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的本地生活 抖音收購餓了么傳聞讓美團躺槍快訊
在萬億本地生活市場,一則子虛烏有的消息都能攪動風云。
觀點網在萬億本地生活市場,一則子虛烏有的消息都能攪動風云。
12月19日,有市場傳聞稱,抖音在和阿里正在洽談收購餓了么,目前雙方正在到了洽談收購價格的階段,預計春季后就能落地,收購價格約為70多億美元。
作為美團的最大競爭對手,抖音收購餓了么,強勢加碼本地生活市場的可能,“嚇崩”了美團。
同日,美團股價突發跳水,盤中最低直抵76.2港元/股,創下年內新低。但很快,伴隨著市場傳聞辟謠,美團股價在次日開盤又迎頭趕上。
抖音收購羅生門、美團股價閃崩……背后是兩大平臺在本地生活領域的你追我趕,在激烈的競爭氛圍之下,一點零星動態似乎都能讓整個市場草木皆兵。
股價風云
12月19日,美團的股價突發大跳水。
當日早間,美團港股低開低走,盤中一度下跌超過8%,最低僅為76.2港元/股,再創年內新低。
對于美團的閃崩,不少投資者在公開平臺調侃稱:“可見之前各種宣揚的所謂堅實的護城河似乎一定也不深”、“美團主要是到店凈利潤率持續走低,原來這部分的估值需要重構”……
在探討美團的模式與護城河的同時,也有投資者開始關注美團股價波動的原因。
從消息面上看,前不久,美團披露截至9月30日的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從數據上看,公司整體營收、凈利潤等指標均有所增長,美團的到店、酒店及旅游業務經營利潤有所下降。
除此之外,就在兩天前,中國互聯網公司頭部梯隊再次迎來洗牌,市場消息提到,網易市值成功反超美團,晉升為中國市值第四大互聯網公司。
不過,相較于上述消息,市場普遍認為,造成美團閃崩的主要原因是抖音與餓了么的收購傳聞。
觀點新媒體了解到,同日午后,有市場傳聞稱,抖音在和阿里正在洽談收購餓了么的相關事宜。
目前雙方正在到了洽談收購價格的階段,如果談判順利,預計春季后就能落地。另有消息稱,收購價格大概在70多億美元。
談判進度、收購金額均一一羅列,瞬間拉高了消息的可信度,一時之間,“美團嚇崩”、“無辜躺槍”的言論開始浮現。
的確,目前在本地生活這個萬億市場當中,抖音已成為了美團的最大競爭對手。一旦抖音與餓了么之間收購協議達成,雙方聯合無疑能夠打通行業壁壘。
一方面,餓了么能夠以抖音平臺作為載體,為用戶提供內容種草、商家互聯等服務,更重要的是,憑借餓了么的配送服務,能夠極大提高抖音在線點單、即時配送的缺陷。
另一方面,抖音能夠借助餓了么豐富的商品和高效的物流配送深度連接商家與消費者。
兩者結合無疑提升了抖音的競爭力,作為本地生活領域的另一巨頭——美團,或許是一次顛覆性的打擊。
受上述消息影響,當日美團的股價大幅波動,截至收盤報價78.45港元/股,創下近3年最低股價,這一數值相較于年初已然腰斬,對于2018年9月的69港元/股發行價,同樣是相差無幾。
從市值來看,當日收盤為4898.42億港元,亦較上市以來最高點蒸發超2萬億港元。
對于抖音與餓了么的結合,市場在感慨,此番收購或將改變本地生活領域的格局,甚至有觀點認為,“抖音全力投入資源支持餓了么確實可以跟美團一戰”。
但也有投資者表示,“收購餓了么,既不符合抖音當下整體財務戰略,也不符合阿里的調性。”
的確,經歷了四小時傳播之后,抖音、餓了么接連發聲辟謠。
起初,抖音相關負責人表示,“沒有這個計劃”。
很快,餓了么方面跟進回應稱,雙方合作一直在穩步推進,但所謂“收購”完全是無稽之談。
而餓了么的母公司阿里巴巴同樣發聲表示,沒有這回事,此消息大概率為假新聞。
翌日早間,原本向下俯沖的美團股價,開始調頭向上。
12月20日,美團港股開盤報價79.60港元/股,較昨日收盤上漲1.47%,隨后早盤,公司股價呈現波動向上的態勢,盤中最高79.9港元/股。
午后,該公司股價趨于平穩,且略有下行趨勢,同日收盤報價78.8港元/股,上漲0.45%。
草木皆兵
誰又能想到,一場謠言收購案,躺槍的會是第三方。
雖然傳聞最終被辟謠,但抖音與美團之間的本地生活之戰早已打響。
五年以前,美團、餓了么、百度外賣等一眾平臺的“外賣補貼大戰”仍舊讓人記憶猶新,但伴隨著資本的涌入與行業的洗牌,外賣行業最終留下了美團與餓了么分庭抗禮。
如今在本地生活的到店消費領域,美團又迎來了新挑戰。
近兩年,流量的變現壓力,不同領域的互聯網公司瞄準了本地生活服務的賽道,其中,抖音從2021年開始重點投入這一領域,起初以發展到店團購業務為主,試水一段時間之后,在2022年強勢加碼。
而小紅書則在今年4月末開始招募本地生活的店鋪、餐飲商家和服務商,彼時消息稱,小紅書將推出團購功能,實現本地餐飲從內容種草到交易的閉環。
觀點新媒體了解到,截至目前,包括抖音、快手、微信、小紅書、視頻號等平臺均已進軍本地生活領域,而各平臺之間的競爭大多集中在價格戰、服務升級、技術創新等層面。
從第三方披露的數據來看,目前美團在本地生活的到店消費領域仍舊占據較大的份額,2022年市場占有率達到60%,這是基于美團在外賣領域的建立的滿足即時性需求以及用戶信任度帶來的競爭力。
但抖音的表現亦不遑多讓。
在2021年初涉本地生活領域之時,抖音主要聚焦在北上深等一線城市,不過,2022年通過與餓了么平臺達成合作,不斷拓展下沉市場。
2022年10月,抖音本地生活服務商大會披露,生活服務業務已覆蓋全國377個城市,合作門店超過100萬家。
從業績表現來看,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抖音本地生活服務的支付的GMV已經超過1000億,抖音生活到店服務交易額一度接近美團的45%。
也就是說,抖音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達到了美團一半的體量,給美團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
甚至此前國盛證券發布研報預測,到2025年,抖音到店收入或將達到590億,趕超美團水平。
長期穩坐老大地位的美團,一邊面臨著抖音的強勢追擊,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一邊是小紅書等眾多平臺接連群起而攻。
有市場消息透露,美團從去年年底組建了“防御小組”、專門研究抖音。在今年4月中旬的內部生態會議當中,有消息稱美團曾表示:“沒有多余的玩法,就是對標抖音,抖音有的,美團也必須有。”
這一句宣戰口號,直接定調了美團與抖音之間的競爭。可以看到的是,隨后美團頻繁加大本地生活領域的布局。
一方面,美團開始死磕直播與短視頻。今年2月,美團在APP開始內測“看看賺”短視頻功能,并給予了大量的流量傾斜。彼時,“看看賺”更多是短視頻的瀏覽,暫未提供其他功能,而內容也以生活搞笑、美食品鑒、影視剪輯為主。隨后的7月,美團短視頻功能已經能夠支持用戶自己拍攝、上傳短視頻。
直播方面,今年初,美團開始加大對直播的探索與資源投入,并于4月18日的“神券節”開啟首場“外賣直播”,首次將直播與平臺傳統營銷活動結合。
直播與短視頻的投入的確給美團帶來了一定回報,開啟外賣直播半年后,美團直播單月GMV已達20億元量級。
另一方面,在與抖音的競爭當中,美團同樣采取了“低價取勝”的模式。
今年以來,美團加大推出了包括降低年費、與商家重新協商抽傭率等措施來換回商戶流失,而且還加大對線上營銷方面的真金白銀投入。
這一點,從美團的營銷開支便能看出,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美團的銷售及營銷開支由去年同期的108.86億元增長55.3%至169.05億元,占收入比重由17.4%增長至22.1%。
或許此次抖音收購餓了么是子虛烏有,但抖音與美團之間顯然從未歇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