三四天后,店員反饋“這不屬于質量問題,只能維修,不予更換”。由于首銷期間贈送一年進水保,目前手機已經維修并寄回到賀先生的手上。
手機泡水后無法正常使用,申請售后服務 圖/受訪者提供
只是,賀先生依舊不解。“后來,售后工程師給我打電話回復說,檢測結果就是手機進水。為什么網上各種測評都沒問題,我放進去就出現了這種情況,難不成還是‘薛定諤的防水’?”
來自遼寧的盧先生也向記者反映,紅米 Note 14 Pro+新機到手拿水淋了下,屏幕指紋用不了,拍照也顯示模糊。“防水級別是宣傳時吸引消費者埋單的噱頭,等到了實際使用場景,就成了說說而已。”同時還質疑,這臺手機是否有質量問題,他運氣不佳抽到了不良率較低的次品。
吸引“種草”的防水等級是什么
類似的情況并不少見,且涉及小米旗下多款系列和型號。消費者寧小姐向記者提到,她在今年3月在小米之家購買的紅米K70 Pro手機,宣傳支持IP68級防水,可以防生活潑濺,最近洗臉時不小心被水濺到結果手機出現閃屏,售后檢測顯示進水。此外,還有用戶表示,其購買的小米13手機同樣支持IP68防水,但在買回來的第9天因下雨天接電話,后續直接死機,售后檢測顯示進水主板燒了。
更有甚者,手機沒有浸入水中,卻因進水而損壞。有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發帖稱,其使用了一段時間的小米14手機(支持IP68防護)充電口接觸不良無法充電。經檢測,售后工程師向其解釋,在環境比較潮濕的情況下,也會出現水蒸氣、水流等進入手機對零部件造成腐蝕,這些情況一般都不在保修范圍內。
那么,吸引大家紛紛“種草”的手機防水級別,到底是怎么回事?
記者查閱GB/T 4208-2017《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標準發現,IP防護等級由兩個數字組成,第一個數字代表防塵等級,第二個數字代表防水等級。其中,IP66為防猛烈噴水,IP68為防連續浸水,IP69為防高溫/高壓噴水。這在Redmi新品發布會上亦有所展示,據紅米有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Redmi Note 14 Pro+通過IP68測試,測試條件為水深>1米、泡水30分鐘及以上,場景應用是泳池、湖泊;同時通過IP69測試,測試條件為80℃水溫、10000kPa水壓噴射,場景應用是高壓水槍洗車。
可是,5厘米不到的水深,不到30秒的浸泡時間,手機就進水了,是不是防水性能“有水分”?一位手機維修從業人員向記者科普,大部分手機廠商的“防水”做法有三種,一是通過密封膠圈裹住元器件,例如SIM卡托、充電接口內部,進而隔絕水的進入;二是將耳機孔、充電口等裸露在外的部件用防水層膜來保護;三是納米鍍膜技術,相當于給產品整機或元器件穿上一件防水防潮、耐腐蝕的納米“外衣”。
至于能否擔保絕對防水,該從業人員進一步解釋,“市面上宣傳的手機防水性能,并不代表是專業防水抗水設備。防水密封圈老化、手機長時間溫度過高,或者日常生活中的磕碰、擠壓、跌落等情況都有可能使防濺抗水的功能減弱。”
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向記者表示,防水等級的評定是基于實驗室條件下的測試結果得出的,然而,生活實際使用場景與實驗環境存在差異,如水流速度、水溫、水質等因素,不能做到完全保證。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防水性能可能會因材料老化或損壞而降低。
他特別提醒,雖然手機宣稱防水,但不意味著可以隨意將其放入水中浸泡或用水龍頭沖洗,一旦操作不當容易導致設備進水或者其他液體而造成損壞。
門店竟用機模代替真機演示
為進一步了解,近日,記者線下走訪了廣州天河、海珠、番禺等多家小米之家門店,咨詢Redmi Note 14 Pro系列手機的防水性能,得到的口頭介紹較為一致,“新品經過了多項防水認證”“這款手機可以隨便泡”。
此外,手機樣機詳情頁上方大字顯示“意外泡水,撈起也能用”“輕松面對日常灑濺,遭遇浸泡或意外落水,也能從容應對”。仔細查看,才留意到該頁面最下方還有一段字號極小、淺灰色的提示——“本系列產品非專業防水手機……日常使用請勿將手機浸入水中,或接觸海水等溶液或飲品等液體。”
小米之家門店現場展示“手機”泡水
現場還看到,店內會在產品陳列的顯眼位置處,將手機浸泡在盛有水的裝置。有消費者向記者表達了疑惑:“這是否有點過度營銷,更容易讓大家模仿嘗試?”
值得關注的是,多位門店店員均向記者坦言,置于水中的“手機”只是機模,而非真機。對此,上海秦兵(北京)律師事務所的劉馨遠律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用模型機給顧客展示真機的防水性能,這種宣傳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有存在誤導顧客的嫌疑。”
針對上述消費者投訴和反映情況,記者向小米集團發送了采訪提綱。10月23日晚,小米相關人員回復:手機出廠前會100%檢測整機氣密,但是由于手機使用過程中有磨損導致進水,手機跌落或撞擊后,手機防水性能也會打折扣,具體需要詳細檢測整機氣密。小米之家門店展示牌也作出了相應提示,如“手機為精密電子設備,日常使用請勿將手機浸于水中”;展示牌同時告知,道具演示機型為Note 14 Pro產品機模,僅為創意演示,非指實際測試、使用場景,不存在虛假宣傳。
羊城晚報報道版面
文、圖 | 記者 黃穎琳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